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水湖风景区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

2015-01-02吴戈

当代经济 2015年1期
关键词:风景区景区资源

○吴戈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12)

陆水湖风景区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

○吴戈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12)

本文从陆水湖风景区旅游发展的现状出发,利用分析方法对陆水湖风景区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陆水湖风景区旅游发展的对策。

陆水湖 旅游发展 SWOT分析 对策

一、陆水湖风景区概况

陆水湖是因修建陆水水利枢纽工程拦截陆水河而形成的人工湖。陆水发源于湘鄂赣三省交界的湖北省通城县幕阜山北麓,穿通城、崇阳、赤壁、嘉鱼入长江,全长183公里,流域面积3950平方公里,是湖北省注入长江的第四大支流。陆水因三国东吴大都督陆逊而得名。1958年,经中央领导批准,在陆水河兴建大坝,作为日后三峡工程的实验坝,1967年7月完工,并开始蓄水发电。三峡实验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水库总容量7.42亿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灌溉、发电、城市供水、旅游、航运、养殖、多项科学试验等综合任务的大型水利枢纽。

陆水湖风景区是在陆水水库的基础上建立的风景区,位于湖北省赤壁市东南,地理坐标在东经113.23、北纬299.28至东经114.14、北纬29.59之间。风景区内水域面积5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9.8%;林地面积占总面积的67.6%,植被覆盖率高于95%。陆水湖中有大小岛屿800多个,有“湖北的千岛湖”之称。陆水湖风景区以山幽、林绿、水清、岛秀闻名遐迩,是避暑消闲、旅游度假、康复疗养及水上运动的理想之地。2002年5月被国务院、建设部审批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国家4 A级景区。陆水湖作为鄂东南最大的城郊天然与人工复合型湖泊,其湿地生态系统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2009年被国家林业局确立为国家湿地公园。

陆水湖景区的主要景点有:长江三峡试验坝——陆水水利枢纽工程,陆水大坝作为三峡大坝早期试验坝,是“三峡试验坝主题公园”旅游主体景观之一,副坝15座,其中8号为亚洲最长的单体粘土坝。水浒城,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集山林及湖岛野趣、风景优美的多功能旅游区,中央电视台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外景拍摄基地之一,由聚义厅、梁山后寨、郊野一条街三大景区组成。陆水湖风景名胜区还开发有神龙异国风情岛、凤凰岛、好运岛、民俗乐园、玄素洞、雪峰山等景点。

二、陆水湖风景区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1、优势(Strongths)分析

(1)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陆水湖风景区自然资源丰富。陆水湖群山环绕,湖中800多座岛屿星罗棋布,大岛100公顷以上,小岛如一叶扁舟。湖中水质澄明碧透,岛上竹木花草繁茂。生态环境优美,景色秀丽迷人。自然景观主要有鸟岛、凤凰岛、郊野一条街、民俗风情岛、民俗乐园、好运岛、玄素洞、雪峰山等景点。动植物种类多,汇集有芦苇、茭白、水芹等挺水植物,浮萍、睡莲等浮水植物,黑藻、苦草等沉水植物,绿藻、硅藻等浮游植物等300多种;有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野生动物202种。物产以猕猴桃、楠竹、茶叶最为著名。

陆水风景区文化积淀深厚。陆水原名隽水,东吴大将屯兵河岸,整治河道,根除水患,人们纪念他改名为陆水。陆水水利枢纽工程,是为三峡水库建设而修建的“三峡试验坝”,为葛州坝水利枢纽工程以及三峡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在中国水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陆水风景区的治水文化、三国文化特色突出。风景区蕴含丰富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道教文化,同时楚文化特色明显。

(2)区位优越,客源充足。陆水湖风景区位于赤壁市郊。赤壁市是长江沿线和京广线经济开发带联结点,武汉、长沙、岳阳、荆州、宜昌、黄石等大中城市经济辐射的交汇点和三国旅游线与三峡旅游线的交汇点。北临武汉120公里,南距湖南长230公里,距咸宁市驻地56公里;西南距湖南岳阳市90公里。赤壁市处在陆、水、空立体交通网中,中外游客进出便捷。107、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以及武广高铁贯通南北,还有武广高铁、长江黄金水道、杭瑞高速也穿境而过。陆水湖风景区位于赤壁市东南郊,有公汽直达景区,交通方便。

赤壁市地处湘、鄂、赣三省结合部,有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可进入性,同时,与赤壁境内其他著名的景点,例如三国古战场──赤壁名胜风景区能够形成规模效应。这些使景区能够吸引充足客源。主要的客源来自武汉、长沙等周边地区。如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人口众多,目前是中国中部最大的交通枢纽,长江中游最大的流通中心之一,具有较高的出游率。

