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生产关键共性新技术研究进展
2015-01-03李影丹张瑀珊
李影丹,陈 晖,张瑀珊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制药厂,长春 130000)
中药是由几种或者几十种动物、植物药物通过相关比例配制而成药,他们还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近些年,中药现代化速度加快,但这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涉及到商业、教育和科学技术等。采用现代化技术和方法,实行现代化的中药生产技术和现代产业研究达到较多项目的优化指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产业收益,而且满足现代产业需求,也是重要生产技术研究的目的之一。虽然中药现代化技术还存在许多不足,但在未来经过诸多学者的研究,会增加重要的发展空间。
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是以临界状态下的流体为萃取对象,利用其具有液体和气体的特性,通过对温度和压力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中药生产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与传统的萃取技术相比,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技术比较节省萃取溶剂,萃取残液量少,且提取溶液效率高,该技术萃取能力的强弱是由萃取剂密度大小来决定的,通过等温降压或等压升温,中将萃取物质与溶剂分离。
近些年来,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研究仍主要集中于单味药的研究。众多学者在该技术上都有所斩获,取得相当好的成绩。在中药成分提取上,对生物碱、黄酮、皂苷类等极性较大的物质提取和增加压力而改善流体溶解性质的研究亦受到医学者们的高度重视,例如曾琦华等学者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银杏叶有效成分的过程中,由于乙醇作为夹带剂能提高提取物萃取效率,使用丙酮对萃取过程影响较小,故多数实验室和工厂将乙醇和丙酮作为夹带剂。相对于传统萃取技术,该技术对分子颗粒较大物质有限制作用,不如传统萃取技术效果好,而且其萃取剂一次性投入量多,成本高,难以在众多小户产业中使用。因此,对新技术的应用应根据其适合的条件综合考虑,不要盲目求新。
2 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
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是采用特殊的吸附剂,从中药或复方煎液中有选择地吸附其中的有效部分,除去无效部分的一种提取精制的新工艺,其吸附作用主要是通过表面吸附、表面电性或形成氢键等来实现。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在提取草药药性时,可以有效地缩小药草给药量,减少中药制品的吸潮性,能较高程度地提高重金属的去除效果,且还具有再生性强的优点。
目前在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方法中,树脂法受到了学者们的特别重视。刘中秋、蔡雄、刘荣华、杜江等研究学者们运用树脂技术在提高中药药效上有较大的贡献。但是树脂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树脂的收缩系数大,没有统一的使用标准,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易受到流体流速和流体浓度大小的影响,且树脂法的纯化条件的规范化、重现性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3 机械分离技术
近些年,机械分离技术可以分为膜分离技术、高速离心分离技术两种。膜分离技术的原理是通过膜类似物将提取物流过或滞留在膜上的过程,通俗的来说,向筛子一样,根据过滤分子大小,选择合适的筛子,以达到提取目的产物的目的。膜分离技术在原生物体系环境下能实现物质分离,受滤面积较大且速度高,且富集产物或滤除杂质效率高,不用浓缩,不会出现二次污染,适用于热敏性强的物质,但是还有诸多影响因素,例如压力、温度、分离物浓度等,如何选择适宜型号及膜材的滤膜,实现MST工艺及其产品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此外,膜的污染和劣化严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以找到解决办法。
高速离心分手手艺是借助离心机的高速扭转,使药液中的固体和液体或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产生大小不同的离心力,从而达到分离目标。高速离心法属于物理分离过程,不会破坏中药的有效成分,工艺流程短,操作简单,无污染,节省溶剂。高速离心法在液体制剂中常用于将大分子的杂质从小分子的有效成分中分离出来。但对于小分子杂质或与有效成分相对分子质量相差不大的杂质,单纯靠高速离心法难以实现分离,而且高速离心法需增添高速离心机装备,一次性投入较大。高速离心方法已普遍应用于水提液澄清分离,能较好地改良口服液表面;注射液出产中用于预滤,可大大提高滤速和结果,提高注射液的澄明度。为更好地将这类方式运用于中药的现代化大生产,应正视对其影响因素的总结,增强其技术参数的考查,使其获得公道、科学、有用的使用。
4 酶工程技术
酶工程技术是近几年来用于中药工业的一项生物工程技术。酶提取的本质是操纵酶反映的高度专一性,将细胞壁的构成成分水解或降解,粉碎细胞壁,从而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选用适宜的酶,无需高温既可将影响液体制剂的杂质和淀粉、蛋白质、果胶等分化去除,较温和地将植物构造分化,加快有效成分的分解提取,也可增进某些极性低的脂溶性成分转化为糖苷类等易溶于水的成分而有利于提取,生物催化活性专一。
酶解方法利用的主要问题是反映前提的挑选,这是酶反映手艺的特点决定的,酶的种类、酶解温度、酸碱度等对酶的催化效果影响较大。因此,针对具体药物,研究酶反应的最佳条件非常重要。此外,酶提取对复方有效成分、疗效影响及酶残留题目等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这项新技术对设备无特殊要求,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国外已有很多厂家起头操纵这项新技术,产生了很好的效益,但是我国的产业化用酶仍不广泛,尚处于探索阶段。
5 结语
当前我国的中医药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出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近年来,海内中药研究人员注重接收当代的新技术和方式,并将其应用到中药制剂的制备和生产中。应用高新技术发展当代中药,是提高中药市场竞争力、中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必将为探索中药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
[1]张静泽,颜艳.吸附树脂分离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7):628-630.
[2]刘中秋,蔡雄,赖小平,等.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三七总皂普工艺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2001,7(3):4-5.
[3]潘五九,肖小河,衰海龙,等.中药生产关键共性新技术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4,35(4):361-366.
[4]陈振德,许重远,谢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花椒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10):687-688.
[5]马长雨,杨悦武,郭治听,等.微波萃取在中药提取和分析中的应用[J].中草药,2004,3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