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5-01-02赵菁雅朱克西

当代经济 2015年1期
关键词:茶叶生产

○赵菁雅 朱克西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01)

中国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赵菁雅 朱克西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01)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将茶叶作为饮品的国家,在茶叶的种植、加工、销售及消费方面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生产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着种植水平不高、机械化和产业化发展程度低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中国 茶产业 问题 对策

一、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1、中国茶叶生产现状

纵观全国茶叶生产情况,2012年早春,低温天气的来袭,使春茶生产期缩短,各地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减产;但随后仲春和秋季气候正常,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弥补了先前的损失。因此,全年茶叶生产在持续多年的良好基础上,再获丰年,茶叶各项生产指标全面增长。

2012年我国茶园面积持续扩大,达227.8万公顷(3417万亩),同比增加16.7万公顷(250.5万亩),增长7.9%。其中采摘面积173.5万公顷(2602.5万亩),同比增加91万公顷(1365万亩),增长5.51%。在良好的产业发展趋势的带动下,各地建设新茶园的情绪非常高涨。在扩大茶园面积的同时,各地以提升茶园素质为依托,加快提高茶叶生产水平,按采摘面积来计算,产茶103.15公斤/公顷,同比增产4.45公斤/公顷,增长率为4.5%,2011年的下降趋势得以有效的扭转。这表明,整个行业对于提高茶叶综合利用率的认知程度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我国的茶叶生产正在走出仅仅注重面积的扩大而忽视茶园水肥科学治理的误区。

2、中国茶叶市场现状

(1)外销又创新高。近年来中国茶产业迅速发展,云南、福建、安徽、浙江等省茶叶产业已经成为当地支柱性产业。目前,中国茶叶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有120多个,出口的品种也在不断的增多,其中以眉茶、珠茶等中低档茶叶为主。

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茶叶出口31.35万吨,位居世界第二,同比下降2.82%,金额达10.42亿美元,同比上升11.11%。出口金额再创历史新高,出口均价虽有提升但仍然偏低,斯里兰卡、印度和越南位列之后。

(2)内销百花齐放。在国内市场,2012年,普洱茶在销售数量和价格上都有一定的上涨,在六种茶叶中成为最大的亮点。继普洱茶复苏之后,湖南黑茶凭借自身保健功效,加之强势的宣传,成为了又一热销的产品,在其带动下,雅安藏茶、梧州六堡茶等黑茶产品也不断扩大自身认知度,顺势发展。红茶市场比重持续扩张,但与2011年相比较,扩张的速度放缓。而绿茶占领了70%的市场份额,仍然是市场中的当家品种,并保持平稳增长势态。

(3)市场销售平稳有序。在市场方面,由于人气不足,呈现“降温”、“疲软”的趋势,高端礼品茶销售大幅度下降,多数商家表示,礼品茶订单数量同比减少了50%以上。相比之下,销售驱动下的中低档茶叶销售相对平稳,不少市场和大企业表示,此类产品销量在逐步上升,预计对整体销售量的影响不大。在产区方面,对中低档茶的影响较小,积压不严重;高档茶叶价格普遍下降20%~30%,但销量相对正常。

(4)市场价格再起风波。受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除白茶和普洱茶价格保持上涨外,大宗茶平稳增长,高档名优茶大幅下跌,跌幅均在10%~50%之间,不同茶类幅度略有不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对我国主要产茶区的调查表明,浙江市场前期交易慢热,后期交易温和,其中早茶的成交价格显著低于同期价格。安徽高档绿茶,如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价格上涨两三成。云南受干旱影响,春茶推迟采收,普洱生茶价格上涨10%~15%,个别古茶树价格涨幅较大,如双江冰岛古茶树,价格上涨50%左右。

3、中国茶叶消费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们消费意识的增强,我国人均茶叶消费量得到快速提升,2008年以后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中国茶叶消费市场前景广阔。据报道,中国最大的茶叶市场在广州,2007年广州人均年茶叶消费量达2.5公斤以上,居全国之首;上海茶叶消费发展非常迅速,2012年茶叶年消费量达1.2公斤/人,消费量直线上升,以50—100克/年不等的消费量递增。目前,中国茶消费正在逐步升级,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茶文化消费升级。伴随着文化的深入,茶叶消费逐渐在其基础上衍生出一种茶文化消费。

二、中国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茶叶种植方面存在的问题

(1)茶农文化水平较低。在我国,茶农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很多茶农在种植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控制害虫和疾病的能力差,茶叶植株较小。在大力提倡有机茶种植的前提下,茶农很容易忽视病虫害的防治,因此出现了茶叶植株较小的状况。二是受传统种植心理的影响,一旦发现病虫害就过分紧张,盲目使用农药,对植株造成损伤,同时也不利于其他田间作物的生长。

(2)专业种植人才缺乏。治理茶树病虫害,解决农药残留需要技术人员的指导。随着国内茶叶市场的盛行,茶叶价格不断上张,一些茶农受利益的驱动,乱用化学农药,导致茶叶农药残留严重,严重威胁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尽管部分农民开始意识到聘请专家指导的重要性,但是技术人员数量有限,且大多数专家指导时间太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机械化和规模化种植水平低。我国大部分茶园分布在山地丘陵,规模小,机械化种养水平低,茶农很少引进灌概、施肥等现代化的种养仪器。传统家庭式的种植方式,使得他们在种植方面思想保守,接受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的能力较低,这些都不利于机械化种植的推广。

