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2015-01-02何悦
何悦
(长江师范学院a.财经学院;b.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重庆408100)
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何悦
(长江师范学院a.财经学院;b.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重庆408100)
重庆市作为我国的第四个直辖市,发展非常迅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旅游作为第三产业的一部分,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重庆市旅游产业现状的分析和旅游产业战略的研究,针对重庆旅游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竞争力不强、缺乏旅游精品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动重庆市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1997年,重庆正式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随着这十几年的发展,重庆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成渝经济区的设立、两江新区的成立,使重庆吸引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极大的加快了重庆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旅游产业成为推动重庆发展的重要产业,在推动重庆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均衡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重庆与发达旅游城市相比,旅游产业差距很大,也说明重庆旅游产业上升空间大,这对重庆市旅游业发展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因此,研究如何加速推动重庆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加快重庆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产业和相关产业开发现状
1.旅游产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
一是旅游景区。2012年末,重庆市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30个。其中:5A级旅游景区5个,4A级旅游景区46个,3A级旅游景区44个,2A级旅游景区33个,1A级旅游景区2个,分别占全市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3.85%、35.38%、33.85%、25.38%和1.54%。A级旅游景区总数比上年增加21个,增长19.27%,其中:5A级旅游景区增加2个,4A级旅游景区增加8个。另外,有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8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14个,“中国旅游强县”1个,“中国温泉之乡”1个。
二是旅行社。2012年,重庆市共有旅行社478家,比上年增加了21家,增长了4.6%,其中,出境旅行社33家,一般旅行社445家。
三是旅游饭店。2012年,重庆市共有旅游星级饭店266家,比上年增加了3家,增长1.1%,其中五星级饭店19家、四星级饭店55家、三星级饭店133家、一二星级饭店59家,分别占旅游星级饭店总数的7.1%、20.7%、46.2%、50%、22.2%。[1]
2.相关产业发展迅速
重庆拥有人民广场、名人广场、朝天门广场、美心洋人街等标志性休闲项目,以及三峡博物馆、重庆美术展览馆、重庆文化艺术中心、自然博物馆、重庆大剧院、山城音乐厅、重庆杂技艺术宫、重庆城市规划馆等文化项目。
除此之外,重庆还拥有旅游船、旅游汽车、旅游商品、高尔夫球场、温泉旅游景区、旅游青年文明号等旅游品牌,所以目前重庆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种类较多且层次较高,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旅游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现状
1.旅游收入逐渐增加
2012年,重庆市旅游总收入1 662.15亿元,比上年增长31.02%。其中:入境旅游者224.2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1.6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32%和20.69%;国内旅游者2.8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576.6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82%和31.09%。
假日旅游继续成为国内旅游最重要的增长点。“春节”、“中秋和十一”两个黄金周和“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四个“小长假”全市共接待旅游者7 022.67万人次,占全年全市国内旅游总接待人数的26.55%。
国内旅游外地游客在渝平均停留3.2天,人均天花费547.35元,一日游游客人均花费217.93元;入境游客在渝平均停留3.4天,人均天花费179.87美元。
2.接待旅游人数逐渐增加
2012年在全国入境游增幅普遍下滑的形势下,重庆市旅游入境游逆势而上,全年以东南亚市场为主导,欧美市场为境外营销重点,其他新兴市场为补充,制定促进入境旅游的4个奖励办法,实施境外营销计划21项,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43家境外旅行社签订入境旅游营销协议,强势营销长江三峡。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224.2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32%。其中:港澳台游客71.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3.2%,占入境旅游者的31.95%(香港游客44.4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6.58%;澳门游客1.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96%;台湾游客26.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38%);亚洲52.1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31%,占入境旅游者的23.23%;欧洲40.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8.83%,占入境旅游者的18. 24%;美洲35.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39%,占入境旅游者的15.97%;大洋洲7.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64%,占入境旅游者的3.48%;非洲2.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5%,占入境旅游者的1.22%;其他13.2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4.44%,占入境旅游者的5.91%。[2]
二、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劣势
(一)旅游发展区域不均衡
1.地理区域不平衡
重庆旅游业在空间布局上向重庆市都市圈、长江三峡旅游区、乌江画廊、少数民族风情区域集中,在这几个区域旅游的人数占了全市旅游人数的绝大部分。而其他地区相比之下,旅游产业比较落后,不能起一定的带动作用,形成辐射效用。
