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孔子
2015-01-02张连起
张连起
我与孔子
张连起
我于孔子,自认为是他的一个远年弟子。虽然没正式给这位曲阜老头儿拜过师,窃以为私淑可也,想必先生不会嗔怪。
老头儿出身贫寒,我也出身贫寒。老头儿年少时酷爱读书,我也是。更有趣的是,老头儿曾是“孔会计”,而我一直做会计到现在。
青山苍苍,青史水长。一部《论语》,大道至简,要言不烦,是先生的微博,是最好的教科书。我高声吟诵这部民族经典,就像基督徒读《圣经》、穆斯林背《古兰经》。
吾土是《诗经》的故乡、《论语》的讲坛,一个心中没有神圣的民族是没有尊严的民族,一个不珍视自己经典的民族是没有力量的民族。如果我们连自己的大德先贤都不敢礼敬,还能有怎样的文化自尊、自信与自豪?
一、吾少也贱
先生早年生活极为艰辛,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意思是我出身卑微低下,所以会干一些粗活。这句话,于我心有戚戚焉。
我出生在河北武强,家庭成分是贫农。很小的时候就背着篓子拾柴火,到村边土井担水。上世纪60、70年代,庄户人家买不起煤,孩子们夏天割草,春秋捡拾柴火。装满青草或者枯叶的篓子,盛满了一个少年的思绪。
生活一样很“原始”。先生读书“韦编三绝”、把连接竹简的绳子都“看”断了, 我在煤油灯下看《林海雪原》之类和许多没有封面的老书,头发经常被“燎”着。现在想来,我与先生隔的不是漫长的历史,只是两地的故乡。
我与先生的第一次交集,是小学时的一次文艺汇演。我和我的同学们穿着白上衣、蓝裤子,小脸蛋上涂着红扑扑的油彩,义愤填膺地合唱:“叛徒林彪、孔老二,都是坏东西,嘴上讲仁义,肚里藏诡计。鼓吹‘克己复礼’,一心想复辟……”语调欢快、嗓音清脆。其时年少懵懂,不明就里。过后猛然惊醒,拉上“孔老二”为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陪绑,真是千古奇怨。若时光穿越,问起先生这一瓜葛,老头儿一定会哭笑不得。
其实,先生和我们的现实并不相干。他没挤过地铁,没发过微信,没炒过股票,没评过职称,也没被“双规”过……他不是“被圣人”,就是“被批判”。面对他的画像,我鞠躬致歉。
少年孔子干过很多贵族子弟不屑干的杂活,比如扫地、打柴、推车、洗衣、挑担等。家道中落,又没有资格承袭官爵,却从另一方面帮助了他,让他在艰困之中学会了生活与做事的本领,锤炼了他应对困境的意志。同时,也让他有机会看到贵族与平民阶层的真实状况,为他日后思考人生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吾不试,故艺”——我小时候贫穷没有地位,所以能够干许多被人认为鄙贱的事;我不被任用,所以才学到了许多技艺。
就在先生被冠以“孔老二”的贱称而广受揶揄、非议和责难的时候,我从“批林批孔”的学习资料中看到了先生和学生颜回的对话:“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一开始还有些懵懂,慢慢地,我知道这是一种“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的知识分子精神,是无论生活工作学习怎样艰难、仍保持积极向上状态的高贵情怀。我知道,我这一生要默默追随先生了。我不时为自己的这种虔诚追随而倍感孤独与压力。因为就在离我们不远的岁月里,“子曰”成了人们的笑柄。于是,对先生的追随和坚守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对时代和大众的背离,其难堪与隐忍可想而知。尽管如此,我依然坚持着,我从原典的阅读和生命体验中感悟到先生思想和人格的光芒。我深信,如同先生所说“德不孤,必有邻”,如此坚守的远远不止我一个人,我们所执著坚守的不仅先生本身,也不仅是传统文化和社会理性,而是一个文明复兴的曙光,是对一个民族所拥有的美德、力量和智慧的恒久信念。
先生15岁起便志于学,一生颠沛流离、政治幻想破灭之后,神情黯然地回到故乡。此时,他已经变成了68岁的老人。来日无多,不如开门办学吧。
教学是开放式的。廊前杏花开,老师弹琴,学生诵书,外人还可驻足旁听,听着不顺耳了,揶揄几句也没关系。倘若讲得有一番道理,还能拽着圣人的尾巴,被收录到《论语》之类的典籍中呢。曲阜的课堂都没有围墙,先生率领着一群志愿者作学生。先生散漫的言谈既是选修课,又是必修课。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有七十又二人。”“六艺”即是:“礼”,指礼仪制度、道德规范;“乐”,指音乐、诗歌、舞蹈;“射”,指射箭;“御”,指驾车;“书”,指文字读写;“数”,则是算法。看来,孔子的教学概括起来就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所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杏花春雨,琴音诵读,文化传播的脉搏舒缓地律动。
