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运营的PPP模式应用探索
2015-01-02林蓉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江苏南京210016
○林蓉(江苏省知识产权局 江苏 南京 210016)
专利运营的PPP模式应用探索
○林蓉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江苏南京210016)
国务院大力部署、推广应用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对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主导的专利运营,现阶段面临若干困境,能否通过PPP模式找到破解的有效途径是本文探讨的重点。笔者试从专利运营面临的困境、PPP模式优势以及专利运营的PPP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专利运营融资模式PPP模式
一、专利运营面临的困境
近期,国务院大力部署、推广应用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作为新型融资模式、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措施,是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改革的重大举措。现阶段专利运营面临若干困境,能否通过PPP模式找到破解的有效途径尤为重要,笔者试从专利运营面临的困境、PPP模式优势以及专利运营的PPP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
专利运营是指通过专利的引进、集中和专利价值分析,利用许可、转让、维权和投资等方法实现专利的市场价值并提高竞争对手准入门槛的过程。专利运营是产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专利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呈现的经济形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报告显示,2013年全世界创新者共提交了约257万件专利申请,其中中国82.5万件,占全球总量的32.1%。2014年,我国专利申请受理量达到236.1万件,连续4年位居全球之首。但是,大量专利被束之高阁,一些具有良好的潜在价值和市场前景的专利,由于权利人无力或怠于实施,最终成为“沉睡专利”。巨大的专利拥有量,既需要量中选优,又需要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实施有效的专利运营迫在眉睫。
现阶段政府主导的专利运营主要是以项目形式委托给各运营机构(专利服务机构、科研院所等),在运作过程中面临若干困境,从不同层面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政府层面来看
政府的财政资源有限,与市场资源也难以有效对接,导致运营项目难以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政府侧重于政策制定、项目预算配置及执行,对专利转化到成果及运营方面缺乏敏感度和实践经验;政府对专利运营投入的绩效考核指标还不够完善,在延续性、一致性及可操作性等方面有待加强。
2、从运营机构层面来看
运营机构掌握的专利数据、范围有限,质量参差不齐,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所需不足,导致专利交易服务资源无序分散不得力;运营机构管理体系不够科学,从业人员能力水平有限,运营机制配套的软实力不足,导致运营机制混乱不规范。
3、从企业层面来看
企业是专利运营的最终载体,但目前企业经营者的决心与投入不足,对专利运营知识了解甚少,运营流程与操作系统不足,商业模式与营销欠缺,导致大部分企业把大部分资源放在创造专利上而没有从专利中获取效益。
上述种种原因导致了专利运营的效果并不理想,运作费用不能通过专利运营进行反哺,使政府、运营机构和企业丧失了对专利运营的信心和动力。
二、PPP模式的应用优势
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为共同参与生产并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而签订的各种协议。其本质在于政府资源及市场资源在数量、质量上的优势互补,特别强调共赢的理念、争端的解决、公平公正及风险共担。通过PPP模式,政府机构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社会资本的各种优势,同时又能保持对各项公共产品和服务在质量和水平上的管理、控制。PPP模式的引入与应用,有以下优势。
1、调动社会资本,实现财政资金的最大价值
设计合理的PPP项目,可调动闲置且正在寻求投资机遇的本地、地区或国际范围内的社会资本,通过投资方的竞争性选择来加强领域内的竞争,实现财政引导资金的最大价值。
2、提高运营效率,降低公共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
社会资本进行投资或取得业务机会的目标很明确,即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利润最大化主要通过提高运营效率来获得。在透明、合理的成本核算机制、定价机制和价格调整机制下,社会资本有动力通过改进管理、优化创新降低项目建设和运营维护成本,进而降低政府为同等质量公共项目所付出的成本。
3、合理分配风险,提升公共项目价值
在法律约束和公共利益考虑的前提下,PPP模式将风险分配给能够以最小成本、最有效管理的一方承担。同时,政府和社会资本投资方要对各自的风险和成本进行全面、长期的考虑,以最低的长期经济成本在项目期限中持续提供优质服务。与政府承担全部风险的方式相比,可以降低项目总体风险管控成本,实现项目价值提升。