2.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
重庆城市与农村旅游业发展极端不平衡。虽然重庆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60.6%(2012年),但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由于资金不足和开发力度不够,重庆农村旅游产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目前在重庆农村旅游经济主要以规模较小的农家乐为主,旅游收入有限,规模有限,旅游资源得不到较好的开发和利用,不能形成一条农村特有的旅游产业链。
(二)旅游经济总量不足,产业的规模较小
重庆旅游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普遍存在着规模小、经营分散、实力弱、经营业绩差等问题。2012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接待入境旅游人数重庆都排在全国16位,显出了重庆与旅游发达城市的差距。
重庆缺乏实力雄厚的旅游企业集团,无法应对日益激烈的区域之间的旅游竞争。2012年重庆市旅行社总数虽然有478家,但是绝大多数属于中小规模的旅行社,经营业绩普遍较差;国际旅行社与国内旅行社的比例为1:13.5,该比例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低于周边省份。
(三)旅游发展资金匮乏
重庆地处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薄弱,从而使得重庆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国家以及地方的财政拨款,投资融资渠道单一。另外,由于发展旅游产业的资金非常有限,更多的资金只能用于国家级、市级重点景区的发展和维护,使得许多较好的旅游资源因为资金的缺乏而得不到有效的开发,浪费了一些较好的资源。除此之外,资金的缺乏也造成了旅游景区的交通和基础设施的落后,不能有效的吸引游客,景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
(四)旅游产品缺乏精品,没有强吸引力
重庆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水平较低,长江三峡等旅游资源未能充分发挥优势,成为重庆旅游产业的主打产品。重庆旅游产品缺乏精品的局面,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陈雪均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打旅游产品缺乏特色与创新、产品形态单一;缺少在海内外有足够知名度与美誉度的特色旅游产品,缺乏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仅仅注重形式,而没有深度挖掘重庆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产品无法形成特色。[3]
三、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针对旅游产业的优势和劣势,重庆市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免自己的劣势,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在这里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一)协调城乡旅游产业,区域发展平衡
针对当前重庆旅游产业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重庆应加大对经济不发达地区、城市郊区和广大农村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充分利用和开发这些地区的优良资源,促使这些区域的旅游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大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重庆应抓住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加速重庆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构建成熟的旅游产业体系。加强旅游产业和其他相关的产业的联系,构建强大的旅游产业链。通过这一旅游产业链,旅客们得到一条龙服务,同时得到身心上的享受,大大增加了对旅游地的满意度,同时增加了回头旅客和边缘旅客的数量。而旅游产业和相关产业也在一串联的服务中得到丰厚的回报和快速的发展。通过产生的大量收入,可以进一步增加旅游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完整的配套服务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更大的投资,这将形成一个循环经济。
(三)改变旅游产业融资投资渠道单一的局面,争取全方位的投资
重庆市旅游产业的投资主要来自政府的投资,相比之下其他渠道的投资比较薄弱,重庆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就必须引进其他来源的资金,以充分利用和开发旅游资源。不同旅游资源用不同的投资资金,一些公益性旅游项目的投资可以使用政府投资,通过政府的专项投资大力推进公共设施的建设,增强区域旅游的吸引性;对于一些盈利性旅游项目,应该是谁开发谁出钱,就可以引进旅游项目经营者、投资商、开发商的资金。另外,建立和不断完善旅游项目投资、融资的体制。投资的吸引除了项目本身,投资地的投资环境也是吸引投资的一个要点。
(四)打造重庆市旅游精品,建立重庆旅游品牌
重庆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重庆资源特色优势,着重打造旅游精品品牌为重点,其他旅游产品组合为补充的旅游产品体系。、只有推出不同特色的旅游产品系列,才能吸引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游客的需求,才能把重庆旅游做出特色,做大、做强。[4]重庆可以深层次开发长江三峡、乌江画廊、重庆夜景、重庆饮食文化等重点项目,建立具有更大吸引力的旅游精品,并以这些旅游精品提升整个重庆的旅游形象,吸引更多的中外旅客。同时应充分利用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开发各种各样的旅游资源,以一个庞大的旅游体系吸引更多的游客。
(五)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建立区域合作关系
区域合作成为当前我们旅游发展的一种趋势,区域性旅游可以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能节约资金,而区域旅游合作应以空间组织结构为基础,以政府协作、产业组织为两翼来实现双翼的合作目标。[5]由于重庆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悠久的历史,与周边许多地区都有相关的联系。重庆可以同湖北一同打造长江三峡旅游带,可以同贵州打造红色革命旅游,可以和周边西部地区共同打造西部地区旅游环线。另外,加强同沿海城市的联系,通过与这些旅游发达地区的联系,促销宣传以及旅游企业、旅行社的合作,加强对重庆旅游的宣传,从而让更多的游客了解西部、了解重庆,进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1]重庆旅游局.2013重庆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 重庆市政府网.2012年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R]. http://www.cq.gov.cn/zwgk/zfxx/2013/3/13/461518.shtml.
[3]陈雪均,李 莉.重庆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0).
[4]孙逸民.重庆旅游加快发展的突破口[J].新重庆,2004(9).
[5] 武 光,王清雨,张海龙.重庆与四川旅游合作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
[责任编辑:谭志远]
F592.7
A
1005-913X(2015)03-0198-02
2014-12-30
何 悦(1988-),女,重庆涪陵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