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浪儿童与普通儿童个性特征差异的调查分析

2015-01-03董亚辉刘忠王立娟王淑珍王秀丽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个性特征流浪人格

董亚辉,刘忠,王立娟,王淑珍,王秀丽

流浪儿童与普通儿童个性特征差异的调查分析

董亚辉1,刘忠2,王立娟2,王淑珍1,王秀丽1

目的了解长期流浪儿童与普通儿童个性特征的差异情况。方法选择某医院收治的流浪儿童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预防接种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入组时使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两组儿童内外向(E)、精神质(P)、神经质(N)、掩饰性(L)等各项性格特征进行评估对比;同时按不同流浪时间(1年以内短期组、1年以上长期组)对流浪儿童分组,并对比两组EPQ各项因子得分。结果流浪儿童性格普遍偏向孤僻、难适应外界环境E(男t=3.42,P<0.01;女t=2.78;P<0.05),有明显掩饰倾向L(男t=2.87,女t=2.35;P<0.05),高度情绪不稳定性N(男t=2.74,女t=2.34;P<0.05)及不良的精神质特征P(男t=2.37,女t=2.77;P<0.05)。长期流浪组各项个性特征异常程度较短期组更严重E(t=2.87,P<0.01);P(t=2.36;P<0.05);N(t= 2.39;P<0.05);L(t=2.13;P<0.05)。结论流浪儿童与普通儿童个性特征存在明显差别,流浪儿童个性特征明显偏离正常,长期流浪者更严重。

流浪儿童;艾森克个性问卷;个性特征;差异性

流浪儿童问题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项严重的社会问题,按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对流浪儿童的定义[1],2000年我国流浪儿童数量为15万人次,2006年上升至20万人次,2008年已上升至100万人次[2]。在救助过程中,虽然流浪儿童的物质状况得到改善,但由于其自我意识及对社会意识的偏差,使他们很难融入正常生活轨迹,甚至发生救助后的再次或多次流浪[3-4]。因此,了解流浪儿童的异常个性特征,对进一步的救治具有指导性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接收的流浪儿童,根据ICD-10[5]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及处于重型精神障碍发病期无法正常沟通的儿童,最终将符合标准的流浪儿童30例作为研究组入组,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7~15岁,平均年龄9.1±2.6岁。对其中4例伴有躯体疾病的儿童给予对症治疗,疾病康复后入组;选择同期在某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预防接种的3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6~14岁,平均年龄9.1±2.7 岁,两组在性别比例、年龄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根据不同流浪时间将流浪儿童组分为1年以内短期组12例、1年以上长期组18例。

1.2 研究方法

使用儿童版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6],入组时对全部儿童按男女不同性别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分别进行对比;然后再次使用EPQ对流浪儿童组中的短期组和长期组各项个性特征进行对比。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流浪儿童与正常儿童EPQ各项得分比较

流浪儿童与正常儿童比较,在人格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偏差,流浪儿童性格普遍偏向孤僻、难适应外界环境E男(t=3.42,P<0.01);女(t=2.78,P<0.05),有明显掩饰倾向L男(t=2.87,P<0.05),女(t=2.35,P <0.05),高度情绪不稳定性N男(t=2.74,P<0.05),女(t=2.34,P<0.05)及不良的精神质特征P男(t= 2.37,P<0.05),女(t=2.77,P<0.05)。见表1。

表1 两组EPQ各项目得分比较 ±s

表1 两组EPQ各项目得分比较 ±s

注:研究组与对照组各项目比较,*为P<0.05,**为P<0.01

2.2 不同流浪时间的流浪儿童EPQ各项得分比较

长期流浪组各项个性特征异常程度较短期组更严重偏向孤僻、难适应外界环境E(t=2.87,P<0.01);不良的精神质特征P(t=2.36,P<0.05);高度情绪不稳定性N(t=2.39,P<0.05);明显掩饰倾向L(t=2.13,P<0.05)。见表2。

