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概述

2015-01-04王治国孙保平王春红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12期
关键词:总面积区划分区

王治国,张 超,孙保平,纪 强,王春红

(1.水利部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 100120;2.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概述

王治国1,张 超1,孙保平2,纪 强1,王春红1

(1.水利部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 100120;2.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

水土保持;规划;区划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是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和前提,是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因地制宜、分区防治的体系保障,对水土保持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水土保持区划是根据自然和社会条件,水土流失类型、强度和危害,以及水土流失治理的区域相似性和区域差异性进行的水土保持区域划分,主要是明确各区的生产发展方向(或土地利用方向)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依据三级分区体系,选定海拔、大于10 ℃积温、年均降水量、水土流失成因及强度等指标组成各级分区指标体系,将全国共划分为8个一级区、41个二级区、117个三级区(含港、澳、台地区)。简要介绍了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成果并提出了区划应用的相关建议。

我国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区域差异大,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形式多样、强度不等,且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区域水土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需求不尽相同,为了科学合理地确定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布局,进行了系统的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水土保持区划是根据自然和社会条件,水土流失类型、强度和危害,以及水土流失治理的区域相似性和区域差异性进行的水土保持区域划分,主要是明确各区的生产发展方向(或土地利用方向)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是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和前提,为开展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为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分区防治方略制定、区域和项目布局提供决策依据。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分区提出水土流失防治方向、途径和综合技术体系,充分体现了水土流失防治因地制宜的要求,对水土保持科学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区划体系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采用三级分区体系,具体为:①一级区。一级区为总体格局区,主要用于确定全国水土保持工作战略部署与水土流失防治方略,反映水土资源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的总体格局,体现水土流失的自然条件(地势-构造和水热条件)、水土流失成因的区内相对一致性和区间最大差异性。②二级区。二级区为区域协调区,主要用于确定区域水土保持布局,协调跨流域、跨省区的重大区域性规划目标、任务及重点,反映区域优势地貌特征、水土流失特点、植被区带分布特征等的区内相对一致性和区间最大差异性。③三级区。三级区为基本功能区,主要用于确定水土流失防治途径及技术体系,为重点项目布局与规划提供基础依据,反映区域水土流失及其防治需求的区内相对一致性和区间最大差异性。

2 区划指标与方法

依据三级分区体系和我国气候、地貌、水土流失、人类活动规律等特征,从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等影响因子或要素中,选定海拔、大于10 ℃积温、年均降水量、水土流失成因及强度等指标组成各级分区指标体系。

在搜集已有相关区划及分区成果、上报系统数据和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成果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整理、复核、分析,形成数据库,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协作平台。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依托协作平台,运用相关统计分析方法,以县级行政区为分区单元,适当考虑流域边界和省界、历史传统沿革,借鉴相关区划成果,遵循区划原则进行区划,并充分征求流域机构和地方部门意见,多次协调,形成区划成果。

3 区划成果概要

全国共划分为8个一级区、41个二级区、117个三级区(含港、澳、台地区)。

3.1 东北黑土区

东北黑土区,即东北山地丘陵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4省(自治区)共244个县(市、区、旗),土地总面积约109万km2,共划分为6个二级区、9个三级区,见表1。

表1 东北黑土区分区结果

东北黑土区是以黑色腐殖质表土为优势地面组成物质的区域,主要分布有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呼伦贝尔高原、三江及松嫩平原,大部分位于我国第三级地势阶梯内,总体地貌格局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拱卫着三江及松嫩平原,主要水系有黑龙江、松花江等。该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300~800 mm;土壤类型以灰色森林土、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黑土、黑钙土、草甸土和沼泽土为主,植被类型以落叶针叶林、落叶针阔混交林和草原植被为主,林草覆盖率55.27%。区内耕地总面积2 892.3万hm2,其中坡耕地面积230.9万hm2。水土流失面积25.3万km2,以轻中度水力侵蚀为主,间有风力侵蚀,北部有冻融侵蚀分布。

3.2 北方风沙区

北方风沙区,即新甘蒙高原盆地区,包括甘肃、内蒙古、河北和新疆4省(自治区)共145个县(市、区、旗),土地总面积约239万km2,共划分为4个二级区、12个三级区,见表2。

