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全球化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
2015-01-03曲军
曲 军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大连 11602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趋扩大,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融入国际化潮流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可以说,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伴随着出国留学热潮的大规模出现,国际间学术交流的日渐增多,国际化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的机遇
1.1 有利于树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念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种办学理念,它将深刻地改变中国高等教育的原有的观念和思维定势,带给中国教育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仅仅满足于国内改革与发展的成就,缺乏国际竞争意识,势必导致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教育发展脱钩。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必然为我们带来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使我们能够拓展视野,从世界的角度去认识和确立高等教育国际化。因此,高等教育国际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环境,促使我国高等教育更加开放。
1.2 有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大学与政府的关系,真正确立高校法人地位,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政府—大学”的垂直体制,使大学处于政府的绝对控制下。伴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成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面临变革,通过引入市场力量,以市场为导向,构建一种新的“政府—市场—大学”3方相互协调制约的模式,这种模式使高校既对政府负责,又对学生负责,同时拥有自己的权利。
1.3 有利于弥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不足,优化高等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由多个层面构成:①人力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②组织层面的资源。包括教育结构、课程结构、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方等;③物质层面的资源。包括资金、教材、教学和科研设备等;④理念层面的资源。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人才观等。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可以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比如在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中,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把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融入到国内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在教学计划设置、教材选用、师资配备、教学监管等环节实现国际化,与国际接轨。
2 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严峻挑战
高等教育国际化,既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略的严峻挑战。
2.1 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2.1.1 生源市场的竞争
高校生源市场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吸引留学生,获取教育资源。高校通过吸引留学生实现教育创汇,正成为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教育创汇的多少,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教育整体水平和国际化程度。 如今,全球范围内的生源竞争已经达到了自热化程度,就连哈佛、耶鲁、牛津和剑桥等世界顶尖名校也放下身段,四处推销自己。这一系列的竞争正改变着全球高等教育的基本生态,今后围绕着优秀生源的竞争注定会更加激烈。出于经济效益和吸引人才的双重考虑,各国政府和高校必将竭尽所能吸引海外学生。另外,各国教育经费紧张,也是导致争抢可以带来高额学费的留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1.2 办学市场的竞争
进入办学市场,扩大境内办学。各个国家的教育投资者,不仅凭借自己的优势到国际教育市场中去争夺生源、吸引投资,还大量到国外兴办学校或合作办学,通过投资办学,获得经济回报。对我国来讲,境外办学还只是集中在较小的专业和地域范围,比较成功的有孔子学院,截至2013年底,共在海外创建学院440所,孔子课堂646个。除了汉语和中医等特色专业以外,我国没有其他特别有竞争力的教育资源,高校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再加上语言的障碍等,最终导致无法争夺更大份额的教育市场。
2.2 高校的教育模式面临挑战
长期以来,高校在制订发展规划、调整办学思路时,主要依据的是国家拨款,也就是说,国家给多少钱,高校办多少事,“国家投入”成为高校办学的最大动力。这种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过小、效益太低,缺乏内部约束机制,人才层次和类型不清,人才规格比较单一等诸多问题。随着市场机制的引进,我国高等教育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但这远远不符合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社会的发展需要大批拥有多元化知识、通晓国际准则、具有国际观念的高层次的人才,而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走的是高考—大学,这一所谓的精英模式和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应试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导致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2.3 高等教育面临严重的人才外流和经济损失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每年到国外留学和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现在只要家庭条件允许,大多数家庭的子女都被送往国外,接受国外教育,每个学生的学费一年几十万元人民币不等。留学人员与回国人员不成正比,这种状况造成了我国高级人才的严重流失,又使我国经济蒙受巨大的损失。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高校要树立全球意识,培养国际化理念,改革教育体制,提升办学能力和竞争能力,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培养更多、更好的复合型人才。
[1] 陈向丽,付有龙.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18):10-11.
[2] 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