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1-02茶红云
○茶红云
(云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 云南 昆明 650034)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茶红云
(云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 云南 昆明 65003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营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内部控制机制和管理机制不健全、会计控制相对弱势、内部审计形式化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强化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民营企业 内部控制 对策建议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财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贪污舞弊现象,保证会计资料和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而采取的控制措施。内部控制是企业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在企业的管理系统中处于重要的位置。企业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其核心是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式、措施及程序。它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对营运的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的保证。
一、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独断专行现象严重
我国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不得力的原因是因为缺少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内部控制程序,具体表现是:控制对象不完整,企业内部控制是对企业全员的控制,是全员参与的控制活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员工职责分配不清,而且对实物资产管理也不够完善,往往忽略报废制度和跟踪管理制度,一部分民营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还有部分企业有章不遵,订立内部控制制度只是为了相关部门的检查,并不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如何,使其失去了应该有的严肃性。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的突出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归主要投资者所有,而许多民营企业都是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其组织关系是以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特定的企业组织关系,家族关系也决定了财产的继承关系。在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中,缺少来自内外合理有效的监控和制约,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将自己看作是内部控制的主体,将企业员工看作是内部控制的对象,将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约束一般员工的工具但并没有将自己列入受控对象,容易导致企业决策权的独统化,使得决策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
2、会计控制相对薄弱,影响经营成果客观评价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只有建立有效的会计系统,提供真实、完整、可靠的会计信息,才能为企业的财务运作、经营决策和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决策分析依据;只有将会计控制强而有力地贯穿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才能真正发挥会计的监督与管理职能,保障资金的安全、尽力规避风险。完整又严密的内控会计控制有利于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及有效使用;有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降低错误及舞弊的发生;有利于企业加强内部管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使企业经营更有秩序;有利于企业经营活动朝着既定的目标逐步进行,保证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的顺利完成。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岗位责任不清,不相容职务未分离。规模小的民营企业由于业务量少,尚未建立起规范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机构简单,通常只设置出纳和会计两个岗位,而采购和应付款、销售和应收款、成本核算等不形容职务未分离。
二是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有部分民营企业存在会计人员无证上岗现象,会计业务技能底下,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作用的发挥。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由于只有简单的会计常识,管理知识相对匮乏,在成本控制方面缺乏经验和能力,无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三是受传统管理体制的惯性约束,我国企业的会计职能更多的只是核算职能,大多数会计人员实质上只是单纯的报账员,在具体经济业务的确认过程中,严重受制于企业管理决策层,无法保持其应有的独立性,使会计的监督与管理职能大大弱化。由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相对“弱势”,从而影响整个企业经营成果的客观评价。
3、管理机制不健全,竞争实力难以提升
由于我国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属于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民营企业的管理机构较为松散,管理制度简单,缺乏系统和完整的人员配置。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一般采用集权制,经营者通常也是决策者,通常一人身兼数职,内部管理职能部门少,管理制度一般不健全,管理水平相对不高。许多民营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但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职能发挥存在许多误区,已经建立的职能机构也不
能发挥应有的职能,并且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建立。实施经营决策的董事会与从事日常管理的总经理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中职能重复,从而形成了弱董事会、强总经理、虚监事会的管理格局,企业管理层次与权力分配混乱,是企业整体的竞争实力难以提升。
4、内部审计形式化,风险评估的预警作用缺失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应帮助组织评价重要的风险因素、改进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等,但是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环境由于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制约了它本身的职能发挥。在民营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子公司往往都存在的千丝万缕的亲情关系,监督也碍于人情而不能有效实施,所以家族式管理的审计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阻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正常履行和内部审计职能的真正发挥,使得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过于形式化。很多民营企业轻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将内部审计机构合并,或由会计人员兼任审计人员,使得内部审计无法发挥作用。由于受雇佣关系、利益关系、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内部审计工作不能协助管理者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监督,未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致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作用无法发挥。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形同虚设,丧失了其对风险评估的预警作用。
二、全面提升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对策建议
1、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为优化内部控制奠定体制基础
