APP下载

10年来国内大学生创业意向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前沿演变

2015-01-04叶海燕叶海英王志兰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意向效能大学生

叶海燕,叶海英,王志兰

(1.西南大学 a.心理学部;b.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2.海棠中心小学,重庆 402460)

当前,大学生创业问题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教育与研究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创业意向可以很好的预测将来的创业行为,是创业研究的最佳切入点[1]。目前,创业意向研究已经成为全世界创业研究的新焦点[2]。然而,正如范巍、王重鸣针对当前中国创业研究中所指出,国内的创业研究还比较集中在描述现象和行为,对个体的创业倾向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状态[3]。自2003年国内第一篇大学生创业意向研究论文[4]发表至今已10年。2012年,有学者曾对国内大学生创业意向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分析[5]。然而,这10年大学生的创业意向研究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有哪些热点问题和前沿演变,目前尚未有研究对此加以系统梳理和分析。

本研究将采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通过关键词进行贡献图谱分析,探寻10年来国内大学生创业意向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前沿演变。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选用美国德雷塞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陈超美博士开发的名为Citespace的数据分析软件[6]。该软件主要用于寻找某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研究前沿及热点问题。研究前沿是指一组突显的动态概念和潜在研究问题。研究热点反映了一个领域的主题变化,了解研究热点及其发展态势可以帮助我们尽快捕捉到大学生创业意向研究领域的关注重点和变化趋势。

(二)研究内容

选取目前国内收录文献最全、更新最快的中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库来源,在高级搜索中进行关键词搜索,以“大学生+创业意向”和“大学生+创业倾向”为主题词加以搜索,其中最早的一篇出现在2003年。因此,将搜索的时间设定为2003年1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共得到257条文献。数据的检索时间为2014年2月15日。

将这些文献以Refworks的格式导出,并导入Citespace3.7.R7。将时间节点设置为2003—2013年,时间区分度为1年。节点类型选择为关键词,来源选择为题目、摘要、作者、关键词,术语选择为突显性术语(Burst terms),最低被引次数C阈值设定为(2,2,20),共同被引次数 CC 阈值设定为(4,3,20),共引系数CCV阈值设定为(4,3,20)。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分析生成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知识图谱、中心性关键词和演变趋势。

二、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关键词知识图谱

在大学生创业意向知识图谱中,圆圈的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的频率高低,越大表示被引的频率越高,受到关注的程度越大,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圆圈的颜色表示该术语的重要性,颜色深表示为重要的突显性专业术语,是该研究的前沿问题,见图1。

图1 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知识图谱

在Citespace中除了知识图谱外,还有文献关键词的中心性和频次。频次和中心性高的关键词一般都是一段时间内众多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也就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7]。本研究中文献关键词的中心性和被引频次的相应数据见表1、表2。

表1 2003—2013年CNKI数据库中国内大学生创业意向研究中心性在0.1以上的关键词

表2 2003—2013年CNKI数据库中国内大学生创业意向研究高频关键词

三、大学生创业意向研究的前沿演变

在Citespace中,词的中心性表示该领域的重要转折点。通过梳理分析该研究领域的关键节点文献的演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该领域核心理论的演进路线[8]。结合表1的相关数据,通过二次文献法对中心性高的文章进行梳理,我们可发现10年来国内关于大学生创业意向研究的前沿主题主要经历了起步期、涌现期、转变期3个阶段的演变。

(一)起步期(2003—2006)

自1998年清华大学大学生创业大赛之后,研究者们对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开始出现。然而,国内第一篇关于大学生创业意向研究的论文出现在2003年。2003年恰逢我国高校扩招后的第一届本科大学生毕业,大学生就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缓解这一巨大压力,国家各部委纷纷出台文件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如2003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49号)中指出:“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几乎是同时,大学生创业意向以及一些相关主题如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自主创业、创业态度等研究开始走入研究者们的视线。然而,当时国内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研究比较多地集中在创业现状描述和创业教育对策分析等主题上,可以说对个体的创业意向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状态[8]。

(二)涌现期(2007—2009)

2007年,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研究开始呈较大幅增加,尤其是2007—2009这3年。这反映出学术界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关注的日益增加,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政府和高校希望通过促进大学生创业来缓解扩招带来就业压力的迫切需求。在这一时期,与创业意向相关的前沿主题不断涌现。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图谱,可以看与创业意向之间相连的有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教育、创业动机、影响因素、创业环境等。

(三)转变期(2009—至今)

2009年之后,大学生创业意向研究正经历一个转变期。这种转变既代表着研究视角由外转向内,也代表着研究主题从现状转向结构。

1.研究视角由外到内

在涌现期,创业意向的研究集中在创业环境、创业人格特征、创业教育、创业自我效能感等问题上。在本阶段,创业意向的研究更多地转移到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问卷编制等问题上。这些问题更集中于创业意向这个主题本身,其中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极大兴趣。从Citespace的共被引连线来看,与影响因素直接相联系的主题有:创业环境、个性特征、创业教育。

2.从简单的现状描述到严谨的结构维度分析

从Citespace显示的关键词可以发现,涌现期文献多以简单的问卷来调查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有无及程度,而本阶段的文献多采用更为严谨的问卷编制探讨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结构及维度。

四、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分析

根据图1中圆圈节点的大小和表2中关键词的被引频次,我们可以初步确定大学生创业意向研究的热点领域。从创业意向的研究对象来看,主要包括大学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从创业意向的研究内容来看,主要涉及创业倾向、创业意识、创业态度、创业教育、影响因素、创业自我效能感等。

