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与信任的关系
2015-01-01孟卫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系
孟卫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系
情感与信任的关系
孟卫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系
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会自然产生各种情感关系,因此社会交往是一种情感互动过程。人与人情感的相互依存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本特征。信任可被视为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的一种情感认定性。人与人在互动过程中,达到相识相知的过程,也是相互信赖相互喜欢的过程。
情感;信任学;交往
一、情感
关于情感的定义各个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因为现在有多种研究视野关注情感,可以说有多少种研究取向,就有多少种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历史学家史华罗提出:“情感是人类集体意象的反映,通过人类行为得以表达,并将人类行为合理化。因此,情感是与特点社会的独特文化密切相关的一种社会现象,情感既由特点社会的文化所塑造,又反过来影响特点社会的文化面貌和文化进程”。
社会学对情感进行研究时都不太注重给情感明确的定义和界限。从社会学视角来看,情感包括以下成分:(1)关键的身体系统的生理激活;(2)社会建构的文化定义和限制,它规定了在具体情境中情感应如何体验和表达;(3)由文化提供的语言标签被应用于内部的感受;(4)外面的面部表情、声音和副语言表达;(5)对情境中客体或事件的知觉与评价。然而,情感出现时,并不必然意味着这些成分同时存在。例如,有时,无意识的情感记忆可以激活生理系统而人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情感反应;有时,人们还会抑制他们的情感被唤醒,使自己不体验到这种情感或者是不让他们发现。
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会自然产生各种情感关系,因此社会交往是一种情感互动过程。人与人情感的相互依存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本特征。社会情感关系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
(一)社会性。人际情感交往本质上是社会的,是通过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属性。人们的社会关系多种多样,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还有情感关系。情感关系就是社会结构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社会情感关系不是一种独立的关系,它是嵌入在血缘、地缘、姻缘、业缘等关系之中的。从宏观的层面上,则嵌入在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伦理关系之中。
(二)选择性。选择性是指与哪类人建立情感关系。社会情感关系的建立遵循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原则,人们往往与处于相同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中的人“情投意合”,情感互动较多。帕森斯把“情感性与中立性”作为人与人互动关系的一对基本的“模式变量”。也就是说,情感投入互动关系的多少是一个变量,投入多,则关系处于情感性一边,投入少,则关系处于中立性一边,这决定了人们行动的情感价值取向。
(三)倾向性。一般可把情感关系分为表达性与工具性两类倾向。表达性的情感是指一种自然而然地真诚表露的情感,而工具性情感则是为了获得某种利益,而给予对方的情感。在表达性情感关系中,情感是作为一种价值意义来追求的。情感本身就是目的;而在工具性情感关系中,情感仅仅作为换取自己想要利益的一种手段。两种情感关系所遵循的规则有所不同:表达性情感正向情感强,遵循的是“需求法则”,即按照双方的真实情感需要情况来建立情感关系;至于工具性情感.其感情强度呈中性或弱性状态,但情感义务清楚。交往遵循“公平法则”,付出情感是为了从对方那里获取一定的利益或回报。
(四)功能性。社会情感关系具有结合性和分离性两种基本功能。结合性情感表现为热情、友谊、喜炊、亲密、爱恋等,程度不同地带有相互吸引的特质;分离性情感表现为冷漠、嫌弃、厌恶、憎限、敌对等,程度不同地带有相互排斥的特质。前者对社会起整合作用,后者对社会起分化作用。
(五)程度性。从情感交往的密切程度可分为强关系与弱关系,又称首属父系与次属关系。社会关系可划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这种划分是基于互动频率、感情强度、亲密程度和互惠交换四个方面的尺度。他把熟人朋友关系看作强关系,把一般的相识看作弱关系。如果把两者的投入作个比较,强关系所需要的上述四个方面的投入自然是远远大过弱关系的。在我们前面的调查分析中,我们看到,即使在强关系中,也有不同的层级,如对爱情、亲情、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评价,从而有不同的对待。人与人社会情感交往可分为普通交往、亲密交往、敌对交往等,具体表现为泛泛之交、知心之交、忠年之交、嫉恨之交等,这都表明社会情感关系的能量交流有程度上的差异。
