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金融、技术研发与我国小微企业发展协同机理分析

2015-01-04胡春生副教授蔡锦松副教授贵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贵阳550005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小微民间金融

■ 胡春生 副教授 蔡锦松 副教授 丁 毅(贵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贵阳 550005)

借助市场机制如何优化配置人力资本,实现充分利用高校毕业生这一软生产要素以及进一步挖掘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发展是一个新课题,对其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合伙制企业是人力资本低成本的组织形式

(一)小微企业的组织成本分析

搭便车式的就业过程俗称“找工作”,其结果是“为人打工”,对企业无所有权,重要的是无剩余索取权,其租金形式的工资收益与前期培养成本不对称。合伙制企业规模不大,易于管理,决策成本低,是一种可行的人力资本组织形式。政府商事制度改革后,新成立企业的注册资本金不需要银行验资,且为虚缴,这样,组建企业不需要交易成本,组织成本低下,在国家整体经济高增长的态势下,企业发展后的剩余却有趋向无限大的预期。自己办企业可以帮助高校毕业生充分发现我国经济高增长中蕴藏着的无数潜在获利机会,这说明给人打工的机会成本太大。传统消极被动的就业模式是占用社会的工作岗位,除存在不菲的搜寻成本外,还有着很高的匹配成本,如员工跳槽,现在较普遍,这种现象既不利于毕业生的价值实现,也不利于招聘企业的价值创造,给双方都会带来损失。毕业生组建合伙制企业决非一般意义上的就业,确切地说是一种创业,创业者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工作问题,还给社会创造了一定的工作岗位,而且更有利于个人的价值实现,作为企业的所有者,企业发展后的个人收益具有无限大的预期,即与获取工资的传统就业相比较,组建企业可创造出一种“溢价”,并存在着多重外部正效应。

(二)小微企业具有高成长特征

合伙制企业是一种组织结构简单的寻利者,做自己的老板,集所有权和经营权于一体,它把参与同一生产过程的人组织起来,直接把各种投入要素转化为产品,单位产出的管理成本较低,且不存在代理成本,这时投入企业中的资源有最高回报,这样的企业是一种经济绩效较为理想的市场组织。专用性人力资本决定企业的所有权是这类小微企业的特点,这样的市场选择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选择自己的经济安排的自由,大量合伙制企业如果能出现可实现与毕业生的择业偏好相一致,这改变了传统的就业惯性,是一种新型经济形式的组织文化。传统的就业因有限的社会工作岗位使知识性失业现象日渐严重,而大学毕业生通过组建合伙制企业可实现可观的人生价值预期,提高了人力资本的流动性。可见,人力资本组织的小型化使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可达性成为可能。改革开放以来,私有经济的异军突起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亮点,笔者认为,从1978年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这一时期是我国私有经济发展的第一次浪潮。目前,我国GDP的60%、税收的50%和就业的75%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从所有制形式来看,我国的中小企业一般都是私有经济,小微企业的经济效率较高是一种市场共识。

技术水平是小微企业的硬生存能力

(一)技术创新是人力资本加强型企业的成长因素

企业是经济社会的细胞。技术水平决定了小微企业在社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构成了企业的独特性与唯一性,技术发展不仅提高了分工水平,扩大了市场容量,同时也促进了资本积累,批量的技术型小微企业在中观上可形成区域经济增长的源泉。技术水平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进行技术研究与开发(R&D)的结果。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在市场经济优选原则的指挥下,对R&D有着很强的选择性。从影响企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划分,技术分为通用技术(GPT)与特定技术(ST)两种。GPT进一步改进的范围广,存在着强溢出效应,这与小微企业高度契合,选择GPT进行研发,可利用GPT很强的内在改进潜力,实现企业的规模收益递增,而且人力资本的层次性越高,企业发展越快,这是一种将GPT内生化的企业发展模式。ST仅运用于某一特定部门,使用范围狭窄,经济风险大,很显然不适用于“婴儿期”和“青少年期”的小微企业。通过对两种技术的比较,发现GPT对外具有产业的相容性,对内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的优势,能拓展小微企业产品的市场容量,这彰显出小微企业的成长是一种由R&D驱动GPT的路径依赖过程。代表生产率提高的技术进步是人力资本长期积累的正产品,对小微企业来说,具有强竞争力的产品是企业人力资本质量高度集中的产物。人力资本有着无边无际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这是技术发展无限性产生的直接原因,最终并以小微企业向上螺旋式的发展表现出来。我国进入世界500强的私营企业都是技术进步无限放大的结果,这与我国绝大多数粗放型私有企业的成长路径大相径庭。

(二)技术水平决定小微企业的异质性

技术研发的选择性与技术水平的多相性决定了特定小微企业与其它企业的异质性,这是研发企业取得垄断利润的关键因素。在交易成本不为“0”的情况下,小微企业充分利用带有公共产品性质的人力资本进行R&D可强化自己的生产能力,具体表现为用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复杂性,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它企业对新产品的复制与模仿,最大可能地减少“共同知识”对潜在竞争者的溢出,所以,小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拥有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温州私有企业是我国私有经济发展第一次浪潮中的代表,由于长期忽视技术研发对产品质量的重要性,绝大多数企业一直以中低端产品为生,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进一步发展遭遇到“技术瓶颈”,最终未能转型升级,止步于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尽管温州现象给我国私有经济的发展留下太多的思考和遗憾,但也总结到一些核心教训:技术研发对私有企业的发展生死攸关,技术并非公共产品。笔者认为,此次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已进入以质量生成为标志的发展阶段,这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经济环境迥然不同,传统粗放型企业再也无法生存,很多私有企业正在转为基于人力资本发展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这将掀起我国私有经济发展的第二次浪潮。从整体上看,多相性小微企业发展的差异在于对人力资本存量有效组织和有效利用形成的技术水平的差异。技术进步提高了分工水平,小微企业具有个性的专业化经济构成了区域企业生态系统中个体之间相互依赖的内生比较优势,这必然会拓展企业产品的市场容量,在特定的地域空间内,如果存在一大批进行R&D的小微企业,可以保证技术水平的广泛异质性与知识的吸收能力足够大,形成区域发展的规模经济。

