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子和无影灯
2015-01-01林波
文|林波
尺子和无影灯
The Ruler and The Shadowless Lamp
文|林波
林 波
Bo.lin@wtoguide. net
通常,我们会用尺子来形容标准,因为我们相信,有了尺子的客观丈量,我们能对事物得出客观的认识。
回首2010年的ISO 26000:《社会责任指南》 国际标准出台时的欢欣鼓舞及后来的疑惑,我们会发现,即使尺子本身很完美,如果企业不用,尺子将悬挂墙上,成为纸上兵法。5年后,我们迎来了中国自己的社会责任国家标准——GB/T 36000《社会责任指南》国家标准,毫无疑问,这将是国内社会责任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但这把尺子,会悬粱而挂还是切中要害?人们不由得在心中画了个问号。
据ISO 26000、GB/T 36000专家组成员、本刊副社长殷格非回忆,在参与制定ISO 26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许多CSR同仁当时的质疑是: 能制定出来一个适用全球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标准吗?经过全球几百位专家5年多时间的努力,ISO 26000于2010年11月发布了。但是几年下来,由于各种原因,ISO 26000似乎并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和运用。于是,在参考ISO 26000制定社会责任国家标准时,大家的关心却变成了:社会责任国家标准会不会像ISO 26000一样,也不会得到那么多组织的重视和普遍使用呢?
对此,殷社长给出的答案是:“社会责任国家标准有六大作用:统一概念、彰显共识、共同准则、共性主题、普遍方法、有机运用。”(详见本期封面文章之《厘清共识——如何理解社会责任的国家标准》)
抚今追昔,当年ISO 26000中国专家组成员、人保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原副所长张峻峰也感慨万千:“26000标准是多方博弈的产物,26000没有写入的内容,并不等于不是社会责任或者不重要。例如,在26000起草过程中,曾有人提出应该增加减贫的议题,但由于会场没有专家当场表示支持,减贫动议竟成废案。”“所以,我当时建议制订我国国家标准若以26000为基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帮忙不添乱,二是做减法不做加法。”(详见本期封面文章之《社会责任标准漫议》)
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陈元桥看来,GB/T 36000的正式发布实施,将为我国下一步实质参与 ISO 26000的修订并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标志着我国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工作成功转入国家标准实施阶段。(详见本期封面文章之《我国社会责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将ISO 26000束之高阁,中国铝业公司研究室副主任赵秀富就用手术台上的“无影灯”来形容ISO 26000在中铝的重要作用,因为“可以360度无死角地发现企业管理中的漏洞,为企业找到完善和提升管理效能的着力点。”
无论把社会责任标准看作尺子还是无影灯,对于企业来说,都将统一社会责任标准的语境,为企业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最终,必将推动全民责任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