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实现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转变

2015-01-02

金融与经济 2015年11期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发展

■本刊特约评论员 梁 达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根基所在,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的主战场。“十二五”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国制造业始终坚持稳步发展,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已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22.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5.9%。2013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比重达到20.8%,连续4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国地位。2014年,我国共有100家企业入选“财富世界500强”,比2008年增加65家,其中制造业企业56家(不含港澳台),连续2年成为世界500强企业数仅次于美国(130多家)的第二大国。

近几年来,随着制造业规模的扩张,中国的优势地位进一步提高。但总体来看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未来的任务依然艰巨而紧迫,离制造强国尚有一定差距,如缺乏国际上有影响力、大型的跨国公司和品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中国制造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布局存在同质化竞争,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亟待提高;人口红利消失,低成本优势不断减弱等。

同时,应该看到,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巨大,但机遇也前所未有,主要表现为:国家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内需潜力和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为制造业发展开辟广阔空间;持续快速增长的10亿人口级的国内市场将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为我国制造业赶超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必须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的战略机遇期,审慎应对、前瞻部署,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抢占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先机。

建设制造强国是国家战略,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把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共同推进:

一要在充分尊重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体现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国情出发,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务求实效,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二要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中国制造”整体形象,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质量转变。

三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

四要推进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优化制造业布局,逐步化解产能过剩,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服务化方向转变。

猜你喜欢

制造业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