民间金融是R&D的孵化器

(一)民间金融与小微企业的风险共识

灵活性、区域性和分散化是民间金融与小微企业的共性,二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契合性、可融性。小微企业风险高,能够进入“中年期”的企业即使在美国也只有32%,R&D本身就有风险,因此,以技术研发为内容的小微企业的存活率一般较低,但成功后获得的收益比一般企业要高许多。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制度金融有着“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的惯性,小微企业对股权的有限需求又是内生的,而民间金融天生偏好风险并具有特定的自信,这样,民间金融与科技型小微企业自然地走到了同一条道路上。目前,我国84.5%的小微企业是从影子信贷市场融资。可见,功能多层次专业化的小微企业是民间金融孵化的结果,不确定性是二者共存的直接原因。所以,我国富裕的民间借贷资金与丰富的人力资本共同构成了小微企业R&D的路径。民间金融与小微企业是一种“伴生矿”,高利率是民间金融内生的特点,我国的小微企业一直是在支付高利率的过程中成长,随着传统制造业进入微利时代,这一生存路径唯有技术进步的无限性带来的垄断收益与畸形发展中存在的房地产泡沫以及类似于房地产泡沫的其它虚拟经济才能使小微企业的发展成为可能。后者已不再现实,由于大多数企业长期以来对技术创新重要性的无知导致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遭遇到生存危机,还有的企业陷入破产的境地以致一跑了之,如2011年“温跑跑”现象,2014年福建龙岩天成集团董事长黄水木跑路、广西柳州正菱集团实际控制人廖荣纳出逃境外等等,这些事件再一次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经济原理。

(二)民间金融内生演化企业发展

民间金融对小微企业R&D的融资,及时地将社会剩余资金转化为投资,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储蓄率,实现了新古典经济学家所期盼的资本深化,促进了生产技术的提高,因此,通过化解金融市场流动性对R&D的约束,民间金融建立了一个小微企业以技术研发为内生发展的机制。这种机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技术研发通过横向型创新扩大产品的种类,形成企业的范围经济优势;二是应用新技术提升产品的质量,以纵向型创新形成企业具有个性的专业化产品,为企业赢得在专业化分工体系中的竞争优势,取得垄断利润。民间金融利用自己独特的社会网络体系解决了小微企业信息不透明问题。民间金融拥有很好的动员社会储蓄的优势,通过聚集众多个体的资金,给有发展前景的技术创新项目融资,伴随着小微企业的成长,给公众储蓄带来了理想的利息收益。所以,利用民间借贷资金,小微企业形成了一种要素(人力资本)驱动、投资驱动(将社会闲散资金转化为投资)、创新驱动(技术研发)“三位一体”的内生发展模型,相应的生产函数是一个关于民间资金、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的表达式,其中,人力资本是一个关于货币资本的函数,技术水平是一个关于民间资金和人力资本的函数。企业内生发展模型构成了特定企业独具个性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种模型表明了小微企业是载体、民间金融是条件、技术创新是工具,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不仅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Solow残余”问题,也部分地回答了“Patrick之谜”,更在很大程度上解答了Allen et al的“中国之谜”。

结论与建议

合伙制企业是人力资本优化的经济组织。为了给大学毕业生创建小微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政府应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各级地方政府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出台的商事制度改革措施,切实降低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以“人人创新”实现“草根创业”为内容,充分利用大学毕业生的知识存量、青春活力和创业激情等“自然禀赋”掀起我国私有经济发展的第二次浪潮。

技术研发是小微企业成长的原动力。技术进步是人力资本积累在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显象,“杨格定理”证明了R&D是小微企业成长的内容,这使我国经济发展可以成功避开“马尔萨斯陷阱”。这方面的政策含义是法律层面上的专利权保护可以使小微企业在技术研发上获得可观的市场收益,从而激励“大众创新”,促进宏观经济的增长。

小微企业成长是民间金融内生发展的需要。民间金融适时地对小微企业进行资金融通是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将资金配置到边际生产力较高的项目上,全社会储蓄率的提高极大地缓解了流动性约束对小微企业成长的阻碍,其市场生成路径如下:提高储蓄率→加速资本积累→促进技术进步→提升产品质量→加快企业发展。这方面的政策含义是在宏观层面上进一步深化、完善民间金融的制度身份确认,确立其市场主体的地位,并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使其更好地为小微企业服务。

1.中国教育在线.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EB/OL].http://www.eol.cn/html/c/2014gxbys/

2.张昆.我国贷款信用保险与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N].中国保险报,2009-9-22

3.胡春生,蔡锦松,丁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路径下的增长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3)

4.任力.内生增长理论研究最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6(5)

5.李建军,胡凤云.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融资成本与影子信贷市场发展[J].宏观经济研究,2013(5)

猜你喜欢

小微民间金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小微企业借款人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P2P金融解读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