(一)创业意向与创业倾向、创业意识、创业态度、创业动机

创业意向(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一词最早由美国学者Bird于1988年提出。Bird将创业意向界定为“将创业者的注意力、精力和行为引向某个特定目标的一种心理状态”[9]。国内也有人将其翻译为创业倾向、创业意识等。

创业态度是指针对创业的喜好程度和偏好[10]。有研究者认为,个体朝向某一行为的态度越积极,其具有更强烈的行为意图[11]。因此,创业态度对创业意向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如叶贤的研究表明,创业态度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机制是直接作用(直接效应为0.60),此外学校创业环境感知、人格特质、创业自我效能感等都通过创业态度间接作用于创业意向[1]。

创业动机是个体的一种意愿,这种意愿会影响人们去发现机会、获取资源以及开展创业的过程[12]。有研究者认为创业动机分为成就导向、独立导向和生活导向3个维度,并提出创业意向能比较好地预测创业动机[13]。

(二)创业教育与创业意向

从Citespace图谱中可以发现,创业意向与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有必要对创业意向与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加以分析和探讨。

研究表明,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形成有显著正影响。如叶映华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接受过创业课程教育的大学生在创业意向的各个因素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未接受过创业课程教育的学生[14]。马力煌和曾强的研究表明,随着高校创业教育的不断推进,大学生自我创业意识也在不断增强[15]。李明章通过研究也证明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16]。

此外,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还是多路径的。李明章的研究发现,创业教育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创业意向,还能够通过创业自我效能来间接影响创业意向。沈栋葎等选取创业意向、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为变量,研究了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结果发现简单的创业教育并不能使大学生产生创业意向,而应通过提升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共同促使大学生形成创业意向[17]。

(三)影响因素与创业意向

从关键词图谱可以发现,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以下相关主题:人格特质、环境变量、背景因素等。

从人格特质与创业意向的关系来看,外向性、责任性、经验开放性、卓越导向、成长导向等与创业意向呈正相关[3,18];成就动机、问题解决能力、内在控制源、风险承担倾向、创新性、自主性等对创业意向有显著影响[14,19];但个性中的稳定性、兼容性与创业意向无显著影响[3]。

从环境变量与创业意向的关系来看,创业的成就感、经济回报、先前创业知识、社会资源呈正相关[3,14]。此外,个体的管理能力、运营团队、社会网络、家庭鼓励以及相关政策等也对创业意向产生影响[19]。

就背景因素与创业意向的关系而言,性别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男性的创业意向普遍高于女性[1,14];此外,20~44岁是最容易产生创业意向的年龄阶段[5];学历、家庭创业背景和个人创业经历会促进创业意向的生成[3,14]。

(四)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

“创业自我效能感”(Entrepreneurial capability)这一概念最早由Chen[20]于1988年提出。随后,国内外学者纷纷开始关注创业自我效能感问题,并通过创业自我效能感来研究创业能力。从Citespace中可见,国内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和创业能力的相关论文也自2003年开始,到2009年达到最高峰。这与创业意向的研究如出一辙。从关键词图谱可以发现,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能力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相关主题:结构问题、影响因素、创业教育、培养及对策等。创业自我效能感整体上与创业意图呈显著正相关,影响创业意向的强度,方向和持续性。此外,创业自我效能感在个人特质、外部环境与创业意向之间发挥中介作用[21]。

[1]叶贤.大学生创业意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个体心理视角[D].宁波:宁波大学,2010.

[2]刘志.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结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3]范巍,王重鸣.个体创业倾向与个性特征及背景因素的关系研究[J].人类工效学,2005,11(1):33 -35.

[4]杨松.大学生择业、创业意向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30):53-54.

[5]刘志,张向葵,邹云龙.国内大学生创业意向研究的最新进展[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233~236.

[6]陈超美,陈悦,侯剑华,等.CiteSpaceⅡ: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J].情报学报,2009,28(3):404.

[7]侯剑华,陈悦,王贤文.基于信息可视化的组织行为领域前沿演进分析[J].情报学报,2009,28(3):278.

[8]蔡建东,马婧,袁媛.国外CSCL理论的演进与前沿热点问题[J].现代教育技术,2012(5):10.

[9]Bird B.Implementing entrepreneurial ideas:The case for inten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iew,1988(13):442 -453.

[10]Krueger N F,Brazeal D V.Entrepreneurial potential and potential entrepreneur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4,18(3):91 -104.

[11]Armitage C J,Conner M.Efficacy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a meta-analytic review[J].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1,40(4):471 -499.

[12]Shane S,Locke E A,Collins C J.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2003,13:257-279.

[13]熊毅.高职生个人特质、创业动机与创业意向的关系研究[J].中国商贸,2012(12):240 -241.

[14]叶映华.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2009(4):73 -77..

[15]马力煌,曾强.大学生自主创业意向与创业教育的改进——以湘南学院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7):8-9.

[16]李明章.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向及创业胜任力的关系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4(3):1 -13.

[17]沈栋葎,丁珊珊,韩玉,等.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3(18):173 -174.

[18]刘海鹰.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8):154.

[19]钱永红.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7(4):144 -152.

[20]Chen C C,Greene P G,Crick A.Does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Distinguish Entrepreneurs from Manager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8(3):295 -316.

[21]汤明.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关系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

猜你喜欢

意向效能大学生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集体意向:交互认识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