表2 北方风沙区分区结果

北方风沙区是以荒漠土为优势地面组成物质的区域,主要分布有内蒙古高原、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阿尔金山,区内包含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巴丹吉林、腾格里、库姆塔格、库布齐和乌兰布沙漠及浑善达克沙地,沙漠戈壁广布,主要涉及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疏勒河等内陆河,以及额尔齐斯河、伊犁河等国际河流。该区属于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年均降水量25~350 mm。土壤类型以栗钙土、灰钙土、风沙土和棕漠土为主。植被类型以荒漠草原、典型草原、疏林草原、灌木草原为主,局部高山地区分布有森林,林草覆盖率31.02%。区内耕地总面积754.4万hm2,其中坡耕地面积20.5万hm2。水土流失面积142.6万km2,以风力侵蚀为主,局部地区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并存,土地沙漠化严重。

3.3 北方土石山区

北方土石山区,即北方山地丘陵区,包括河北、辽宁、山西、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北京、天津和内蒙古10省(直辖市、自治区)共662个县(市、区、旗),土地总面积约81万km2,共划分为6个二级区、16个三级区,见表3。

北方土石山区是以棕褐色土状物和粗骨质风化壳及裸岩为优势地面组成物质的区域,主要包括辽河平原、燕山、太行山、胶东低山丘陵、沂蒙山、泰山,以及淮河以北的黄淮海平原等。区内山地和平原呈环抱态势,主要涉及辽河、大凌河、滦河、北三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卫河,以及伊洛河、大汶河、沂沭泗河等河流。该区年均降水量400~800 mm,土壤以褐土、棕壤和栗钙土为主,植被类型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林草覆盖率24.22%。区内耕地总面积3 229.0万hm2,其中坡耕地面积192.4万hm2。水土流失面积19.0万km2,以水力侵蚀为主,部分地区间有风力侵蚀。

表3 北方土石山区分区结果

3.4 西北黄土高原区

西北黄土高原区包括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和宁夏6省(自治区)共271个县(市、区、旗),土地总面积约56万km2,划分为5个二级区、15个三级区,见表4。

表4 西北黄土高原区分区结果

西北黄土高原区是以黄土及黄土状物质为优势地面组成物质的区域,主要有鄂尔多斯高原、陕北高原、陇中高原等,涉及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漠、晋陕黄土丘陵、陇东及渭北黄土台塬、甘青宁黄土丘陵、六盘山、吕梁山、子午岭、中条山、河套平原、汾渭平原,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主要涉及黄河干流、汾河、无定河、渭河、泾河、洛河、洮河、湟水河等河流。该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年均降水量250~700 mm。主要土壤类型有黄绵土、棕壤、褐土、垆土、栗钙土等。植被类型主要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森林草原,林草覆盖率45.29%。区内耕地总面积1 268.8万hm2,其中坡耕地面积452.0万hm2。水土流失面积23.5万km2,以水力侵蚀为主,北部地区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交错。

3.5 南方红壤区

南方红壤区,即南方山地丘陵区,包括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浙江、江西、湖南、广西、福建、广东、海南、上海、香港、澳门和台湾等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共888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约127.6万km2,共划分为9个二级区、32个三级区,见表5。

南方红壤区是以硅铝质红色和棕红色土状物为优势地面组成物质的区域,包括大别山-桐柏山山地、江南丘陵、淮阳丘陵、浙闽山地丘陵、南岭山地丘陵及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沿海平原等。大部分位于我国第三级地势阶梯,山地、丘陵、平原交错,河湖水网密布。主要涉及淮河部分支流,长江中下游及汉江、湘江、赣江等重要支流,珠江中下游及桂江、东江、北江等重要支流,钱塘江、韩江、闽江等东南沿海诸河,以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等河流湖泊。属亚热带、热带湿润区,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800~2 000 mm。土壤类型以棕壤、黄红壤和红壤为主。主要植被类型为常绿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以及热带季雨林,林草覆盖率45.16%。区域耕地总面积2 823.4万hm2,其中坡耕地面积178.3万hm2。水土流失面积16.0万km2,以水力侵蚀为主,局部地区崩岗发育,滨海环湖地带兼有风力侵蚀。

