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传统课堂的补充还是替代
2015-01-03颜淑姬
颜淑姬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 310018)
MOOC在2012年以迅猛之势在世界的教育和科技界刮起一阵狂风,大有颠覆传统教育行业之势。甚至有人预测,一旦MOOC普及将很可能导致一些高校的倒闭。那么,它到底是传统课堂的补充还是替代呢?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1 MOOC的产生发展及在中国的传播
1.1 什么是MOOC
MOOC在我国也被翻译为 “慕课”,是Massive(大规模),Open(开放)、Online(在线)、Course(课程)首字母的缩写。 MOOC这个概念最早是在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Dave Cormier及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Bryan Alexander联合提出来的。后来George Siemens与Stephen Downes将其应用于“连通注意与连通知识”这门课程中,这门课程有25位来自曼尼托巴大学的付费学生,还有23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免费学生,在线参与了这门课程的学习。
1.2 MOOC的特点
MOOC作为一种课程模式,顾名思义,具有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特点。大规模是指课程的学习者可以多达成千上万人;开放是指课程的所有资源和信息都是全天候开放的,只要有网络,大家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地加以学习;网络是指该种课程不是面对面地讲授,而是通过网络,任何人都可以公平地享受教育资源。另外,它还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任何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及学习习惯或偏好,选择论坛、博客、微博或其他社交网站等个性化学习工具进行学习,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也可以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并能及时得到反馈。
1.3 MOOC在国际上的应用发展
从2008年开始,一大批教育工作者,包括来自玛丽华盛顿大学的Jim Groom教授,以及纽约城市大学约克学院的Michael Branson Smith教授都采用了这种课程结构,并且成功地在全球各国的大学主办了他们自己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最重要的突破发生于2011年秋季,那个时候,来自世界各地的16万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Sebastian Thrun与Peter Norvig联合开设的一门“人工智能导论”的免费课程。2012年被称为美国的MOOC元年,许多重要的创新项目,包括Udacity、Coursera,以及edX都纷纷上马,前两个是由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创建的,后一个是由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联合创建的。欧洲高校的MOOC平台有英国高校联合发起的FutureLearn、德国的Iversity和法国的数字大学,以及西班牙高校开设的MOOC等。此外,其他国家的MOOC供应商还包括澳大利亚的Open2Study、巴西的Veduca等。MOOC在全世界有迅猛发展、遍地开花之势。
1.4 MOOC在中国的发展
MOOC在中国同样受到了很大关注。根据Coursera的数据显示,2013年Coursera上注册的中国用户共有13万人,位居全球第九。而在2014年达到了65万人,增长幅度远超过其他国家。而Coursera的联合创始人和董事长吴恩达(Andrew Ng),在参与果壳网MOOC学院2014年度的在线教育主题论坛时的发言中谈到,现在每8个新增的学习者中,就有一个来自中国。Coursera现在也逐步开始和国内的一些企业合作,让更多中国大学的课程出现在Coursera平台上。而在中国的MOOC学习者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和教育发达城市,学生的比例较大。而国内目前主要的慕课平台有中国大学慕课、慕课网 (imooc)、酷学习(kuxuexi)等。
2 MOOC的优劣势分析
2014年年底,国家教育部会同发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等5部委,发布了“构建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法”,此前一个月教育部在2015年的工作要点中又明确提出,要加强“慕课”的建设、应用和管理。慕课既然这么重要,那它到底有什么优势呢?