法人治理是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环境影响因素,它反映了董事会、管理者、业主和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为,是构成一个企业的气氛,影响企业内部人员控制的基础。因此,良好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高水平的管理者和高素质的员工对实施内部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企业迅速发展的要求,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经营规模和生产性质制定有利于控制业务流程的规章制度,这样就使得企业的运作、员工是行为能“有章可循”,要做好人员的控制,要重视员工的作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将企业活动置于员工的层层把关,使企业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有效实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就内部控制而言,单位负责人作为企业经营者,既是内部控制的主体,也是内部控制的对象,领导者个人自身素质及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对内部控制的实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衡的机制,解决内部人控制和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使经营者在董事会授权的范围内决策管理,并受到严格的监督与制约,从而保证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在内的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2、全面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优化内部控制开辟人文环境
企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其资产的规模和设备的先进,而是更多地取决于其员工的素质和能力的发挥。能否充分有效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人的价值、提升人的能力作用,是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的体现。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在思想观念上要转变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新观念,积极引进人才,提升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水平,为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开辟人文环境。民营企业内部控制要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沟通和感情的交流,消除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隔膜,有利于形成强有力的群体,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民营企业要加强自身建设,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一是要创造条件逐步走出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对那些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来说,要进行产权制度创新,向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转变,而对于条件尚不成熟的民营企业,要按市场规律办事,实行科学的内部管理,提高企业自身的整体水平。
二是要转变用人的观念。民营企业一定要舍弃任人唯亲的陈旧观念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引入有效的管理人员,吸纳外部人才进入经理层,给企业带来新的思想,新的管理观念和风格,有助于形成公平的内部竞争机制,促进企业更快的发展。家族企业的成员要担任企业领导职务,也应该和普通员工一样,靠自身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才能,而不是凭借血缘关系。同时也要经常了解企业员工的想法,加强培训,把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增强员工的自我约束能力,使其能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廉洁自律。
3、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为优化内部控制创造制度条件
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大多是家族式的,在经营上,集约化水平、专业化程度低,市场定位不准,因此,民营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强化自身的内部控制机制,为优化内部控制创造制度条件。
一是加强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强化董事会在企业管理机制中的主导地位,突出董事会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二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实现决策的科学化,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强政策、市场、技术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和预测,形成科学的决策程序,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要注重吸收和引进先进的管理观念和方法,建立健全一整套基础管理制度,包括企业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生产管理、技术管理、产品质量管理制度等。
4、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和发挥作用的关键,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树立审计监督的权威性。我国民营企业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时,应当按照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原则,结合企业经营规模、发展现状、组织形式、内部审计的
定位进行设置。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可以不单独设置审计机构,应在财务部门设置审计人员,单独从事审计业务。为了保证审计人员的相对独立性,审计人员应该在企业最高管理层的直接领导下,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会计账目及相关资产进行合规性、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的审计,以保证企业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对于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应该将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化,实现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制度。我们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定位侧重于“监督导向型”,强调的是健全内部控制、加强经济监督、严肃财经法规、减少损失浪费。要进行企业内部审计控制的监督,要检查以及评价工作,建立事后监督机构,对业务活动进行定期的检查,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并将检查信息向有关部门进行及时的反馈,建立完善的审计部门,提高审计部门的权威性以及独立性,提高审计效率,对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问题进行准确、快速的把握,使审计监督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加大内部审计监督,针对企业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有重点地开展经营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重大内部控制缺陷或重大风险区域,并采取预防措施以最大的程度减少可能的损失和相关风险,为民营企业的持续良性发展提供风险控制和管理咨询等其他相关服务,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和增强企业的抗风险性。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制度是民营企业管理制度建设中的重中之重,随着企业的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也需要不断的完善。就当前来说,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群策群力,努力探索符合民营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安全运行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
[1]郑江芹: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管理学刊,2009(1).
[2]许薇:民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浅析[J].经济师,2010(3).
[3]刘菊梅: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企业论坛,2010(412).
[4]史圣琨:浅析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J].商业文化,2011(3).
[5]袁宏路:浅议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1(6).
[6]花永红: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改进[J].财会通讯,2011(8).
[7]田大琼: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11(9).
[8]张川: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报,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