表5 南方红壤区分区结果

3.6 西南紫色土区

西南紫色土区,即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区,包括四川、甘肃、河南、湖北、陕西、湖南和重庆7省(直辖市)共254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约51万km2,共划分为3个二级区、10个三级区,见表6。

西南紫色土区是以紫色砂页岩风化物为优势地面组成物质的区域,分布于秦岭、武当山、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岷山、汉江谷地、四川盆地等。该区大部分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山地、丘陵、谷地和盆地相间分布,主要涉及长江上游干流,以及岷江、沱江、嘉陵江、汉江、丹江、清江、澧水等河流。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降水量600~1 400 mm。土壤类型以紫色土、黄棕壤和黄壤为主。植被类型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竹林为主,林草覆盖率57.84%。区域耕地总面积1 137.8万hm2,其中坡耕地面积622.1万hm2。水土流失面积16.2万km2,以水力侵蚀为主,局部地区山地灾害频发。

表6 西南紫色土区分区结果

3.7 西南岩溶区

西南岩溶区,即云贵高原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4省(自治区)共273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约70万km2,共划分为3个二级区、11个三级区,见表7。

西南岩溶区是以石灰岩母质及土状物为优势地面组成物质的区域,主要分布有横断山山地、云贵高原、桂西山地丘陵等。该区地质构造运动强烈,横断山地为一、二级阶梯过渡带,水系河流深切,高原峡谷众多;区内岩溶地貌广布,主要河流涉及澜沧江、怒江、元江、金沙江、雅砻江、乌江、赤水河、南北盘江、红水河、左江、右江。该区大部分属亚热带和热带湿润气候区,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800~1 600 mm。土壤类型主要分布有黄壤、黄棕壤、红壤和赤红壤。植被类型以亚热带和热带常绿阔叶、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为主,干热河谷以落叶阔叶灌丛为主,林草覆盖率57.80%。区内耕地总面积1 327.8万hm2,其中坡耕地面积722.0万hm2。水土流失面积20.4万km2,以水力侵蚀为主,局部地区存在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表7 西南岩溶区分区结果

3.8 青藏高原区

青藏高原区包括西藏、甘肃、青海、四川和云南5省(自治区)共144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约219万km2,共划分为5个二级区、12个三级区,见表8。

青藏高原区是以高原草甸土为优势地面组成物质的区域,主要分布于祁连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柴达木盆地、羌塘高原、青海高原、藏南谷地,以高原山地为主,宽谷盆地镶嵌分布,湖泊众多,主要涉及黄河、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等河流。青藏高原区从东往西由温带湿润区过渡到寒带干旱区,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50~800 mm;土壤类型以高山草甸土、草原土和漠土为主;植被类型以温带高寒草原、草甸和疏林灌木草原为主,林草覆盖率58.24%;区域耕地总面积104.9万hm2,其中坡耕地面积34.3万hm2;在以冻融为主导侵蚀营力的作用下,冻融、水力、风力侵蚀广泛分布,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总面积31.9万km2。

表8 青藏高原区分区结果

4 建 议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是全国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一个基础,是地方开展水土保持区划的基础和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的体系、途径支撑。对于省级水土保持区划,可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三级分区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划分,以更好地指导省级水土保持规划及相关工作。对于市县级水土保持区划(分区),应明确区域所处的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地位,制定的分区水土保持方向应符合全国水土保持区划的要求。对于特定区域的水土保持综合区划,其分区应与全国水土保持区划相衔接。对于专项规划中的水土保持分区,可按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进行进一步的分区,分区水土保持工作方向应符合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区域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的要求。

(责任编辑 孙占锋)

S157

C

1000-0941(2015)12-0012-06

王治国(1963—),男,山西临县人,教授,博士,长期从事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015-10-28

猜你喜欢

总面积区划分区
大连有座生蚝小镇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南充市滑坡灾害易发性区划与评价
手诊分区法之原理探析与诊断应用
太平洋名字的来历
社区治理如何密织服务网——成都安公社区划了“五条线”
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
大空间建筑防火分区设计的探讨
我国湿地10年“丢”一个海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