先生的教学方法很独特,寓教于乐,时而在音乐的伴奏下朗读。抑扬顿挫,韵律十足。这也就是我经常高声背诵《论语》的原因。
先生奔走于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的年代,试图复苏周礼以整饬社会,他像古希腊神话中徒劳而疲惫的西绪福斯,又像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那位持长矛与风车搏斗的堂吉诃德。他的渡船上,没有乘客。
先生是没落贵族的代言人、平民百姓的接访者。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凡人与圣人之间奔突,窘迫而痛苦。他有“内圣外王”的境界,又有德政于民、仁政于民的襟怀,统治者责怪他偏袒百姓,百姓奚落他是丧家之犬,两边都不让他的船靠岸。
但是,这又有什么要紧呢?先生依然是一座人文精神的高山,耸立在中国历史如铁的长风中。
假如有时光穿梭机,我会问先生:“出身贫苦,您怎样实践诚心正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呢?”先生会淡淡一笑:“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先生。他是一钩新月,孤独地发着清辉。他活着的时候可能都没影响到当时的鲁国,却在死后影响了中华民族2500年。
二、会计乃当
博学而挺拔的先生,十九岁时娶了妻子宋人亓官氏。一年之后,有了自己的儿子“鲤”。结婚生子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鲁国权臣季孙氏家里担任委吏。委吏,即仓库保管会计。看似容易,做好却难。他的前任就因贪污嫌疑而遭季孙氏除名。先生并不嫌这个职位低下,兢兢业业,勤勉尽责,使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料量升斗,收支记录,全部做得井然有序、真实可靠。
先生终日守候在库房里,数着数码,划着记号,盘点着财物,记录着收支。他谨慎地(会计的谨慎性原则或许就是从那时开始孕育的)辨别着出入事项,一一在竹简上刻画、登记,力求使每一笔“账目”都准确无误。
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光线暗淡的仓库里,先生一会儿拿起升斗量完谷子,一会儿又摆放好束脩(十条绑在一起的干肉),旁边桌子上放着一摞青竹片。那时的会计没有内部控制、分工牵制一说,先生凡事都得自己动手。他拿起一支钢笔,哦,不对,那时没有钢笔;拿起毛笔,哦,也不对,那时也没有毛笔;先生拿起了一把刀!
呀,先生怎么拿刀,斯斯文文的圣人,拿刀干什么?杀人么?先生是儒者,不会杀人。
他要记账。
刀子刻在青竹片上,一刻上去,竹片直冒水,像是流汗一样,故名“汗青”。汗青,实际就是账本,象征着书籍、历史,后有诗云:“留取丹心照汗青”,盖源于此。
先生并不忌讳谈论自己曾经干过草根阶层的工作,他甚至带有某种自豪的口吻谈起自己的这一经历。他的谈话被记入典籍:“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孟子·万章下》“叫我管仓库,我就把仓库里的账目计算得清清楚楚”,“叫我管牛羊,我就把牛羊管理得肥胖强壮起来。”
何谓“会计当而已矣”?根据我的训诂钩沉,内含四层意思:一是账务核算要“得当”(明晰);二是会计结果要“恰当”(公允);三是事项行为要“正当”(合规) ;四是会计人员要“适当”(专业胜任能力适当)。这是关于会计最早最精辟的定义,蕴涵了会计的本质属性。先生之后的会计定义,皆无足观。
后世史家对先生做“委吏”的艰辛给予充分肯定:汉王充 《论衡·自纪》:“为乘田委吏,无于邑之心;为司空相国,无说豫之色。”宋沉辽 《次韵酬公夫》之二: “强从委吏心虽易,欲避宵人势亦难。”清蒲松龄 《代笏》诗:“委吏一饭难,感激结心胸。”
先生既是会计实务工作者、也是会计理论研究者,更是会计思想家!与他相比,今天的会计审计人往往有“学”无“识”,或者有“识”无“见”,实在应该从孔会计那里传承一些俯仰天地的人文香火。
古人云:“凡饮井水处,皆能诵《论语》”。我没有想到,在北京奥运这一宏大唯美的盛典上,历史回归了!当孔门三千弟子忘情吟诵《论语》,当清脆悠远的竹简清音和馥郁飘逸的儒门书香漫卷而来,人们由衷感受到一种久违的从容与优雅。我多么希望,那峨冠博带的三千弟子所发出的震撼吟诵,既是中华儿女的虔诚缅怀,更是全体国民对自身文化信仰的最后一次救赎!