2.1 慕课使网络化的社会教育和终身教育无处不在
与传统网络教学平台不同的是,慕课集成了大量成熟的互联网工具(如facebook、youtube等),界面和交互模式更符合现代网民的使用习惯,并且与一些高校的社交网络平台(如微博等)紧密结合,更符合互联网时代的人际交流模式。由于信息终端发展的智能化、小型化、大众化、移动化的特点,只要有电源就可随时随地展开慕课的学习,不受时空限制,更加便捷、高效。
2.2 慕课使得教学资源更加精品化及精细化
“慕课”使得教育资源更加公平,通过慕课技术人人都有机会享受优秀师资的教学,使优质教育资源能达到均衡配置。高校学生没必要为没能进入211或985大学而扼腕叹息,也没必要为专业不理想或平行班之间教师配置优劣不均而闷闷不乐,只要你想学,都能找到合适的优秀资源。因为“慕课”视频是经过反复设计及仔细推敲的,讲的内容及先后次序分寸都拿捏得比较好,做到了教育资源的精细化。
2.3 慕课使得教学过程更加个性化
传统课堂教学采取的是单一教学计划及推进策略,班内的学生无论程度如何,都必须同一节奏地跟进。而“慕课”视频就不一样了,学生可以按“暂停”键及时消化,也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来回反复听,直到弄明白了再继续。这对于改善差生的教学效果是良策。
2.4 慕课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
“慕课”视频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及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教师可在视频讲授过程中提出各种问题,然后学生作答,学生只有回答正确之后,视频才会继续,通过这种技术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保持精力高度集中,并全程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能获得较佳的学习效果。
“慕课”的优势很明显,但也应全面、正确地认识慕课本身所存在的不足及缺陷:
(1)知识碎片化不利于系统知识架构的获取。“慕课”视频最大的特点是“碎片化”,小片段时间短。碎片时间学习可充分利用时间,提高效率,但如何及时总结并消化还有待商榷。碎片化的知识点无法得到系统的知识架构,零散的知识有待合理有效地整合提升。
(2)慕课无法替代大学教育文化引领的功能。大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还有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文化引领等功能。但慕课模式最能发挥作用的是在知识传授领域,而在知识传授方面也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对于一些实践性教学环节,不适宜采用慕课,其更适宜于一些知识传承类的公共基础课。慕课在文化引领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足,有位教育家曾言:“大学之大乃大师之大,即大师的思想及品德。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乃大学精神之所在。”教师的言传身教都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俗话说“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慕课能轻而易举地将显性的知识以数字化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但无法将隐形文化原汁原味地呈现给学生,乃至影响学生的情感发展。
大学培养人才,不仅仅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在于健全人格的养成,这不是几门慕课课程所能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榜样引领及文化濡染,需要校园真实情景为依托。
3 MOOC在高校推行可能遇到的挑战及可行模式
3.1 挑战
MOOC能否在高校顺利推行,涉及到关键的两大主体,即教师及学生。一方面,教师需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3.1.1 教师角色换位
传统课堂教学中课堂是教师的舞台,学生是老师的观众。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建立在人性假设的X理论基础上,认为人的本性都是懒惰的,会尽可能地逃避工作。因此需要监督学生的学习,把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元化,MOOC等教学模式的迅猛发展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优秀资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师传授知识的功能,而强化了引导和答疑的功能。这就要求教师甘愿“退居二线”,把舞台还给学生,学习知识由学生在课外通过学习MOOC等视频资源来完成,之后在课堂上跟老师一起探究解惑。由传统课堂上的“上下级对话”转为新型的“平等对话”,实现“教书育人”到“服务育人”的转变。
3.1.2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在信息化教学时代:①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对学生有利也有弊,方便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加大了筛选难度,教师需要具备信息的搜索和筛选能力,在信息海洋中为学生导航;②教师要学会用网络平台(微博、博客等)和即时通讯平台(微信、易信、QQ等)跟学生实现互动,通过平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增进与学生的感情;③教师要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终身学习,保证时时处处能走在学生的前列,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挑剔要求。
学生是慕课教学能否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慕课教学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1)提高学习主动性。作为学生要提高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在MOOC学习中,如何保证学生在缺乏监管的环境下有效地完成课程学习,成为实践中的关键环节。基于人性的X理论,人都惰性,特别是在无人监管的环境下,更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安排和控制好自己的学习进程和节奏。
(2)培养开放探究的学习模式。学生大都比较内敛,翻转课堂上能够频频提问发言的不多,大都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这跟长期以来的填鸭式教学及东方人的情感体验模式有很大关系,习惯了被明确告知问题的答案及如何思考、如何操作,而不习惯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比如,学生尤其不习惯开放式问题的解答,因此在慕课环境下,他们不适应课堂讨论、合作学习及探究式学习,这成为一大瓶颈问题。
3.2 可行模式
慕课的引入和发展为高等教育增添了新的元素,它的优质资源共享及学习的灵活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不可能完全颠覆传统课堂教学,不能代替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它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有益的补充。比如,作为教师备课时以资借鉴的材料;作为给跟不上课堂教学进度或缺课学生补课的有效方式;也可以作为学生预习或复习的可选择方式之一。
4 结语
慕课以免费或廉价的方式为人们提供开放、灵活、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使得高等教育更加开放,给传统高等教育的变革和创新带来了深度地思考和激烈地讨论。慕课不可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但可以给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新元素和新方法,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将是可行的方式。
[1] 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67-75.
[2] 吴有富.MOOC及高等学校的机遇、挑战及应对[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4,5(147):198-200.
[3] 曹培杰.正确认识MOOC的三个关键问题[N].光明日报,2014-08-26.
[4] 付小倩,袁顶国.中国式“翻转课堂”的实践困境与突围[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7):45-48.
[5] 赵海霞,谢舒潇,刘永贵,等.高等教育MOOC的发展路径、战略影响及理性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4,7(24):5-11.
[6] 王秋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8):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