2、劣势(Weaknesses)分析

(1)资源开发深度不够,特色不突出。陆水湖景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具体开发利用上也取得了明显成绩,但许多资源优势还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旅游项目不丰富,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大。从旅游资源开发种类来看,多以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为主,对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明显不足;从旅游行为开发层次来看,多停留在满足旅游消费者基本消费和心理层次上。目前,旅游的开发主要依托水域、水库、大坝等自然吸引物,而在古迹与建筑、休闲健身场所及设施等人文吸引物以及节日、赛事等事件吸引物上缺乏基础。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平衡,开发存在着平均投入,特色旅游资源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造成特色不够突出,景区(点)档次普遍偏低,在旅游市场中难以形成竞争力。例如,陆水湖景区的骨干景点——水浒城,从与游客见面后就一成不变;一批小景点几年以来依然如故。

(2)管理体制不顺,服务体系不健全。旅游开发上多头管理,权责不清。各部门为了各自利益,重复规划、投资,造成财力浪费。一些企业目光短浅,只注重眼前利益盲目开发,对一些价值高或发展潜力大的资源造成破坏。旅游主管部门职能薄弱,旅游企业权限条块分割,行业缺乏凝聚力。

景区基础设施薄弱,综合接待能力不够,卫生、安全保护等设施缺乏。旅游景区道路不畅,景区内的交通拥挤,汽艇和机船是通往湖区景点的唯一交通工具,想细看慢游的客人,沿途上下又极不方便,丰水季节有的岛还不能靠岸,高峰季节成百上千的游客滞留码头等待游船,各景点上的游客又因不能及时到达下一站而焦躁不安,游兴大打折扣。服务质量差,从业人员素质偏低,观念落后,缺乏规范的行业知识体系和系统全面的培训,高水平的管理人员缺乏,从业人员流动大,人才流失严重。

3、机会(Opportunity)分析

(1)旅游业开发的政策性机遇。国家重视旅游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为旅游事业的发展法规。2014年8月,国务院颁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旅游业定位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市场化为基点,以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为重点,从旅游的发展理念、发展动力、发展空间、发展环境、发展政策五个方面提出较为细化的发展意见,这将有力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陆水湖风景区是在陆水水利枢纽工程的基础上建成旅游景区。国家重视水利旅游的发展,《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和《水利旅游区管理办法》相继出台,水利旅游的发展拥有良好的政策环境,水利旅游发展势头强劲。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正处于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农村水利向城乡统筹水利的转变,开发水利风景资源、建立秀美山川,是构建人水和谐环境、完成治水思路转变的具体举措。

(2)宏观环境的变化,旅游观念的发展。旅游业是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前景极为广阔。旅游业发展正在由观光游逐渐向参与性、娱乐性、知识性转变,个人游、家庭游、自驾游、活动游已成时尚,度假休闲旅游趋势明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外开放的扩大,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即将迎来旅游产品消费的高峰。旅游观念的发展趋势。逃避城市的喧嚣,回归自然,已成为越来越多都市人的休闲需求,水利类的风景区,地处幽静山川,依山傍水,迎合了人类旅游观念“回归自然”的发展方向,给旅游带来极好的发展机遇。

4、威胁(Threats)分析

(1)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目前,旅游发展主要面临两方面的竞争:一是与其他类型旅游资源之间的竞争。如何发挥自身旅游资源的优势,挖掘特色,变竞争为优势互补,是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二是与周边同类型旅游资源间的竞争。从赤壁市所处的周边地区来看,洞庭湖与洪湖风景区以秀美的自然风光著称,是陆水湖风景区的现实竞争对手,如何在同质产品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自己的特色,满足多种需求,成为景区旅游发展的一大挑战。

(2)环境污染及盲目开发造成资源的破坏。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吸引着大量的资本投入,但是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前期的可行性评估而盲目地投入,不仅没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资源造成不可估量的浪费甚至破坏。

旅游需要好的环境,环境的污染程度直接影响到景点的质量和游客量。随着景区接待旅客的数量逐渐增多,景区的自然环境也遭受破坏,导致景区的自然环境恶化,近年陆水湖的水质较之前下降明显。

