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接受抑郁和焦虑评估意愿的研究
2015-01-01李梦阳
李梦阳 赵 岳 宋 颖
(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天津 300070)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在现阶段已经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1],而老年人则是慢性病的主要患病人群。慢性病具有心身属性,慢性病主要反映在躯体上的症状,而心理因素效应最终也是作用于躯体功能,然而在临床上心理方面的问题却经常被忽略或未予诊断,将直接影响老年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接受抑郁和焦虑心理评估及治疗的态度,客观评价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及重视程度,探讨将评估抑郁和焦虑情绪的护理干预作为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常规的意义,为制定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合理化建议。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老年病房、心内科病房、呼吸病房、神经内科病房的206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选条件:①60岁以上患1种及以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住院患者;②意识清楚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家属和患者都愿意配合者;③慢性病程≥1年,且 1~30年。
排除标准:①器质性精神障碍;②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③认知功能障碍者。患者具体情况见表1。
1.2 调查工具
1.2.1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 该表简单易行,国内外广泛应用,是认知功能障碍筛查的首选量表,据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评分标准为:27~30分为正常;<27分为认知功能障碍。
1.2.2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 17项,Hamilton于1959年编制,它是精神科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评定的量表之一,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评分标准为:总分≤7无抑郁,7~17分为轻度抑郁,17~24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严重抑郁。
1.2.3 焦虑自评量表(SAS) 由华裔教授于1971年编制,国外研究认为,SAS能够较好地反映有焦虑倾向的求助者的主观感受,近年来SAS是咨询门诊中了解焦虑症状的自评工具,据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评分标准为:50分为分界值,50~60分轻度焦虑,61~70分中度焦虑,70分以上重度焦虑。
1.3 研究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和特定心理评估量表对纳入研究的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且研究量表的评估内容在患者入院后的当天完成。问卷采取自填的方式进行,对读写有困难的患者,由研究者协助完成。
2 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18份,收回218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06份,有效率为98.73%。206例患者中男126例(61.2%),女80例(38.8%);年龄 60~70岁57例(27.7%),71~80岁84例(40.8%),>80岁65例(31.5%);婚姻状况,在婚 114例(55.3%),离婚/丧偶/未婚 92例(44.7%);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公费68例(33.0%),医保138例(67.0%);家庭人均收入 (月)<3 000元 84例(40.8%),3 000~5 000元57例(27.27%),>5 000元 65例(31.5%);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 71例(32.5%),高中 67例(32.5),大专及以上 66例(32.0%);慢性病患病年限<3年64例(31.0%),3~5年50例(24.3%),>5年86例(41.7%);急性加重次数(年)≤1次 104例(50.5%),2~3 次 95例(46.1%),>3 次 7例(3.4%);患慢性病种类 1种 84例(40.8%),2种 57例(27.7%),≥3例65例(31.5%);自理能力:能自理 90例(43.7%),部分自理 81例(39.9%),完全不能自理 35例(17.0%)。
2.2 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 206例住院老年慢性患者中,存在心理异常患者115例(55.83%),其中焦虑患者 53例(25.73%),抑郁患者114例(55.34%),焦虑和抑郁并存者52例25.24%。老年住院患者抑郁与焦虑程度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老年住院患者抑郁与焦虑程度分布情况
2.3 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接受心理评估情况 将206例老年患者分别从抑郁和焦虑程度进行分析,了解老年慢性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心理评估态度的情况,见表2。
表2 不同抑郁、焦虑程度老年住院患者对接受心理评估和治疗的态度
3 讨论
3.1 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分析 本研究显示,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存在心理异常的为55.83%,其中抑郁患者占55.34%,比孙菲等北京市城乡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对抑郁症状发病率的研究结果[2]要高一些,且明显高于北京市老年人抑郁发生率。老年慢性病患者受病程时间长、疾病种数多、发病次数多的影响,疾病造成长期的身体功能障碍,导致老年人自理生活功能的减退,社会和角色适应能力下降;而且慢性病一旦形成,药物治疗往往只起到缓解病痛和延缓病程的作用,难以根治,使得心理卫生状况减弱,从而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这与陈先华等的研究结果相似[3];另外住院的老人缺少与外界沟通,离开家庭和熟悉的群体,改变了原有的生活规律和习惯,从而导致一些老人心境或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及乐趣丧失,甚至悲观厌世,经常陷入在悲伤、焦虑、无助、绝望等情绪状态中,这些消极的想法会使患者以悲观绝望的态度看待未来,从而引发抑郁和焦虑,因此,密切观察并及时评估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十分必要的,以便及时发现其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3.2 老年慢性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心理评估及治疗的态度分析 本研究表明,在206例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中,有38.83%的老年患者拒绝接受心理健康评估,且被医生告知存在心理问题就医的人数比自己发现心理问题就医的人数高21.84%。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患者对抑郁和焦虑障碍的认知程度较低,缺乏心理卫生知识,大多数只听说过这种疾病,并不了解早期就诊的重要性,延误早期心理干预,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有研究显示,首诊于综合医院的临床各科,有高达80.6%的患者是在躯体症状相当严重时才第一次就诊,并知道什么是抑郁症以及抑郁症的早期临床表现。其次,也可能与个人本身对疾病的应对方式有关,相对于一般人群,老年人的消极应对增加而积极应对减少,说明老年人在处理各种生活事件[4]、转化消极情绪等方面的能力减退,对外界环境的耐受性及适应力下降。
调查中还显示,患者在同时伴有心理和慢性病时,只选择治疗慢性病的患者为37.3%,这表明老年住院患者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不够,单纯的治疗慢性病而忽略了心理症状,没有意识到心理疾病同样作用于躯体,不能正确区分躯体症状的归因,给自己带来的危害,严重影响疾病的愈后和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呼吁基层卫生部门、各种老年护理机构应主动采取措施,早期进行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评估,早期识别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制定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并进行干预和治疗,防止和降低老年抑郁焦虑障碍给老年人身心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
〔1〕 陈利民,张美兰,官尚红.论健康生活方式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25(5):317-319.
〔2〕 孙 菲,汤 哲,刘富荣,等.北京市城乡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对抑郁症状发病率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8.29(3):283-287.
〔3〕 陈先华,卢祖洵.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状况及其对生活功能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7B):19-22.
〔4〕 季建林,张虹.抑郁症躯体症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16(9):605-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