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的策略研究
2015-01-02○华娇陈蓉
○华 娇 陈 蓉
(湖北省宏观经济研究所 湖北 武汉 430071)
湖北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的策略研究
○华 娇 陈 蓉
(湖北省宏观经济研究所 湖北 武汉 430071)
湖北省深处内陆腹地,受开放政策及区位等不利因素影响,开放型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于沿海,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湖北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湖北作为长江经济带连接“一带一路”的中枢,具有联接东西、统筹南北市场的潜在优势,与向西国家市场互补优势明显,为湖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湖北要选择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路径,通过加快对外通道建设、突出产业对接、注重平台搭建、加强人文交流等方式,争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有作为。
一带一路 湖北省 对策
一、湖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比较优势
1、湖北为长江经济带连接“一带一路”的中枢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黄金水道,横贯中东西三大板块,是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随着长江经济带指导意见的出台和规划的编制,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亚欧大陆一体化的重要支撑力量。湖北拥有1061公里长江水道和通江达海的深水良港,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中干线最长,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三个中心城市之一,且处于承东启西的支点位置。
2、湖北具有联接东西、统筹南北市场的潜在优势
湖北是我国内陆经济地理中心,从武汉东到上海,南达广州,西至重庆、成都,北抵北京,均在1000公里半径范围内;国家规划的五纵五横大通道,有三条涉及湖北。经过长期开发与建设,湖北交通、通信等现代基础设施已高度发达,省会武汉是全国性铁路路网中心、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全国高速公路路网重要枢纽、区域性枢纽机场、现代物流基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同时,“汉新欧”2014年开行39次班列、武汉新港开通“武汉至东盟四国”试验航线、天河机场已有20余条国际直航班机,基本实现江海及铁水联运。与周边的重庆、河南等地相比,湖北省铁、水、公、空四大交通方式发展更为均衡,多式联运优势更明显。全省已形成“一个综合保税区、两个物流保税区、三种一类口岸齐全”的大通关格局,物流集散十分便利。
3、湖北与向西国家市场互补优势明显
湖北经济近十年的发展成就卓著,经济规模已由2004年的6000亿跃升到至2014年的2.7万亿;在全国的位次由第14位攀升到第9位,稳居第一方阵,在产业、科技、人才等方面比较优势明显,与向西的国家和地区有着良好的互补性。一是资源互补。湖北“缺煤、少油、乏气”,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达80%;资源型产业原材料自供率偏低,棉花50%、铁矿砂70%、铜矿石80%以上依赖进口,铅矿、铝矿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而向西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十分丰富。二是市场互补。湖北省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基础工业占比过大,特别是钢铁、化工、建材占GDP比重过半。受资源禀赋的限制,湖北省在工业原材料方面,对国际市场依赖较大,需要大量进口;在工业产成品上因产能充足,需要积极开拓出口市场。而多数向西国家和地区均处于工业化初中期阶段,以出口工业原材料、进口工业产成品为主。三是产业互补。湖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产业体系完备,拥有建筑、钢铁、有色、汽车、石化、电力、食品、光电子、纺织、装备制造、建材、生物等12个千亿元支柱产业。而向西的国家及地区大多数产业体系相对单一,国内有效供给不足。近几年,这些国家十分重视培育发展本国产业,鼓励优先发展的石油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能源制造、光电通讯产业等产业,恰恰是湖北省的优势产业。四是人文互补。向西国家及地区总体看,科教实力较弱,技术人才缺乏。湖北省科教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多个领域的研发技术及生产能力全国乃至全球领先。向西各国已成为湖北省高校重要的留学生来源地。
二、湖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重点
1、重点区域
(1)兼顾传统市场,着力向西开拓新市场。“一带一路”战略涉及亚欧大陆65个国家,湖北作为一个中部内陆省份,不可能“遍地开花”。由于向西的俄罗斯、中亚五国,与我省具有很强的资源互补性和产业互补性,且有“汉新欧”国际专列的交通优势,同时可以利用我省对口援疆的政治优势、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博州的区域优势,通过产业转移方式开拓向西国家市场。因此,湖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要在进一步巩固传统海外市场的前提下,着重以向西开放为着力点和突破口,以谋求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提高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
(2)突出重点,梯度转移开发。在推进湖北向西开放的过程中,应根据湖北省的比较优势,结合对方需求,有重点地选择一两个国家及城市,重点推进。近期,湖北省应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这两个国家为开放重点,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两个国家政治稳定、经济水平较高、市场需求较大、投资风险较小,且进入周边国家市场壁垒较小;其中哈萨克斯坦主要选择与阿拉木图和阿斯坦纳这两个城市。通过在新疆特别是对口支援地博州及五师建设湖北产业转移基地,梯度转移发展,在稳步进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市场后,再以此为跳板,逐步进入中亚、伊朗、中东及欧洲市场。
