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关注天津小微型工业企业发展
2015-01-02◎文/杨光
◎文/杨 光
高度关注天津小微型工业企业发展
◎文/杨 光
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动力由投资向创新转移,大众创业热情得到充分释放。这为天津市小微型工业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高度重视小微型工业企业发展、深刻认识小微型工业企业成长的基础和特点、分析总结小微型工业企业发展思路,对于激发天津市工业经济活动有着重要意义。
小型;微型企业;工业
按照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研究制定的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小型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300-2000万元、从业人员大于20人且少于300人的企业,微型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300万元以下,从业人员少于20人的企业。小型、微型工业企业 (以下简称小微工业企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在完善工业经济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以及增加科技创新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
一、发展小微型工业企业的必要性
(一)小微型工业企业的发展是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的重要着力点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步伐加快,天津正面临着难得机遇。推动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建设的同时,进一步释放小微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打造小微企业生态链,大力推动小微企业发展,激发天津市工业潜能。发展小微型工业企业、建设众创空间,就是在努力保护工业创业者的激情和梦想,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舞台,使天津的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二)小微型工业企业是扩大就业、促进增收的主要渠道
2014年3月,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指出,2013年对就业贡献最大的,一个是小微企业,一个是服务业。国家工商总局2014年发布的全国小型微型企业 (以下称小微企业)发展报告称,小微企业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承担者。我国劳动力人口近8亿,就业人口达7.67亿。全国的小微企业,解决了我国1.5亿人口的就业问题。新增就业和再就业的70%以上集中在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已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就意味着创造更多社会就业岗位,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推进经济增长。
(三)小微型工业企业的发展直接体现着天津市工业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力
2015年 1月人民网天津视窗发布的 《2014年12月天津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指标情况》显示,天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小微型工业企业 (这里参与统计的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但从业人员数小于300人的工业企业)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为26.5%,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1%高出16.4个百分点。2014年3月以来实行的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对市场主体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尤其是对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有大的推动作用。2014年4月中国天津商务发布的 《天津市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催生小微企业井喷式增长》称,仅在天津市河北区,从2014年3月1日开始实施登记制度改革到当月下旬,新注册的企业是上年同期的3倍,注册资金是上年同期的8倍;小微企业的数量大幅度提高,200多户新注册的企业当中,180户是小微企业,是上年的5倍。
二、发展小微型工业企业的优势
(一)天津优厚的大工业基础为小微工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机遇
天津是传统的工业城市,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2014年天津第二产业增加值7765.91亿元,增长9.9%;第二产业创造GDP占全市GDP总量的49.4%。依靠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起来的卫星式小微工业企业,为大中型企业配套生产较为成熟的中间产品,或是按照客户需求对产品进行个性化改装,提供工业服务。这也使得先进技术在产业链上得到纵向传递。如武清区王庆坨镇的小微自行车零件生产加工企业,以从事各种配件生产、组装为主,大部分为大企业配套;大港从事石油相关产品制造的小微工业企业,将坐落在该区的大乙烯企业的副产品作为能源或原材料进行生产。
近年来有关部门认识到合理利用天津市雄厚的大中型工业基础发展小微工业企业的重要性,加强指导和帮扶,力图在技术转让和传播过程中带动小微工业企业的发展,在延伸产业链上做文章,推进大小企业协作配套。
(二)城镇化进程使得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提供着大量的劳动力
近年来,除市内六区外的区县,特别是环城四区的城镇化建设长足发展,一方面使农民不再以耕种为主要谋生手段,将大量劳动力解放出来;另一方面打破了原有经济模式,客观上形成了更大购买力。2010年一项关于东丽区华明镇城镇化建设的调查显示,迁入华明家园后,单纯务农的劳动力人数比例由迁入前的34.5%下降为3.2%,边务农边打工的劳动力比例也由12.6%下降为3.2%,合计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数比例由47.1%降至6.4%,下降了40.7个百分点。这表明城镇化后华明镇的劳动力实现了非农产业的转移。在上述原因的作用下,天津市半数小微工业企业坐落在环城四区。
(三)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纷纷出台扶持政策