先生自春秋归,不亦乐乎!
三、以道御术
我多想梦回公元前500多年前的曲阜:那时的先生是一个面含微笑的东方圣人,他正直善良、智慧通达,乐观向上、求仁得仁,一生都在追求心中的“大同”梦想,一生都走在“克己复礼”的荆棘路上。我感叹他“学而不厌”的求学精神,生命不息,精进不止;感慨他“诲人不倦”的师道风范,“自觉”的同时“觉他”;感怀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生理想, 感念他“己所不欲,毋施于人”的君子情怀,感恩他“仁远乎哉,吾欲仁,斯仁至矣”的责任意识……
“逝者如斯夫!”究竟在追求什么?今天的我们仍在追问。为难的是,我们要么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要么怀着理想毅然前行之后,迷失在生活压力与生命尊严的两难选择里,反而忘记了出发时的初衷。何不去叩问先生,我们该怎样守望精神的家园?
我做会计33年了,其中从事注册会计师逾20年。在历史长河中,20年不过悠忽一瞬。但对我而言,却是一个刻在心灵深处的年轮,一个履痕清晰的记忆。
我这20年,有青春的底色,有飞扬的激情;有职业的迷惘,事业的困顿。聊以欣慰的是,我虽然走的很慢,但一直在走。
本来,我可以沿着机关财务处长的道路顺风顺水地走下去,甚至可以在自己喜欢的文学领域取得长足进展。或许冥冥之中早有安排,上世纪90年代初,“注册会计师”职业的憧憬伴着改革开放大潮向我涌来。
只要签上自己的名字,财务报表就有公信力,这种情景是怎样撩拨着我青春的心弦啊!正好,挂靠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的中宇会计师事务所公开招聘,而招聘的名义是创办“岳华(集团)会计师事务所”。于是,我半是忐忑、半是兴奋地应聘走入注册会计师之门。最初,当助理,用铅笔做工作底稿;后来,为创办全国第一家集团会计师事务所,上下跑有关部门、准备大量文件,不眠不休,殚精竭虑。终于,获得了“五部委”批准,迎来了注册会计师行业既是空前也是绝后的法人集团的诞生。
那些年,“注册会计师”就像我的梦中情人。一句“注册会计师是为市场经济奠基,是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事业”,让我们这些拓荒者一次次热血沸腾,止不住的创业激情汩汩流淌。
然而,接下来的职业生涯却很受伤。注册会计师一方面要进行自我保护,既要取信于民,又要避免力有不逮,进亦忧、退亦忧,可怜的我们面对的不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而是“不能承受之重”啊!
我想起了加缪的《西绪福斯神话》。西绪福斯把石头推上山顶,又滚下来,如此反复,永无休止。也许更多的人会把西绪福斯的这种无功之劳看作人生苦役,然而,加缪却认为这种行动本身已隐藏着人生幸福。得,就这样走下去吧,带着先生送给我的诚信的行李。
诚信是会计人的核心价值。内诚于心,外信于人。先生一再告诫弟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鞔,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人缺少了诚实守信的品德,就如同车子缺少了輗軏这类枢纽无法行进一样。
诚信是立业之基。大弟子子贡询问治国之道,先生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问,倘若不得已,于三者之中去掉一个何者为先,先生回答说去兵。子贡又问,如果必须再去掉一个呢?先生回答说去食,并再次告诉子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先生虽说的是治国,其实与立业异曲同工。在立业之道中,企业可以没规模,可以没实力,但不能没诚信。
诚信贵在践行。先生提出“言必信,行必果”的道德准则,要求人们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和社会义务。所谓“言必信”,就是要恪守信用;“行必果”,就是履行诺言要坚决有效。在谈到榜样的作用时,先生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还认为,一个人对于诚信的守护,最有效的辨别方法是“听其言而观其行”。
先生的财富观,让迷茫人性亮起文明的曙色。《论语·里仁篇》指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他斩钉截铁地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先生并不是认为利不应得,而是认为利益要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论语·述而篇》指明:“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就是说,致富如果可以求得的话,即使做个手持皮鞭的小官,我也去做。可见先生对于做官得利还是认可的,但先生转而申明“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君子不能只顾小利而误了大事。
先生对于“财税改革”也见解不凡。他反对聚敛,提倡节用。他明确提出:“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政要节财”,“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他赞同什一税率,主张减轻税负。《论语》中有“哀公问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 (哀公问主管财税工作的有若:饥荒年资金运用不足,怎么办呢?有若说:何不采取什一税率?)“彻”就是什一税率。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单一税率固不适用,但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当下,进一步优化税制、正税清费不是“放水养鱼、使民以时”吗?