2、重点领域
(1)对接市场,把湖北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的产业输出高地。通过对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的市场需求分析,结合湖北省产业发展状况,湖北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十大重点领域为光电子信息、石化、专用汽车等装备制造业、钢铁冶金、建材、纺织服装、茶叶及农产品加工、矿产和能源资源开发、建筑业、研发设计。具体而言,十大重点领域开拓市场的方式可以分为四种:鼓励钢铁、冶金、石化、纺织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资源类产业,建立原材料基地,提高资源保障程度;引导光电子、生物、新材料等技术类产业,输出产品,做大做强;推进汽车、装备制造等市场类产业,建立生产基地,抢占市场份额;支持建筑设计、工程承包、物流等服务类产业,建立服务网络,形成规模,树立品牌。
(2)建设通道,把湖北打造成为内陆地区的货物集散中心。抢抓国家支持内陆城市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和国家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发挥湖北交通区位优势,以促进“汉新欧”常态化营运为抓手,以优化“铁水公空”运输网络为核心,以构建“大通关”为重点,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完善以主要物流园区为支撑的通道设施及其集疏运体系建设,发展仓储、加工、分类、配送、中转等高端增值环节,促进物流服务向全程化、多方位、综合性发展,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内陆地区的货物集散中心。
(3)扩大交往,把武汉打造成中亚留学生首选地。充分发挥湖北科教综合实力优势,以促进民心相通为目标,继续发挥武汉大学在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品牌效应,积极向国家争取更多留学生规模,吸引沿线国家人才到武汉留学深造,并把武汉打造成中亚留学生首选地。
3、重点路径
(1)直接贸易——基地在湖北、市场在国外。产品在湖北生产,通过贸易,把产品销售到目标市场。这种路径比较适用于生产方式受限较多、上下游配套较高的产品。如羊楼洞茶叶,先采取代销,通过贸易方式进入俄罗斯市场,然后再设立销售中心,由代销改为直销,最后再不断扩大销售网点,形成营销网络,不断提高市场份额。
(2)梯度转移——基地在新疆、市场在国外。即接近目标市场,在国内如新疆建设生产基地,把产品销售到向西国家的市场。这种路径适合运费成本较高或者工艺不复杂、配套要求低或者原材料及市场两头在外的产品,如改装汽车、玻璃建材等。
(3)合作投资——基地在国外、市场在国外。采取与当地合作投资办厂的方式“走出去”,通过实现“本土化”,获得发展和支持。在投资领域选择上,尽可能选择当地政府鼓励发展的产业,这样不仅可以享受诸多优惠政策,而且还有政府部门提供的“一站式”服务,从而避免因腐败导致的不作为或乱作为,影响投资效果。企业在境外投资时,要妥善处理与当地民众的关系,积极主动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积极融入当地发展。同时,不同行业间以及产业上下游间可抱团联合走出去,以项目链、资金链或产业链的方式,整体向西走出去。
三、湖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对策建议
1、突出互联互通,加快对外通道建设
一是打造丝绸之路国际运输主动脉。加大宣传,扩大合作范围,为构建外环三小时物流经济圈打基础。巩固欧洲班线,着力发展中亚班列,与“渝新欧”、“郑欧国际”等错位发展。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申请“安智贸”和整车进口口岸城市建设步伐。建立财政资金引导机制,继续通过前期对班列进行补贴等方式,吸引货源,培育班列,使“汉新欧”成为直达中亚、东欧,辐射西欧的“五定”国际货运班列。充分发挥襄阳编组站的作用,不断提升湖北在“中欧”班列中的地位与作用,把“汉新欧”建设成为丝绸之路国际运输主动脉。
二是加快立交桥建设步伐。推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长江中游深水航道整治、三峡翻坝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武西高铁、天河机场三期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武汉开通到俄罗斯圣彼得堡、伊斯坦布尔的国际直达航线,增开飞往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的国际航线,争取武汉获批144小时过境免签城市。积极发展多式联运,申报首个内陆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城市项目。深化与沿海港口、内河港口及沿线国家重要港口战略合作,重点推进阳逻港与瓜达尔港、襄阳港与连云港“结对子”工程。
三是推进“大通关”建设。积极参与珠三角、长三角关务一体化建设,缩短通关时间。推进我省口岸与沿海、沿边口岸的通关协作,扩大“属地申报、口岸验收”的改革试点范围。加快设立恩施海关办事处和仙桃海关办事处,积极申报阳逻港、天河机场为进境水果、粮食、肉类指定口岸,申报宜昌港、荆州港、黄石港水运口岸为进境粮食指定口岸。按照“一个门户、一次认证、一站式服务”的要求,加快通关电子化、信息化建设,推进口岸检查部门、港口、机场与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消除保税功能区与港口(含空港)在监管模式上的割裂状态,实现区港间货物的快速流转。
2、突出产业对接,提升经贸合作水平
一是推动农业走出去。充分利用湖北省农技优势和沿线国家土地资源,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中亚、北非等国家开展农业综合合作开发,采取购地、租地等方式兴办农场,开展农业种植,建设农产品加工和营销基地,开展境外农产品加工贸易。建设一批境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以园区带动湖北省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药、种子、化肥、农机的出口。依托援外项目的实施,带动人才、技术及小型农机具输出。采取先贸易后基地走出去的方式,加快茶叶、香菇、柑橘等优势农产品走出去步伐。
