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在糖尿病专科护理中的效果作用分析
2015-01-04蔡晓芹冯潇宇赵亚平
蔡晓芹 冯潇宇 赵亚平
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四川巴中 636000
护理管理在糖尿病专科护理中的效果作用分析
蔡晓芹 冯潇宇 赵亚平
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四川巴中 636000
目的研究糖尿病专科护理中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护理人员护理能力的提升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糖尿病控制效果以及护理人员护理能力提升效果。结果在护理效果方面,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更优,且在糖尿病低血糖、血糖偏高、糖尿病足等影响因素发生率上明显偏低。护理人员能力评分方面,两组护理人员研究前分数无明显差异,研究后观察组护理人员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不仅能够提升护理人员护理能力,还能够帮助控制患者血糖状况,适用于糖尿病专科护理。
糖尿病;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随着人们在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变化,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糖尿病患者,且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因此越来越多糖尿病住院患者需要在医院调节血糖[1]。该院基于这一背景,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方式研究了护理管理在糖尿病专科护理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中,男性37例,女性24例;年龄为40~75岁,平均(61.2±4.5)岁;病程1~12年,平均(6.1± 1.2)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25例;年龄为41~71岁,平均(62.3±5.5)岁;病程1~13年,平均(7.1±1.7)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将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精神障碍患者剔除,避免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另选取该院护理人员,分别对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予以临床护理,两组护理人员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对患者日常用药、注射、活动等方面行基础护理[2];观察组行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 门诊咨询向患者讲解糖尿病防治操作,包含饮食控制方法、日常运动方法、自我血糖监测方法、生活习惯调节方法、日常用药方法等,为患者建立档案。根据其身心情况予以针对性护理,并加强随访(电话形式)。
1.2.2 会诊护理成立护理小组,根据患者临床资料以及疾病程度,通过评估、询问等方式制定针对性治疗及护理方案,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并发症,应及时予以护理避免恶化。组内护理人员应加强糖尿病相关疾病知识的学习,尤其在疾病并发症的预防、血糖监测方法、日常血糖控制模式等方面需加强学习,以便于更好地为患者展开健康宣教。
1.2.3 技能培训远方对护理人员展开培训,针对糖尿病血糖控制各方面展开针对性技能训练以及专科知识灌输,保障每位护理人员都掌握相关知识。采取理论授课、临床演示方法和提供相关资料学习的形式进行培训,后期对培训内容予以考核。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风险评估:包括低血糖、血糖偏高、糖尿病足等易影响患者病情的因素;②焦虑状况:通过SAS(焦虑自评量表)评价患者焦虑状况,若分数在50分以上则可判定为患者存在焦虑;③血糖检测:在护理3月后检测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④采用闭卷考察方式:对两组护理人员研究前后糖尿病相关知识予以考核(满分为100分),对比分数变化情况以及组间分数差异[3]。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研究
统计两组中出现护理风险的例数并计算占组内比例,评价患者焦虑程度以及血糖状况,行组间对比了解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见表1。
表1 护理效果对比(±s)
表1 护理效果对比(±s)
观察指标护理风险(例)焦虑状况(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对照组(n=61)观察组(n=64)20 7 52.2±6.7 41.5±3.9 9.4±1.3 7.1±1.1 12.1±2.4 9.3±1.9
由上表统计结果可见,观察组在护理风险发生率上明显更低;情绪状态上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血糖控制上无论空腹血糖还是餐后2 h血糖上观察组均更低。各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人员护理能力研究
采用考核方式对两组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健康教育以及疾病认知相关知识予以评分,对比研究前后分数变化情况以及同期组间分数对比差异性,具体评分结果见表2。
R47
A
1672-4062(2015)02(b)-0063-02
蔡晓芹(1964.11-),女,四川平昌人,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个性化护理对危重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防控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