表2 不同流浪时间流浪儿童EPQ各项目比较

3 讨论

儿童期正常的心理发育关系到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对人的一生起决定性作用。社会学因素是影响儿童心理发育的2大因素之一[7-9],流浪儿童由于特殊的生存环境,他们在家庭、学校、经济、价值观等社会学因素方面,失去了对成长至关重要的支持,过早地脱离了正常的发展轨迹,导致心理行为偏差,最终使人格发育偏离正常,远期人格发展前景让人堪忧。目前国内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多以物质援助为主,忽视了流浪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最终只解决了短期生存问题,却丧失了改善远期发展的良机。本研究基于以上问题对流浪儿童进行2个阶段的调查,第1阶段为流浪儿童人格特征调查,相关调查显示,不同性别流浪儿童在流浪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10-11],为了更好地观察不同性别流浪儿童性格特征,本研究分别对男、女研究对象与正常对照组对比,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流浪儿童人格特征均存在显著异常,表明流浪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存在明显人格偏差倾向,普遍表现为孤僻、敏感、多疑、自我中心、难适应外界环境,情感脆弱,担心、恐惧与焦虑,遇事不冷静,冲动与攻击性,封闭、敌对、高戒备等异常倾向。第2阶段对不同时间流浪儿童EPQ继续深入调查对比发现,长期流浪组各项个性特征异常程度较短期组更严重,情绪调查结果与相应异常性格结果大致属同一纬度,表明流浪儿童畸形人格特征最初形成的基础在于异常的心理发育所导致的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逐渐进一步形成一套适应流浪环境的畸形人格特征,并不断地使这种性格固定下来,虽然短期内对流浪儿童的流浪生涯中生存有利,但对于救助机构来说,流浪时间越长,畸形人格特征的形成越牢固,从而越难以使流浪儿童彻底摆脱流浪生活,形成流浪-异常情绪-异常人格-救助-适应困难-再流浪的恶性循环。

本研究得出,流浪儿童具有自身适应流浪环境的畸形个性特征,且随着流浪时间的延长,使畸形个性特征形成更牢固,因此需要在关键的医疗救助环节完善医疗救助体系,彻底切断流浪儿童的恶性循环,使流浪儿童真正回归正常生活。

[1]丁沁南,崔丽娟.心理弹性对于预防流浪儿童偏差行为的意义[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2):96-98.

[2]赵维泰.关于中国流浪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J].中州学刊,2005(4):98.

[3]黄英,邓克琴,杨坤芳.反复发作性精神分裂症的服药认识观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2):190-192.

[4]谢玲,杨彦春,高代,等.不良家庭环境对儿童青少年生物应激反应系统的影响[J].华西医学,2007,22 (2):413-414.

[5]范肖冬,译.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70-79.

[6]吴菁.国际救援儿童村儿童个性行为的分析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2):1468-1470.

[7]张莉,唐安平,于金鸣.儿童精神障碍住院临床资料的20年回顾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 (5):658-660.

[8]魏金铠,栗克清,高顺卿,等.现代儿童心理行为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6-52.

[9]贺文均,冯维.十年来我国流浪儿童研究述评[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1,6(86):17-20.

[10]黄朝红,黄朝芬,周莉,等.儿童精神障碍97例行为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4):324-326.

[11]毕伟.国内流浪儿童状况研究综述.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53-59.

Investigation on Differences in Personality between Street Children and Normal Children

DONG Yahui,LIU Zhong,WANG Lijuan,et al.Paraplegia Sanatorium of Tangshan City,Tangshan,063000,China

Objectives To learn about differences in personality between street children and normal children.MethodsStreet children treated at a hospital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while normal children receiving vaccination a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station at the same period were taken as the control group.Dimensions of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Extraversion,Psychoticism,Neuroticism,Lie and so on)were assessed for children from 2 groups by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Meanwhile,street children were stratified into smaller groups according to time on street(>1 year as the long time group,≤1 year as the short time group)and each dimensions of EPQ was compared.ResultsGenerally,street children tended to be introversive,unable to adopt(boy t=3.42,P<0.01;girl t=2.78;P<0.05),lie more (boy t=2.87,girl t=2.35;P<0.05),more neurotic(boy t=2.74,girl t=2.34;P<0.05)and more psychotic(boy t= 2.37,girl t=2.77;P<0.05).Long time group's personality in each dimension tends to be more abnormal than short time group E(t=2.87,P<0.01);P(t=2.36;P<0.05);N(t=2.39;P<0.05);L(t=2.13;P<0.05).Conclusions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street and normal children in personality.Street children's personality deviated from the normal and children who have been on street longer even worse.

Street children;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Personality;Difference

R749.94

ADOI:10.3969/j.issn.1673-5625.2015.02.014

1唐山市截瘫疗养院,河北唐山,0630002唐山市第一医院,河北唐山,063000

2014-05-28)(本文编辑 甘勇)

猜你喜欢

个性特征流浪人格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流浪
流浪的歌
流浪猫鲍勃
关于对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
苏轼散文的个性特征
给远方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OP.10 No.2 第一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