二、情感与信任的关系
信任和风险属于感觉,而非情感。感觉是最简单的认识活动过程。感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形式,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形式,它们都属于感性认识的范畴,是为大脑提供复杂认知和加工的材料。信任是一种感觉或认知行为。而情感可能会影响到那些认知的形成,也可能影响到信任的最终精神状态,但是情感和信任并没有共同之处。在研究经济和社会的文献中,信任和情感有时被错误地混为一谈,因此及时做出这种区分很有必要。科尔曼关于信任和风险的讨论明显将它们同行动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即使情感会嵌入到行动之中。科尔曼认为,信任是我们在对既往行为知晓的基础上做出的对“未来的赌注”,我们和他人的内在心智与过往经验决定了不同情境下我们对风险的评判。在信息缺失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根据微乎其微的信息甚至没有信息做出决定。
信任可被视为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的一种情感认定性。人与人在互动过程中,达到相识相知的过程,也是相互信赖相互喜欢的过程。信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维度。信任不仅对个人,而且对社会及其共同体都有重要的功能。首先,人们之间合作的前提是基于相互信任,就像什托姆普卡所说的那样,“信任是合作的情感基础”。现代社会分工所造成的任何工作群体,都必须通过相互信任来完成系统的、整体性的任务;构成产品的每一个零件都是一种信任的契机,团队精神就是信任情感所凝结的特殊氛围。其次,信任是社会政治机制运转的润滑剂,社会政治机制的“合法性”源于由下至上的公众信任,取信于民是维持统治权威的情感基础。再次,信任还是文化资本、社会资本至关重要的组成元素。人与人之间的彼此相互信任,是受一定社会条件制约的。信任既是一种外在的理性制度,也是一种内在的情感道德。信任对被信任者来说,是一种内在良心的承诺,这是一种情感自觉;对信任者而言,则是基于对人性善的深信不疑,这是一种情感自愿。外在的诚实守信制度和道德价值观念必须内化为人的良心,才能真正为信任奠基。唯其如此,这就需要情感到场,信任与情感相关性较强。在信任情感的运用上,还受到个人因素的制约。信任总是相对的。首先,每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的不同,所拥有的信任社会资本的多少也不同。一般来说,社会地位越高,拥有的资源越多,就越能够获得较多的信任,也易于有信心信任他人。其次,个人价值观和对社会看法直接影响人们的信任感情。个人对个性、对社会的认同度高的人信任度也高。另外,家庭背景、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经济能力以及职业、年龄、婚姻状况等得差异也会影响人们的信任情感行为,导致信任情感行为的差异。
社会生活既有可预测性也有不可预测性。社会和情感生活的一些方面是被设定或被预期的;而另一些方面则是出人意料的。人与人情感的相互依存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本特征。社会情感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相悦或相斥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人们情感上的爱恨情仇、亲疏远近、个体对他人的情感倾向及相应行为等。社会关系的形成包含着认识、情感和行为三种因素的作用,其中情感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制约着社会关系的亲密程度、深浅程度和稳定程度。人与人交往的双方不是无生命的物体,而是具有复杂情感的高级动物。人与人相处是最惬意意的。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会自然产生各种情感关系,因此社会交往是一种情感互动过程。
[1]Granovetter. Economy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 [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volume9l,1985.
[2]彼德·布劳,孙非、张黎勤译.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
[3]Zucker, L.G.1986,“Production of Trust:Institutional Sources of Economic Structure, 1840-1920”,In B.M.Staw & L.L.Cummings(Eds.),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8. Greenwich, CT:JAT Press.
[4]福山,李宛蓉译.信任——社会关德与创造经济繁荣.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8年.
[5]Lewis,J.D.&Weigert,A.1985.”Trust as a Social Reality.”Social Forces.Coleman,James S.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
孟卫军(1972-),男,湖北武汉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讲师,从事社会信任、就业失业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