为应对国内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挑战,促进小微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各级政府高度关注小微企业的发展,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小微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方面,2014年以来,天津市制定了 《天津市行政许可管理办法》,率先统一公布了市和区县两级行政许可事项目录清单,实现了“一份清单管边界”,使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办理量同比减少,平均办结时限提速。今年天津市率先在全国省级范围实行 “三证合一”,推出“一套体系管廉政”、“一个号码管服务”、“一包教材管培训”、“一张绿卡管引才”,起到了化繁为简、提高企业创业活力、鼓励投资、降低交易成本等作用。财税方面,天津市国税局和建行天津分行举行“银税互动”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正常纳税、信用良好的小微企业可获得最高30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财税方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34号):为了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利企业发展,经国务院批准,现就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政策通知如下:一、自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1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二、本通知所称小型微利企业,是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相关税收政策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此文件惠及小型微利企业,减轻了企业负担。
三、天津市小微型工业企业成长情况
(一)天津市小微型工业企业是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摇篮
一批小微工业企业凭借自身优势迅速发展壮大,跻身于大中型企业行列。特别是一些高科技含量的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投产不久便抓住有利机会,发展成为具有先进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为天津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健动力。如成立于2010年天津梅曼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由一名“80后”创业起家,目前发展为国内先进全固态激光器生产商之一。
今年4月份公布的2014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最新统计公报显示,天津市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和“杀手锏”产品,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48万家,累计达到6.10万家,新增小巨人企业630家,累计达到3003家,实施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开发出真空分子泵、纳米手机芯片等一批国际领先的技术和产品。上述“小巨人”成为天津市场经济中最活跃、最先进、最有潜力的新生力量。
(二)天津市小微型工业企业已经形成了一批产业集群
天津市的小微工业企业具有一定的聚集基础,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产业链条相对完整、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的特色产业。如武清区曹子里乡的绢花制造行业是清朝时期遗留下来的传统工艺,该乡每年都要举行绢花订货会,产品远销俄罗斯、德国等国家。如西青区的电子元件生产加工、静海县的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等、武清区的自行车及零件生产、东丽区的阀门与旋塞制造、蓟县的非金属矿物的采掘和加工业等。
产业聚集不但对于小微工业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也有深远意义。一是可以最大程度地弥补单个企业专而不广的生产特点,实现产品的横向、纵向发展。二是能够促进工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发展、提高投资利用率并减少对土地的占用,让基础设施发挥最大作用。三是从人力资源优化角度,企业可以更容易地找到所需要的有特定技能的员工,员工也可以更容易地找到雇主。在双方都有所选择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水平、员工的综合素质都会提高的更快。四是使企业和员工都有技术知识共享的平台,从技术溢出上实现双赢。
(三)天津市小微型工业企业生存年限较长
小微工业企业的数量占在全市工业企业中占绝对优势,但它们有着极高的失败率。国家统计局对第一次经济普查以来关闭的小微工业企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企业的平均生存时间不到9年,生存时间在5年以内的占近四成,天津情况好于平均水平,平均寿命达到10.22年,排在全国第六。2014年刊登于《福州晚报》上的一篇报道称,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7年,其中小微企业还不到3年。可见从事工业生产的小微企业,较其他行业(如服务业)小微企业的生存年限有明显优势。这可能是由于小微工业企业的投资相对较大,产品相对稳定,决策也相对谨慎。
四、小微型工业企业的发展思路
(一)准确定位,持续生存
经营规模小、初级产品多、招工用工难、市场竞争力弱是小微型工业企业的无法回避的成长阶段。随着自身的不断壮大,这些问题当然会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但首要问题是顺利度过成长阶段、力争更大发展。小微工业企业必须客观、准确地做好行业定位、产品定位、管理定位和销售定位,不断优化决策机制,避免与大中型工业企业展开直接竞争。
(二)苦练内功,提升水平
资金方面,以自有资金作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小微工业企业占七成以上。在融资环境变化不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原材料价格时有波动的情况下,如何保持资金流的畅通是小微工业企业决策者的重难点课题。技术创新与工艺改造方面,必须继续加强科技意识,充分利用有关部门推动的针对小企业的科技服务,提高科技研发水平。
(三)关注政策措施,用好各项优惠
天津市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在《天津日报》、人民网等媒体上均刊登过有关优惠政策的宣传内容。小微工业企业应高度关注这些针对性较强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积极参加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组织的如人才双选活动、特种技术员工培训、产品销售平台等活动,配合政府的统一管理、综合指导和协调服务,达到充实自身、加强力量、提高竞争力的作用。
[1]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总队.2014天津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主要统计指标诠释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热点问题解读[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孟 力
F231
A
1006-1255-(2015)08-0018-03
杨 光(1985—),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工业调查处。邮编:3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