二是推动制造业投资合作。抢抓国家推进中国装备走出去机遇,大力支持冶金、化工、建材、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企业利用国内装备在境外建设上下游配套的生产线,实现产品、技术和标准走出去;积极鼓励交通、能源等装备制造业,通过提供工程设计咨询、施工建设、装备供应、运营维护等全方位服务走出去;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较高技术水平的汽车制造、光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北斗导航等企业走出去。积极推广“安琪酵母模式”和“华新水泥模式”,推动骨干优势制造业企业抱团“走出去”。积极吸引俄罗斯、新加坡、印度、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到我省开展投资合作,重点引进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光电子信息等先进技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是推动服务业投资合作。依托湖北省钢铁、汽车、船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产业基础,重点与沿线国家发展知识流程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依托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鼓励省内勘察设计、工程咨询及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向沿线国家,积极开展专业化的工程勘察设计、工业设计、科技研发、技术推广等国际咨询服务,并带动工程施工、设备、技术、标准和劳务走出去。引导省内商贸、物流企业加快“走出去”,到“汉新欧”沿线国家合作建立物流服务基地,拓展海上、陆上物流服务网络。
四是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发挥湖北省在承包海外工程方面的技术、管理、人才等优势,鼓励和引导具备实力、条件的大型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积极参与沿线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以实力型企业为核心,以重大项目为纽带,跨行业打造湖北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联合舰队”,承揽“一带一路”区域内交通、能源、通讯、水利水电、房建市政等工程建设,带动大型成套设备、大型装备和相关材料的出口,将“湖北建筑”整体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程市场。
五是推动能源资源合作开发。充分利用沿线国家丰富的能源资源优势和湖北省产业及技术优势,积极推进能源、矿产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合作。积极争取国家尽早开工建设至湖北的中部输电通道、煤运通道、油气管道等重大能源基础设施。支持有条件的省内企业以对外直接投资和入股国内大型能源企业的方式,参与沿线国家的能源资源开发项目,加强省际和国际能源合作。引导省内风电、太阳能等企业,通过共建产业基地、技术合作等方式参与沿线国家可再生资源的合作开发。通过风险勘查、参股包销、并购及工程换资源等方式,建设一批钢铁、有色、油气化工、煤化工、磷化工、钾肥等境外资源生产供给基地。
3、突出平台搭建,深化多元贸易往来
一是争取设立首个内陆自贸区。加快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建设,促进保税加工、物流、维修及服务大发展。以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和阳逻港区为基础,加快申报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宜昌和襄阳两个保税物流中心,在投资准入、企业设立、人员进出、海关监管、检验检疫、信息服务、外汇管理等方面开展改革创新,争取获批首个内陆自贸区。
二是搭建经贸服务电子平台。积极与国家推进建设的电子商务和电子口岸平台网络相衔接,采取市场化运行模式,整合产品供需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构建面向全国、辐射欧亚、放眼全球的湖北“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服务电子平台,为湖北企业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提供海关、物流运输、出入境检验检疫、交易结算、保税、咨询、翻译等一站式集中服务。
三是加强商会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与博州政府沟通,利用博州驻哈萨克斯坦办事机构,为我省企业“走出去”做好相关组织、协调和信息服务。在条件成熟的国家加快引导建立湖北商会组织,引导企业在境外有序竞争。
4、突出人文融合,促进民心相通
继续利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部长会议、相关博览会、友好城市、国际合作站等政府平台,推动建立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在汉经贸联络处、俄罗斯在汉领事机构、汉新欧哈萨克斯坦驿站,相互增设一批友好城市,促进湖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交流交往。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以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方式,吸引中亚国家学生来湖北就读,扩大留学生规模,争取在武汉建设中亚国家留学生基地和培训基地,推进武汉纺织大学与莫尔多瓦国立奥加廖夫大学合作建立孔子学院,支持武汉高校到哈萨克斯坦办学。围绕农业、建筑业、服务业、电子信息业等重点产业,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技术设计与承包、电子信息、商贸物流、动漫创意、旅游市场开拓等领域的合作,开发出一批适应“一带一路”需求的文化产品,努力将“湖北剧目”、“湖北留学”、“湖北设计”、“湖北红茶”、“湖北旅游”等打造成享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品牌,积极开展汉口茶市、东正教堂、羊楼洞茶厂遗址整体申遗和青砖茶纳入国礼范围等申报工作,推动社会人文的深度融合。
[1]刘江船:找准定位,做强功能,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东方桥头堡[J].大陆桥视野,2014(2).
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