4、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公共管理能力
在PPP模式下,为保持持续提供公共服务,实现投资的最大收益,社会资本投资方必须具有满足用户需要、提升其服务水平的内在动力。与此同时,政府可以专注于公共服务的绩效监管与总体规划管理,在公共监管过程中实现公共管理能力的提升。
三、专利运营的PPP模式分析
一个完整的专利运营体系,集成了创造环节中的代理服务、专利布局,运用环节中的交易(许可或转让)、专利权投融资、专利价值分析、专利产业化实施、“专利池”构建、专利联盟组织、专利协同运用,专利保护环节的专利预警分析、专利维权、侵权诉讼,专利管理环节的专利运营、新产品从研发到营销的专利战略制定以及服务环节的专利信息利用、专利分析、专利托管等内容。这一浩大工程在实践中仅凭政府或市场主体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专利运营市场的形成、专利运营环境的培育,必需政府、社会共同努力,形成优势互补。专利运营应用PPP模式,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专利运营的PPP模式下,政府和运营机构间应建立最优风险分担机制。风险分担,并非所有的风险都被政府转移给运营机构,如果风险转移不恰当,政府可能会由于转移了自身可以更好管理的风险而向运营机构支付更多的费用,如专利运营中的专利政策、专利联盟组织、专利维权等问题,均可由政府较好地解决。政府也不应承担由运营机构承担的风险,项目的设计、执行、财务和运营维护等商业风险应由运营机构来承担,如专利运营中的专利战略制定、专利产业化实施、专利托管等。通过有效的风险分配,可以使政府以最低成本、最有效的管理来实施专利运营项目,同时给予运营机构选择如何处理和最小化所承担风险的权利。风险分担,首先应对专利运营项目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分析会有什么风险、风险发生的概率,评估风险的重要性、风险发生的危险程度等。然后,在合同组织阶段,双方应就专利运营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谈判,通过合同条款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服务定价和调整机制,务必确保谈判内容已经覆盖了双方前期所识别的所有风险。
2、确定利益分配方案
利益分配问题是PPP项目合作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只有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都认可的利益分配方案,才能保障合作过程的顺利进行和项目的成功建设。在专利运营的PPP项目中,利益分配应坚持互利互惠,投入、风险与收益相对等,结构利益最优、效率与公平并重,信息透明等原则,最大程度地避免利益分配方案的不对称性,鼓励运营机构在确保公共利益的前提下,降低运作成本,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尤其是以基金形式运作的专利运营项目,应充分考虑投入比例、风险分担、合同执行度、贡献度等多方面因素,科学制定政府与运营机构双方的利益分配标准和方式,建立激励机制和相互信任机制,保障各利益相关者积极合作。
3、选择合适运作方式
我国官方文件中涉及到的PPP运作方式,主要有O&M、MC、BOT、BOOT、BOO等。从项目盈利性角度来看,专利运营可参考BOT、BOOT等方式推进。BOT,即“建设—运营—移交”,是指运营机构按照政府要求组织项目建设,并按照协议进行专利运营,在协议期满后将项目移交给政府。一般情况,协议期内足以让运营机构取得合理回报收益。BOOT,即“建设—拥有—运营—转移”,由BOT演变而来,不同之处在于,BOT方式在项目建成后,运营机构只拥有项目的经营权;而BOOT方式,在项目建成后并在规定的期限内,运营机构既有经营权,也有所有权。
4、完善绩效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及其机制将影响专利运营项目的计划、执行、产出、成果等效率与效益。针对目前的评价指标体系,可增加以下指标:第一,增加流程管理指标,通过该指标引导政府和运营机构重视和规范专利运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流程管理,是针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第二,除专利指标外,增加其他知识产权指标,如专有技术、著作权、商标权等,以避免其他知识产权的流失或忽视知识产权组合的价值;第三,增加专利技术价值指标,如专利技术所处的产业及技术产品结构是否为关键位置,其生命周期如何等;第四,增加专利权入股、技术标准、专利池、侵权诉讼等活动参与度指标;第五,增加因专利而使产业获得运营自由及优势竞争的程度指标等。通过绩效评价,反映出专利运营项目在决策、建设和运作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将各类信息反馈到相关管理部门,以检验项目投资决策是否正确,促进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各项工作的不断完善,从而构建科学完整的绩效评价管理系统。
[1]陈辉:PPP模式手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理论方法与实践操作[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2]周延鹏:智富密码:知识产权运羸及货币化[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3]陆介平、林蓉、王宇:专利运营: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的商业形态[J].工业技术创新,2015(2).
(责任编辑: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