先生对奋斗者说,“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先有奋斗才会有收获;对成功者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对当政者说,“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对君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对普通人说,要恭敬、宽厚、诚信、正直、友善。
四、道不远人
知今须鉴古,无古不成今。
先生给我以智慧,他教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先生给我以境界,他播撒“仁爱”思想,抑恶扬善,“仁民爱物”;先生给我以和谐,他弘扬 “忠恕”、“和为贵”;先生给我以做人的学问,他倡导“见贤思齐”的人格圆满;先生给我以管理的艺术,他主张人为本,以人性善为假设,以道德自律为核心,以阴阳互补为方法论,引领组织有序化。
先生的理论学说、文化观念、哲学思想、道德倡议,从国家、社会、个体三个维度,萃取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丰富特质,以强大的内聚力、稳固性和认同感,奠定了中华文化最初的DNA,引领了中华民族最早的梦想。
先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观,“见利思义”的义利观,“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礼教观,“百行孝为先,百善孝为首”的孝行观,“仁义忠信,乐善不倦”的道德观,“执两用中”、不罔不殆、不狂不狷的中庸观,“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和谐观,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葱茏茂盛。
先生思想的一些要素被传承发扬,一些精华被毁灭殆尽,不少糟粕被渲染放大。比如,僵化教条阻碍了思想解放,家族观念产生了裙带关系;强调整体而忽视个体,强调德治而懈怠法治,强调仁治而忽略制度;重精神世界而轻物质世界,重清谈理想而轻身体力行,重辩证思维而轻推理分析;对现代文明感知迟钝,对西学东渐应对乏策;等等。经过两千年的长途旅行,仍然需要“洗洗澡”“治治病”,一掸陈年的积垢与痼疾。
我不时想,如果把先生思想从民族的血管中抽空,我们就会思想贫血、精神缺钙,中华文明就没有了生命的底色,关关雎鸠何处栖息,苍苍蒹葭毛将焉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我向先生报告:你影响了莱布尼兹、孟德斯鸠、伏尔泰、康德、卢梭、马克思等一大批西方思想家,如今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孔子课堂遍布120个国家和地区。在东西方思想界的翘首回望中,你永远位居第一。
先生一定是先微微摇头、接着微笑颔首,像是答复我,又像是沉思未来。
这位孜孜不倦的学者、知人论世的智者、兼善天下的仁者、乐天知命的通者,其财税会计理论专注人伦理性之道,充盈着卓绝而常新的人文内涵。他把华瞻的语句和丰厚的滋养写在了“孔会计理论”的旗帜上,让我仰之弥高,敬之弥深,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我仿佛望见2565岁的先生,他拱手静候在思想隧道的幽深处。他比苏格拉底年长82岁,比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年长124岁,比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年长167岁。他以领先西方思想源头“古希腊三贤”的姿态,目送着人类文明的接续。
先生,你指点了中华文明的共有圆心,开辟了世界文明的东方原点。你集大成而有独创,尊古但不守旧,坚守却能应变。先生以降,儒家的仁爱忠恕与墨家的兼爱非攻、道家的道法自然、佛家的慈悲为怀、宋明理学家的民胞物与,一同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和深沉情感。
先生,千年又千年,你走了,在泰山崩坏、梁柱摧折的雨夜。 你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你的胸中蕴藏何等的风景?你以微风细雨的方式点化冥顽、教化苍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入世有为、经天纬地、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凝结君子品格,形塑中华性格,如长风浩荡,如丰碑凛凛。
先生,你绣口一吐“当而已矣”,千年会计找到了精神的天空。你案上的竹简还在徐徐展开,我哒哒的电脑键盘声,定会是一次美丽的邂逅。
作者单位:瑞华会计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