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来的石油之城
——新加坡
2015-01-03吴建卿
吴建卿
“泊”来的石油之城
——新加坡
吴建卿
北纬1°18′、东经103°51′,是热带城市岛国新加坡的地理坐标。
新加坡位于马来西亚半岛最南端,由新加坡岛、圣约翰岛、龟屿、圣淘沙、姐妹岛等60多个岛屿组成,是一个典型的岛屿城市,国土面积718.3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却有200多公里。
新加坡全国森林覆盖率在70%以上,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拥有大面积原始雨林的城市之一。它葱郁的花园和大片的公共绿地,就像一幅涂满了热带草木的风景画,当之无愧地享有“花园之国”的美誉。
除了旅游胜地之外,新加坡还有很多更显赫的标签:排名靠前的世界航运中心、世界金融中心、世界贸易中心,以及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世界三大石油贸易枢纽之一、亚洲石油产品定价中心、亚洲最大的转口港……
虽然在国际原油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但现实中的新加坡,却是不生产一滴原油的。
新加坡国土面积小、资源匮乏,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缺油少气的国家。从毫无本土油气资源发展成为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国际石油贸易中心之一、亚洲石油产品定价中心,新加坡的制胜法宝就是:充分利用马六甲海峡海上石油通道枢纽的地利优势,抓住国际产业分工转移的机会。
马六甲海峡在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西北端通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南海,是一条全长约l080公里的细长水道,西北部最宽达370公里,东南部最窄处只有37公里。它是中东和亚洲市场(主要是中国、日本、韩国和环太平洋地区)之间的最短航线,是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的“咽喉要道”。多年来,世界海上贸易30%和超过25%的石油运输都要经过新加坡控制的马六甲海峡。2013年运送量约1520万桶/天,原油一般约占总石油运送量的90%,其它为石油产品。同时,它也是来自波斯湾和非洲供应国特别是卡塔尔的液化天然气进入日益增长的天然气需求的东亚国家重要的运输路线。
新加坡则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是所谓的“咽喉中的咽喉”。新加坡资源相对匮乏,物资多靠海上运输,世界著名大港新加坡港让其海上运输方便之门大开。新加坡港在马六甲海峡东端沿岸,水深港阔,拥有40万吨级的巨型船坞,港内码头岸线长达三四公里,可同时容纳30余艘巨轮停泊。自13世纪开始便是往来欧亚的中途驿站,吸引了世界各大船公司的巨型货轮。根据新加坡海事及港口管理局(MPA)的数据,2014年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上升4%至3390万TEU(TEU为“Twenty Equivalent Unit”的缩写,意为20英尺标准集装箱),排名世界第二。
而新加坡的地理位置也比较特殊,处于西亚原油产地和东方石油消费区之间,附近的东南亚国家特别是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国石油资源丰富。再加上新加坡是世界上极少数的政府不干预石油行业的国家之一,这些都成就了新加坡油气工业的快速发展。根据MPA的数据,2014年新加坡销售的总燃油量也达到了4240万吨,虽然相比2013年的4270万吨有轻微下滑,但新加坡是仍世界第一的加油港。2014年抵港船舶创纪录的达到了24.1亿吨,其中主要是集装箱船和油轮,占年到达船舶总吨位的30%。目前,通过新加坡买卖原油现货约占世界原油现货贸易总额的15%~20%,日本和中国从中东进口的石油中分别有大约70%和80%途经马六甲海峡。
港口贸易繁荣、往来船只数量巨大,轮船、飞机需要的燃料油数量和品种不断增多,使得新加坡成为国际上主要的燃料油消费市场。作为一个岛国,新加坡不得不考虑它只有710平方公里面积的实际。在土地寸土尺金的情况下,新加坡积极寻找可用空间。以填海造陆方式衔接而成的裕廊岛,就是新加坡发展石化工业的专业用地。
裕廊岛位于新加坡本岛的西南方向,由临近的7个小岛填海连接而成,有一条长堤与本岛相连。裕廊岛填海工程从1995年开始分几个阶段进行,至今已发展成为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现代化炼油中心。现在,有近百家世界领先的石油、石化公司进驻,包括法国液化气集团、壳牌、埃克森美孚等跨国公司。
据《油气杂志》统计,截至2014年1月,新加坡炼油能力合计为134.45万桶/日,共有3家炼厂,在全球排第15位、亚太地区排第5位。新加坡炼油厂的加工能力和复杂程度在全球居领先地位,其中:埃克森美孚在裕廊岛的亚逸查湾岛炼厂加工能力为59.35万桶/日,在全球排名第6位;壳牌在新加坡普劳布科姆(Pulau Bukom)炼厂加工能力为46.2万桶/日,全球排名第14位;新加坡本土的梅里茂(Merlimau)岛炼厂加工能力为29万桶/日。
新加坡裕廊芳烃集团年加工能力为11万桶/日的凝析油加工厂已于2014年7月投产,所用凝析油来自中东、澳大利亚等国家。工厂每年可生产150万吨芳烃和270万吨石化制品,每年生产的石化制品中包括78.3万吨航空煤油、66.2万吨超低硫柴油、64.7万吨石脑油、28.3万吨挥发油和19.5万吨燃料用油。
作为亚洲最重要的石油集散地和炼油基地之一,新加坡的炼油业主要由壳牌、埃克森美孚和新加坡石油公司(SPC)把持:埃克森美孚所属炼厂主要出口高硫(硫含量0.5%)和低硫(硫含量500ppm)柴油;壳牌所属炼厂主要出口硫含量在0.5%的高硫柴油;新加坡国家石油公司(SPC)主要出口硫含量为500ppm的低硫柴油(均为普氏规格)。
为了适应如此强大的炼油加工能力,近年来新加坡还新建和扩充的周边油库,具备超过亿桶原油及成品油的储存和集散能力,吸引了全球50多家大型石油公司在此设置经营总部和数百家中小型石油贸易公司全天候交易集散。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新加坡)公司和新加坡新隆集团合资在裕廊岛上建设了包含73座总库容达228万立方米的油罐以及12个包含5000吨级至30万吨级泊位的寰宇油库。该油库投运以来,每年中转油品3000多万吨,进出船只4000多艘。
2014年9月,新加坡在裕廊岛建成了东南亚第一个地下储油库,该储油库位于海床以下距离地表150米处,共有5个单独的储油空间。目前已完成两个,另外三个将于2016年底竣工。最终完全投入使用后,可以储存147万立方米的液态碳氢化合物,容量相当于600个奥林匹克游泳池。
纵然有如此强大的炼油能力,新加坡对油品的需求却很小,炼厂的油品主要销往国外,因此新加坡的成品油出口量非常大,其中出口最多的是轻柴油,其次是燃料油与车用汽油。目前,通过新加坡买卖原油现货约占世界原油现货贸易总额的15%~20%。这使得新加坡港的油品运输业务变得更加繁忙。
新加坡强大的炼油能力和集散交易能力成就了新加坡在亚洲油品市场上的话语权。因此,新加坡掌控了亚洲油品市场价格行情,成为亚洲石油产品定价中心和继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石油贸易中心。
从不生产一滴原油到在国际原油市场上占有显赫位置,新加坡的成功与马六甲海峡当然有密不可分离的关系。也可以说,正是那些在新加坡港码头上来来往往的船只,铸就了新加坡辉煌的油气业绩。在我国“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战略中,东南亚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新加坡作为一个贸易转口港、航运中心,将会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值得我们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