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措施探讨
2015-01-03孟秀莲
孟秀莲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河北 丰润 064000)
1 提高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意义
提高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最主要的就是为了服务企业本身。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得到提升,能够提升各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运行及发展状况;加强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发现企业在发展过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只有从实际出发,加强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才能掌握企业的发展规律,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 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但总体而言,成效不明显,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信息化建设并没有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部门在企业中只是作为附属机构存在,没有重视,导致其无法很好地开展工作;许多企业领导错误地认为,信息化建设工作只是形式、没有实际用处,忽略了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企业中有些基础数据不完整、不真实。以统计数据为例,在统计当中,数据必须准确真实,但很多国有企业没有加强统计工作,统计人员在工作当中随意性大,使统计分析的信息失去了真实性。
最后,国有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变化,信息化时代尤其如此。目前,在国有企业中缺少信息化建设人才。另外,有许多信息技术部门在工作中所用的都是兼职和临时人员,这些人员的事业心往往不强,导致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效果受到影响。
3 提高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对策
首先,更新观念,这也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长久以来,企业对信息化建设工作一直存在很多偏见,尤其是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更是缺少正确的认识。一些企业领导经常漠视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想改变这样的状况,就必须改变观念,将企业信息部门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这也是管好和用好信息的关键所在。借助信息化建设,可以全面地掌握企业内部信息,并且能通过资料的交换建立起情报网,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外部信息。另外,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要对大量的原始信息进行精加工、深加工,提供给领导作为决策的依据。
其次,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的制度,如定期更新制度、信息传递制度、报告会制度及考评制度等,提高企业的信息分析与利用水平。定期更新制度是定期对各级统计信息进行更新,以更好地满足使用需求;信息传递制度是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现状以及以后发展的需求,向不同层次和岗位的人员提出信息需求,并总结、整理其传递的各种信息;报告会制度是指定期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信息统计分析报告会,提出或是点评一些比较好的工作方法,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而考核制度就是把信息化建设工作归入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考核内容当中。
最后,提高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性、准确性、时效性与预见性。政策性是指对企业中的任何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都需要根据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政策来进行,加强对信息化的认识能力和鉴别能力,让信息化建设工作有的放矢。准确性,可以是信息化建设的生命,通过信息化建设必须准确地反映现实和预测未来,这就要做到选题准、数据准以及情报准。时效性就是对信息化建设的速度要求,信息要及时录入信息库。预见性是指企业信息化建设要预测以后的发展趋势,不能局限于过去和现在的比较,不仅要善于观察未来的发展趋势,还要掌握科学的预测方法。
4 结 语
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从多个方面入手,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贾婷.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策略及深远意义[J].科技信息,2009(3).
[2]邬锐敏.项目管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营销,2014(9).
[3]饶艳超,陈烨.企业信息化、知识共享与企业绩效[J].财贸经济,2012(7).
[4]姜岳新.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