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与阐释尺度

2015-01-01黄向荣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大陆桥视野 2015年20期
关键词:尺度国学文本

黄向荣/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与阐释尺度

黄向荣/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国学经典是包含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性原创著作,其教育价值在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修身养德,立身做人;弘扬民族文化,坚守民族精神。在开展大学生“经典阅读”通识课时,应从历史、现代和辩证的维度确立经典阐释的尺度。

国学经典;教育价植;阐释尺度

国人对抗强势的、以普世价值而目出现的西方文明的利器,如今己成显学。各高校都把“经典阅读”作为大学通识课程的重要内容,并拟定了阅读书目,采取多种措施组织研读,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研读国学经典还没有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对经典的阐释也缺乏基本的规范。因此,如何认识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如何把握经典阐释的尺度与方法,是大学生经典阅读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

一、理性认识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

对于“国学”的定义,可谓众说纷纭。但目前学界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的总称。所谓“国学经典”,就是指“国学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原创著作”。国学经典中包含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内容,对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功利化和实用化是目前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弊端,这也导致很多大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对传统经典知之甚少:不知道何谓“经史子集”,不知道何谓“四书五经”,不知道何谓“诸子百家”,缺乏基本的人文素养。国学经典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积淀,其中蕴含着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和文化资源。对国学经典的阅读和学习,一方而可以使青年学子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真正认同传统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另一方而也可以使青年学子从中汲取营养,春风化雨般地滋润他们的心田,从而提高个体的人文素养,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

(二)修身养德,立身做人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国学经典的教育作用也主要体现在修身做人上。如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学经典,其“仁爱”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仁爱既是一种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又是一种十分可贵的道德精神”川,至今仍闪耀着人类普遍意义的光芒。儒家教育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名君子。儒家经典中对君子人格有很具体的描写:好学善问、严以律己、慎言敏行、温厚宽容、见利思义、崇德向善、勇于改过、安贫乐道等等。君子人格的形成,需要不断进取、不懈努力,这与大学生研习国学经典的目的是一致的。国学经典不是习题集,不是看完就可以扔在一旁的,它需要反复咀嚼,不断与学习生活的实践相结合,时刻反思,日渐完善。经典阅读有助于人心人性修养的提升,是实现国学经典修身做人的教育价值的重要途径。

(三)弘扬民族文化,坚守民族精神

国学经典对于我们来讲可谓是先天性的、与生俱来的,如同一个人的遗传密码,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它是不可选择的。国学经典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基因,你只能接受它、呵护它。所以,我们主张对于国学经典,应保持恭敬、诚恳、宽容和鉴赏态度,去解读、领略、学习和传承。正如樊浩先生所言:“传统,尤其是源头性传统,因其不可‘解释’,首先应该是人们认同的对象,而不应该也不可能是理性反思的对象。这种对民族传统以一种温情的态度予以体认,就是对民族精神的坚守,这应成为现代人基本的文化共识。只有从这一共识出发,我们才能在古典智慧的观照下追寻现代性问题的解决之道。

二、以多维的视角确立经典阐释的尺度

经典阐释是现代人与前贤的对话活动,我们主张秉持历史主义的态度,既对作品的意义进行解读,同时也对作品的“无意义”进行合理的阐释。我们拒绝那些抛弃文本的随意解读、任意发挥,必须为经典文本确立一个“合法阐释”的边界。

(一)用历史的尺度阐释经典

第一,通读元典。“文本”是阐释构成的基本要素,没有“文本”自然也就没有所谓阐释的问题。考之当下的经典解读,学养深厚、考据严谨扎实者凤毛麟角,功底浮浅、人云亦云者众。古人治经,有一种解读方法叫互证法,值得当今学人借鉴。如以《论语》来解读《论语》,以《老子》来还原《老子》的方法,避免了断章取义和望文生义。因此,通读元典是提高阐释水平的基本路径,也是阐释的基本维度。

第二,通晓阐释史。要确立经典阐释的历史维度,很重要的一点是知晓中国学术和思想发展史。就儒家元典阐释历史而言,汉代经学和宋代理学是两座高峰,董仲舒和朱熹分别是这两座高峰的关键人物。读懂了汉代经学和宋代理学就大致读懂了中国经学阐释的历史,读懂了董仲舒和朱熹这两位大家则基本明白了中国经典阐释的方法论。一个缺少史识的经典阐释者,难免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只有通晓中国经典阐释的历史沿革,才能洞见经典的来龙去脉,才可以烛照个人视野的盲区,探寻到经典最真实的教育价值。

(二)用现代的尺度阐释经典

克罗齐有一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以此比拟经典阐释活动,亦可以说:一切经典阐释都是当代阐释。经典阐释的现代尺度既非对传统的因循沿袭、亦步亦趋,也不是对传统的彻底否定、全而颠覆,而是寻求与传统的积极对话。这种对话的前提是对经典的充分理解和尊重。我们无法为当代人的现代阐释设置上限,但却可以为一切信马由疆式的过度阐释设置一个拒绝的边界。

第一,拒绝曲解。经典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大浪淘沙后留存下的伟大作品,很多文本记载的是我们先民早期的“族群记忆”以及整个人类共同而临的永恒的生存问题。很多曾经困扰我们祖先的问题,今天同样困扰着我们。正是这些展现了先民们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经典文本,为读者的个性化阐释提供了可能和凭借,但也导致了经典常常被曲解。为此,一方而我们要拒绝戴上“有色眼镜”,即不能贴上政治的、阶级的、宗教的标签去解读文本;另一方而要防比用“上纲上线”的方式猜度文本,我们主张用平等的、历史的态度来解读。

第二,拒绝媚俗。经典重读、重释、新解是每个时代都不可避免的,这正是经典永久生命力的体现。我们不应反对经典的通俗化,但应拒绝经典的媚俗化。经典的通俗化意在巧用现代人的观念、技术打通走近古典文本的道路,比如经典的卡通化,采用新颖的结构、炫目的画而、通俗的语言,降低了获取古典知识的门槛,拉近了读者与经典的距离。而经典阐释的媚俗化,则是市场经济时代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对经典的侮辱,比如时下有人为了迎合部分读者的口味,所写的新解古典诗词,只见风月不见情怀,只言揭秘不言诗意,对这些我们应嗤之以鼻。

第三,拒绝恶搞。在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以历史、经典为恶搞对象的影视、网络作品大量出现,它们通过戏谑经典、冒犯权威、襄读神圣而获得一种低俗的狂欢化效应。尽管经典可以常读常新,正如卡尔维诺所言:“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世界现实是多样的、多刺的,而且层层叠叠,就像朝鲜蓟。对我们而言,在一部文学作品中,重要的是可以不断地将他剥开,像一颗永远剥不完的朝鲜蓟,在阅读中发现愈来愈多新层而。”川但是,经典的多元化解读不能“无边界”,文本的“不确定性”绝不是“无底线”,那种恶搞经典,消遣历史的恶作剧,是对经典的扼杀,是对庄严崇高的放逐。

三、结语

国学经典是我们民族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一批大仁、大义、大智、大信、大勇者留给炎黄子孙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遗传密码。而对这个我们民族独有的、不可复制的精神资源,我们唯有怀着敬畏与谦卑的态度,秉持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心境,确立多维视角的阐释尺度,发挥其恒久弥新的教育价值。

猜你喜欢

尺度国学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垂”改成“掉”,好不好?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宇宙的尺度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9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