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壮士断腕”到“不了了之”
2015-01-03刘兆权
共产党员(辽宁) 2015年7期
“壮士腕断治腕污、…立…军”令在状治、理铁大气污染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豪言壮语早已不再新鲜。
然而,据国家统计局一份公报显示,重点监测的全国161个城市中,城市空气质量未达标的城市超过90%。与去年年初轰轰烈烈的承诺相比,让群众不满的不仅是难看的成绩单,更是各地政府的沉默。
据统计,在2014年初,有超九成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空气污染治理,至少15个省份签订了治理雾霾、力保蓝天的“军令状”,在一些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力”“铁腕”“最严格”等强硬措辞屡见不鲜。
然而,一年后,尽管不少地方的空气质量回升,但总体情况仍不尽如人意。根据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在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的161个城市中,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仅占9.9%,未达标的城市占90.1%,而一些省市的具体目标也相继落空。
“地方领导不够重视、工作落实不够有力——完不成目标无外乎是这两个主要原因。”全国人大代表李爱青说。对于大气污染治理“喊声震天、效果甚微”的现状,不少代表指出,大气污染治理指标完不成,成了普遍现象,而完不成后集体失声更加普遍。两个普遍凸显了政府的失职。
“既然是铁腕治污,就一定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没有问责就称不上是硬指标。”全国人大代表王青海说,“没完成目标到底是哪些方面出了问题?是监督执法问题,还是新项目上马问题?一定要把原因找准,也要向公众解释清楚。”
“实际上,我们现在的空气质量标准是联合国规定的最宽松的一档标准,即使以后我们达标了还要进一步严格。”全国人大代表、原天津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包景岭说,“地方政府在制定目标时也不要轻易‘拍脑门’,应该制定一个长期规划,再分解落实到每一年,分阶段分步骤地向着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