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路企业内控现状及重构的研判

2015-01-01王倩

财会学习 2015年22期
关键词:铁路制度企业

文/王倩

铁路企业内控现状及重构的研判

文/王倩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和手段,更是帮助现代企业有效防范风险、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我国的铁路运输企业具有较强的公益性、网络性特征。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存在着政企不分、职权不清的问题,特别是内部控制方面更是存在内部控制环境差、执行效果差的现象,这些问题与缺陷严重影响了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本文将就目前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构提出建设性意见。

铁路企业;内部控制;现状;重构;策略

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建立的以风险管理理念为基础的内部控制体系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内部控制就如同现代企业发展的根基,根基不牢固,即使是再完美的建筑物也无法长期存在。2009年7月1日,我国铁道部率先在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太原铁路局、中铁集装箱运输公司、中铁货运输责任有限公司、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等铁路运输企业中建立起内部控制体系。铁路运输业作为我国的大型国有企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很多方面已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的总体管理水平并不高、资金运行效率低下、大量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分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铁路运输企业正面临着跨越式发展,面对国内物流行业的激烈竞争以及经营环境的飞速变化,使得我国铁路运输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冲击。铁路运输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苦练内功,从企业的内部控制着手,为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腾飞再创辉煌。

一、铁路企业内控现状

(一)政企不分

目前,由于组织构架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出现政企不分、职责不清的问题。管理层简单地将内部控制等同于内部会计制度,认为应由财务部门牵头建立内部控制。若以财务部门为中心来设计内部控制,不仅层次低、视角狭窄,且缺少其它部门协同参与,欠缺控制流程和控制手段等要素,更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取得良好效果。在现实操作运用内控制度时,以层层行政审批来替代内控流程,政府部门气息严重,官僚主义作风泛滥,工作效率非常低下。

(二)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现代企业的组织构架主要包括: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责权分配机制、科学的机构设置等内容。而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则不仅是保证企业进行科学决策的基本前提,还是保证现代企业在其经营发展过程中良好的运行效率的基本环节。目前,我国各铁路局中的副局级以上的干部都属于部管干部,企业每年都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在会议上专门设立了一项议程:即对企业的领导干部、领导班子中的成员进行民主评议。这主要是由企业的职工代表完成的,对于评议的结果要采取量化打分的形式对领导干部进行排名,这一议程主要是对企业的领导干部的行为进行监督。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其治理结构中仍然沿用“老三会”(党委会、职代会、工会),厂长具有经营决策权,是企业的核心。虽然有的铁路运输企业根据《公司法》的具体要求建立了“新三会”,即: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但是,企业最终还是直属于我国的铁道部(现铁路总公司),并未同传统的“老三会”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在铁路运输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中,基本都是领导一个人说了算,对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做出决策,工会、职工代表大会成为一种形式主义、摆设。另外,由于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企业的管理人员出面过多的对执行情况与结果进行干涉,导致很多铁路运输企业出现不按规定执行、权力凌驾于制度之上的情况。

(三)内控尚未形成体系

目前,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内部控制制度不成体系、杂乱无章,内部控制执行存在较强的随意性、片面性、主观性,并未形成完整的、系统的内控体系。虽然最近几年加强了有关内控方面的制度建设,但主要建设的侧重点局限于控制活动和控制手段等方面,忽略了环境方面对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影响。例如:企业文化、企业发展远景和理念等方面严重缺失。

(四)铁路运输企业缺乏发展战略规划

当前, 铁路企业长期受传统思想影响,“铁老大”思维惯性仍然存在,长期享受垄断市场带来的稳定收益,对于市场环境的变化缺乏整体性应对策略;在既有市场萎缩,而物流行业竞争惨烈的环境中,缺乏对自身的市场定位,缺乏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导致企业整体经营出现盲目性、短期行为严重。

二、结合“国企改革指导意见”,重构内控体系

(一)完善并制定出铁路运输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

铁路运输企业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因此,必须尽快出台铁路企业改革的顶层设计,为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制定出长远的规划。另外,还必须加强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内控环境建设,这不仅是保证铁路运输企业内控活动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还是进行其他内控活动的基础。优良的内控环境中,企业的管理者才能自觉的、积极地从前期、中期、事后等全方位对控制体系进行设置。

(二)实现政企分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铁路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铁路运输企业务必实现政企分开,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使铁路运输企业能够尽快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形势。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路局直管站段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铁路局级管理的层次、管理的幅度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例如:分局的全部撤销,从整体上看,减少了一个管理层次,由过去的三级管理变为二级管理;为了更进一步的优化生产组织,很多铁路局对站段进行了合并。经过这些改革,无论是铁路局机关还是各基层站段的组织结构都发生了变化。

(三)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明确企业决策层、执行层和监督层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权利与义务,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淘汰“老三会”,充分发挥“新三会”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核心地位。

(四)加强铁路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完善

铁路运输企业的现有制度繁多,部门与部门之间制度存在重叠的情况,而且,部分内部控制流程冗长。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应结合企业的业务特点,重新梳理或设计现有内部控制的各项制度,精简业务流程,建立相应的权责制度,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执行者的绩酬、晋升相挂钩。各级领导干部应身体力行,带头执行各项制度,杜绝“领导干部违规是创新,员工违规是违规”的现象发生,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严肃性。以财政部“内控指导意见”为蓝图,全面清晰地搭建铁路企业内控制度,涵盖企业所有层面和细节。

总之,铁路运输具有安全程度高、运输速度快、运输距离长、运输能力大、运输成本低等优点,且具有污染小、潜能大、不受天气条件影响的优势,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运输所无法比拟的。因此,铁路企业只有在以上几方面加强管理,才能不断地完善与提高铁路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使各部门更好地发挥监督、管理、协调、规范的作用,保证铁路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为铁路企业大规模地发展提供保障。

[1]王双,赵毅.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述评[J].会计之友,2013(12):87-91.

[2]方敏,牛红琴.企业内部控制理论根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4(10):46-45.

[3]阳运国.完善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21).

(作者单位:上海铁路局南京站)

猜你喜欢

铁路制度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