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在华外资企业知识溢出的影响因素
2015-01-03付妍
付 妍
(东北财经大学 国际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1 基于互联网研究方法知识溢出的途径
近年来,互联网在我国快速发展,大量网站逐渐建立起来。随着网络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网站的访问量等问题受到广泛重视。国内开始出现专门进行互联网调查的机构,但互联网调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一问题引起研究界和调查界的重视和质疑。本文通过互联网搜索、收集资料,如登录在华企业的网站、管理论坛等。同时,还可去国家图书馆研究、分析部分国内外全国营销文献和专著,收集多数企业进入市场的营销策略和具体案例,如法国标致汽车公司与我国广州汽车厂合资,由于对市场预测出现失误或文化差异管理不佳,导致合资效果不佳,标致公司万般无奈撤出投资。
在华外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一般被认为是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的拥有者。外资企业传递知识可借助正式渠道:许可证贸易,与本地区企业建立合资企业,出售资本设备等;也可借助非正式渠道:采购人员与当地供应商贸易联系,与本地区企业明确转包关系,通过外资企业将培训人员流动至本地企业或学术交流等。在华外资企业因缺少本地市场资源,它们一般不愿主动将优势资源转让给东道国企业,从而保证自身的竞争优势。因此,东道国企业若想要获得外资企业独有的知识,通常借助非正式交易渠道获得。知识溢出主要借助3种途径:①外资企业通过与本地区供应商及销售渠道之间的联系,传递着有关存货控制,质量控制等各方面的知识;②在华外资企业培训出来的员工转入本地区企业任职;③外资企业具备充足的能力形成知识壁垒行业,打破传统的垄断局面,提升本行业的知识竞争能力。
2 影响知识溢出的主要因素
2.1 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
良好的宏观经济观可加强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的信心,吸引大量的外国企业在华投资建店。良好稳定的经济运行状态会促进外资企业逐步扩大在华的经营范围及规模。如我国零售业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投资建厂,加大了本地区零售企业学习先进技术的机会。因此,宏观经济环境与零售企业市场化状态成为外资零售业知识溢出的基础条件。
2.2 企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影响
政府行为主要指通过制定完善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进一步影响外资企业知识溢出效果。分析我国外资零售企业的发展历程可知,在2004年零售企业全面开放之前,我国政府对外资零售企业步入审核、经营地域、数量均制定规范的政策。这些政策严重影响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发展数量、规模及速度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外资零售企业在华的知识溢出效果。从政府角度来说,政府必须依据市场环境不断完善零售企业市场环境,外资零售业可在优良的经营环境下展开,确保外资零售知识最大程度地外溢出来。同时,制定相对应的政策,积极鼓励国内多数零售业吸收外资企业优良的技术及管理经验。政府必须在过度竞争与垄断之间找寻最佳平衡点,确保零售知识可顺利由外资零售企业外溢至内资零售企业中。
2.3 技术差距的影响
技术差距作为企业之间产生知识溢出的必备条件,有学者认为,如果两个企业间的技术知识水平相当,就不会产生知识溢出的情况。只有当两个企业存在技术知识差距,技术落后的企业必须学习和借鉴先进企业的技术,才会出现技术溢出的情况。但是,如果技术落后的企业无法依据已有经验、教育水平及知识基础吸收先进企业的技术知识,知识溢出效应必然与技术差异存在负相关。我国零售业对外开放之后,技术水平与外资零售业存在明显差异,导致本地区零售业对外资零售业的学习和模仿,我国零售业技术水平短时期内得到快速发展,外资零售业在我国产生知识溢出效应。
2.4 企业内部环境的影响
因人力资源流失会导致企业知识发生外溢,外资零售企业可通过各种方法确保本地员工尽量长期留在企业中。如外资企业不断提升本地员工报酬或福利待遇,避免他们跳槽。外资企业的先进知识并不能立刻被内资企业利用,内资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吸收能力,才能把上述知识转化为自身可应用的知识。企业外部知识作为各类交错复杂的信息源,对某个企业来说,只有部分知识对其有用,企业需要具备相应的吸收能力才可获得、吸收这类知识,进而转换成企业自身的知识,从而开展创新活动。换言之,外资企业的知识溢出并非是免费的,若内资企业缺乏吸收能力,这类知识对其并无任何益处。
3 结 语
外资企业的进入为东道国带来先进的技术信息、物流技术、经营管理知识等内容,外资企业借助上述优势获得最大的竞争优势。外资零售业的知识溢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本地区企业的进步,为本地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人才。
[1]石松,孙谦.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J].现代管理科学,2015(2).
[2]谢新洲.从网络传播研究到互联网研究[J].新闻与写作,2013(1).
[3]罗俊,罗教讲.互联网与大数据对社会治理研究与实践的影响[J].人民论坛,2015(17).
[4]王华,赵东杰,杨海涛,等.大数据时代下网络群体智能研究方法[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