2、茶叶生产加工方面存在的问题

(1)茶叶加工工艺落后。目前,我国的制茶工艺大多依然沿用传统的工艺方法,工艺流程过于简单,效率十分低下,茶叶品质相对较低。同时,由于机械化水平低,无法精准控制茶叶加工时长和加工量等,影响了茶叶加工的品质,无法形成现代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的茶产业。

(2)产业化水平低。中国的主要产茶区的茶叶加工企业较少,大多分散、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产品质量隐患多,粗糙,深加工产品少,没有形成集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很难形成规模效益。

(3)专业技术人才不足。从整体来看,我国茶叶生产加工方面的高技术人才和专门人才缺乏,同时技术人员下乡实地工作的人数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乡镇无人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和指导工作,科技力量薄弱。

(4)机械化水平低。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没有大量使用机械化生产,从而导致机械化水平偏低,也使茶叶品质及生产效率难以提高,阻碍了南安市茶产业进一步扩大。

3、茶叶销售方面存在的问题

(1)市场秩序混乱。一是产品价格波动大。由于市场信息不畅通,茶叶市场缺乏科学的指导,产茶地提供的信息不对称,来产茶地购买茶叶的外地商人人数较少,加之当地商人市场垄断,恶性竞争,导致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二是市场管理部分失控,经营秩序混乱。

(2)销售运作模式单一。一是产品系列单一,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二是分销渠道单一,且分销商普遍存在经营方式落后、规模小、成本高、产品质量无保障、供销渠道不通畅等问题。

(3)品牌效应尚未形成。目前,我国各地普遍存在茶叶品牌宣传力度不够,品牌知名度局限在各自产地市场的情况。茶叶的品牌文化辐射作用不足,在经营理念和思路的改造、经营形象的塑造、经营行为的支配等方面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尚未形成。

三、中国茶产业发展对策

1、科学合理地施肥

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注重引入不同茶叶种植、专业肥料使用,逐步改善土壤,为茶叶种植提供更好的生产条件,开发具有鲜明特色、优良质量的茶产品。

2、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合作,逐步提高茶叶科技人员、营销人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增加人员数量;引进人才,在短时间内提高茶产业的生产、加工和营销水平;实施激励政策,充分调动茶产业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加强茶农的种植技术培训。首先,定期聘请有关专家举办茶园技术讲座,帮助茶农学习科学种植技术;其次,委派技术人员下乡进行实地指导,指导茶农按科学的管理茶园,合理施肥。

3、提高茶叶加工的精深度

在现有的生产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加强对初级茶叶产品的深加工。努力提升茶叶的利用率,研发新型产品种类,如保健饮品、软饮料等相关产品,带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利润增长点。

4、开展茶厂优化改造工程

改善茶厂生产加工条件及生产环境,提高茶叶加工配套设施的普及率,提高加工机械化水平,扩大生产规模,提升茶品质量,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创新营销组合

(1)拓宽营销渠道。目前,我国茶叶的传统销售渠道主要有:茶叶生产者—专卖店;茶叶生产者—批发商—商场专柜;茶叶生产者—批发商—超市。电子商务的发展,打破了传统销售渠道的局限性,完善的茶叶销售网络,快捷便利的物流,拓宽了茶叶销售的渠道,开发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大型网络销售平台离不开政府、企业的大力支持,政府应该采取鼓励政策,吸引企业参与到茶叶网络销售中来,加强宣传力度,保证产品质量,形成销售规模。

(2)合理促销。线下促销主要结合在渠道策略中,如举办大型的茶叶展览会,增加茶品的展示区;在大型会议期间,赠送礼品小样,茶艺展示,免费饮品等。线上促销包括传统的电视广告、网络宣传等宣传方法。口碑传播是茶叶宣传的最重要渠道,在保证茶叶产品质量的同时,综合运用线上、线下的传播,吸引消费者初次购买,进而通过消费者对茶叶的满意宣传,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

6、完善政府规章制度

茶叶主产地政府要把茶产业作为本区经济主导产业,把茶产业摆上政府的议事日程,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发展茶产业的扶持力度,对茶产业发展实施特殊优惠政策,包括对茶产业发展实施融资信贷、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优惠,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7、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产业规模

政府应出台有关税收和土地成本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境外茶叶企业投资,从而刺激国内茶叶企业增加资金的投入,扩大生产销售规模。

[1]张士康:全价利用跨界开发——中国茶叶产业优化突破有效路径探索[J].中国茶叶加工,2010(2).

[2]江凤琼、梁名志、王立波等: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16).

[3]王耕、黄业伟:提升云茶产业发展措施与建议[J].福建茶叶,2010(12).

[4]姜含春、赵红鹰、葛伟:中国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

[5]陈顺安:南安市茶业生产发展思路[J].福建茶叶,2004(2).

张琼芳)

猜你喜欢

茶叶生产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用旧的生产新的!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香喷喷的茶叶
生产管理系统概述
徐召学:到北方种茶叶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