三、陆水湖风景区发展的对策

1、合理规划,科学定位

陆水湖风景区开发以来,其旅游显著发展,获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但由于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恰当的建设,产生了资源要素开发不均衡、部分资源重复开发、市场定位不明确等系列问题,为旅游进一步发展设置了较大的阻力。在旅游资源开发时,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共生共赢原则、创新原则、特色原则和市场导向原则,对旅游资源进行调研与评估,对利用中的旅游资源、潜在的旅游资源、特色的旅游资源等进行详尽分析,并对未来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预测,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既保护各区域已有开发优势,又强调互补和关联,对各区域进行不同的功能分区和定位,建立整体的旅游发展框架。加快构建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旅游为重点,特色旅游为补充的旅游产品新格局,以实现陆水湖旅游资源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重点开发优势资源,优先开发特色资源。国际旅游的五大要素“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陆水湖都具备,而且是距武汉最近的大型人工湖。因此,应突出陆水湖的山幽、林绿、水清、岛秀特点。旅游资源的服务对象近期应定位为武汉及周边城市居民,提供水景型自然旅游休闲观光服务。

2、丰富内涵,塑造精品

要在发展传统旅游产品的基础上,进行理念创新开发新产品。受季节性影响,淡旺季分明,因此要在进一步推广传统产品的同时开辟新的道路,挖掘新产品。湖中棋布千岛,一岛即一景,选择部分岛屿建设各具特色景观岛,如兰岛、桃花岛等。陆水库区可引进水上运动项目、休闲游乐船只等,扩建、兴建三峡实验坝主题公园,如葛仙山道教养生园、雪峰山运动休闲公园、幽兰山世外桃园等。

挖掘文化内涵。景区的文化特征和形态是旅游永续发展和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关键。保持区域本土文化的原生性和持续创新发展,是旅游产业的原动力。陆水命名,体现了浓郁的治水文化、三国文化;景区还蕴含有楚文化、水文化,三国文化、水浒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商旅文化、红色文化、科技文化等,它们在此繁衍共生,内涵独特丰富,需要对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此外,还要注意资源特色原则,整合景区的温泉、溶洞等旅游资源,形成“游陆水、登雪峰、探溶洞、浴温泉”旅游特色,塑造“陆水湖”品牌。

3、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加大景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保证政府对风景资源开发、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主渠道投入,发挥企业自身优势筹集资金,运用市场机制,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投入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建设陆水湖环湖公路,解决景区内交通不畅的问题。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功能,让吃、住、行、游、乐、娱形成一体,为游客提供一流的服务设施、一流的服务环境。

加强部门沟通和配合协作,有力地维护旅游市场秩序、服务秩序,促进旅游的良性循环。要针对不同游客,采取个性化服务,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开展岗位标兵、技术比武和优质服务竞赛服务。加强国际国内合作,引进旅游业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经验,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整体素质和基本技能。

4、加强环境保护,优化景区环境

景区旅游开发的基础就是良好的水域和生态环境,景区旅游开发过程必须系统地分析景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承载能力,延长旅游景区及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对旅游资源进行有序开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遵循环境保护学原则,注重旅游资源开发与周围社会环境相协调,注重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方针,制止“建设性”破坏,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普及生态环境知识,提高旅游者和旅游管理者的生态环境意识。这样,使之更好地为旅游业服务;使得开发旅游业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效益。加强环境整治,坚决撤除湖中围网网箱,关停景区周围的小工厂,规范挖砂船,堵截生活污水,做到“青山永驻,碧水长流。”

5、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知名度

要根据自身特色,利用多种方式搞好景区旅游宣传促销,一方面,在宣传上要针对客源市场,选择适合自身的媒体进行宣传促销,如在重点发挥周边地区客源市场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向远一级的客源地如湖南、广东等地进行宣传。另一方面,要注意运用多种媒体的配合宣传,利用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电台、电视等,还可运用网络、电影、录像等现代传媒手段进行宣传。同时也可在交通口、景区、景点、闹市区、车站机场等设置大广告牌或大屏幕电子显示屏等宣传。例如,利用京珠高速贯穿赤壁市境内的区位优势,沿途设立宣传广告牌,其内容以陆水湖景点风貌彩色图片为主,辅以相关精炼广告语,做到图文并茂,鲜明夺目,吸引潜在游客的目光。采取公开有奖征集和专家集中研讨的方式,推出景区旅游推广语。一个贴切精彩的旅游广告语,既是对旅游资源的提炼和概括,同时也是地方形象的再次塑造和升华,是一场最佳的旅游资源推介。还可以通过各种旅游交易会、展览会以及开展节庆活动等多种手段来推销旅游产品,扩大景区的知名度,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1]孟秋莉:水库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2]李娟:湖北省赤壁市乡村旅游开发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0.

[3]孟秋莉:水库旅游深度开发[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2(1).

胡婉君)

猜你喜欢

风景区景区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用“尚方宝剑”保护沙澧河风景区
议如何平衡风景区建设再投入和收益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