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01-01赵寅
文/赵寅
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赵寅
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自我管理及约束机制,是企业自身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从生产经营出发,根据自身需要,严肃财务纪律,健全内控体系,改善其自身经营管理及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根据内部审计的各项职能,提出了如何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结构、扩大内部审计范围、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及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问题,构建内部审计的新模式,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能够使企业健康、良好的经营发展。
内部审计;独立性;新模式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近几年,审计已成为我国一个热门话题,在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中,都有一个由政府机关审计、民间(如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等)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所组成的较为完整的审计体系,这三种审计各司其职,共同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关卡,能使企业各管理层明确各自的权限及责任,有利于及早发现问题,消除隐患。企业的内部审计作为内部审计重要组成部门,是管理层的重要内控手段,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对企业生存和经营发展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只有企业管理工作始终在规范化的道路上进行,才能保证企业效率断提高。
二、内部审计的含义
单位内部配备专职的审计人员成立独立的审计机构,根据有关制度、法规,采用一定方法,对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和各项经济活动的效益性、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检查,作出建议、提出报告的一种监督活动。
我国内部审计是指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人员,对其财务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内控有效性以及企业的经营活动效果、效率等开展的评价活动。政府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以及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当今并列的三种审计种类。
三、内部审计的职能
内部审计职能是企业内部审计其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其职能反映出内部审计的本质。内部审计是为实现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要求,为企业生产经营目标服务。内部审计人员为防止本单位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通过对本单位经济活动以及财务收支情况等,对本单位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等进行审计,加强防护措施,保护合法、抑制非法。
(一)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
督促、监督企业有关经营管理者是否忠实履行企业经营发展经济责任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无论是传统审计,还是现代审计,其职能都是经济监督,同时借以稽查损失浪费、揭露违法违纪、查明错误弊端,追究经济责任,都具有防护作用、制约作用及对企业的管理、控制职能。
(二)内部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
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是指对被审计企业的各种财务收支情况及其他经济活动进行评价、检查,以便衡量、确定其所产生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正确,所反映的财务活动和其他经济业务活动信息是否能够为信息使用者所参考,以财经法规及制度规定为依据,监察和督促其被审计单位在正常的轨道上、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其经济活动。
(三)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
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包括评定和建议两个方面。例如,审计机构通过对被审计企业的审计活动,评定其各项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可靠,评定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决策、计划、方案是否科学先进,评定其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评定被审计企业各项资源使用是否有效合理、是否切实可行并贯彻执行等;根据这些评定结果,对被审计单位提出改善其经营管理的可行性建议,总结经验,肯定其成绩并指出问题,以提高效率、增加效益。
(四)内部审计的鉴证职能
审计的经济鉴证职能,是指审计机构和人员确定其被审单位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是否公允、真实、合规、合法,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账薄、报表等会计资料进行查看和验证,并出具审计报告,以便为审计的授权人或委托人提供相关审计信息,使其信息能够为使用者使用的一种职能[2]。
四、构建内部审计新模式
(一)重塑内部审计工作环境,再造内部审计新流程
内部审计部门只有按照规定的职权办理,不受其他各项权利干涉,才能保证其开展的审计工作能够按照相关职能执行,所以无论企业开展何种审计工作,其关键都在于是否能够独立的进行。相比于国家审计和民间审计,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实施效果主要依靠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力大小以及企业管理者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所以,其部门在企业中一定要具有较高的地位,才能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在所构建的新模式中,内部审计隶属于审计委员会,同时又接受管理层的领导,使得内部审计部门更接近经营管理层,能直接为经营决策服务,同时,又由于内部审计的直接领导者地位在公司较高,内部审计在开展活动时将更加独立,从而更好的发挥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二)不断完善内部审计范围
1.完善企业采购与付款环节的内部审计
企业应建立对采购与付款环节的有效控制:需求部门在提出需求计划时,经专业技术部门研讨后,由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对供应商资质、信誉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确定合格的供应商清单以确保购进物品的质量。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部门,应根据实际需求准确、及时地编制需求计划,同时向财务部门报送相关的财务预算。采购计划应结合库存和在途情况,根据企业发展目标的实际需要,科学安排采购计划,防止采购过量或不足。
2.完善销售和应收账款的内部审计
(1) 完善对销售合同的审计。在对销售合同审计时,应充分发挥内审的事前审计职能。审查企业在订立销售合同前,是否充分考虑到企业风险,充分了解客户的信用情况,保证资金能按时收回。在重大销售业务制定时是否指定专门人员与客户进行洽谈,明确销售价格、收款方式、各自的义务等相关内容,对合同进行专业的评估,相关资料是否完整、准确。
(2) 完善应收账款的管理与款项的审计。评价一些相互制约或不相容的岗位是否执行分离控制情况,确认收款业务、销售业务以及坏账核销的审批等与企业应收账款记录的职责相分离执行情况。其次,定期评价应收款项是否可以收回,是否运用恰当的比例和方法计提坏账准备,是否定期清理欠款,是否有定期向往来客户发询证函,是否定期做账龄分析等[3]。
(三)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1.优化内部审计机构的专业配置
现代内部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中不仅要有财务审计人员,还要有法律、计算机、经济、管理、工程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在取得专业资格上应有“五师”组合配备,即会计师、审计师、经济师、工程师和律师等五方面的专业人员。
2.岗位轮换
企业应开展财务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岗位轮换等措施,建立合理的内部审计人员流动机制。内部审计各岗位之间、内部审计人员与其他部门人员进行交流,有利于换位思考,提高员工对各项工作的掌握程度,培养员工的综合能力。
(四)建立内部审计质量保证体系
1.制定并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确定审计部门的目标、范围、权限和职责,制订符合企业情况的内部审计章程,确保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威,确保内部审计能够按相关准则正确履行其职能。
2.审计计划符合企业战略发展
内部审计部门要求内部审计的立项和工作资源的配置,在确定企业年度工作计划时,都要体现服务于企业年度生产经营战略的宗旨,为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执行和实现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保障,通过交叉审计、平行审计、垂直审计等方法,与所属成员企业联合开展审计立项,直接将重要战略业务单元确定为审计对象,或将监察风险管理机制和内部审计机制覆盖到企业全部战略性业务单元和战略性组织。
五、结论
内部审计在促进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内部审计进行研究,系统地研究了企业内部审计,结合国内外关于治理企业内部审计的研究成果,分析当前内部审计所存在的问题,并以这些问题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企业治理内部审计的措施。
[1]张锦英.关于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与控制舞弊的思考[J].时代经贸,2014.
[2]阮先桃.论国家审计在依法行政监督机制中的定位[D].湖南:暨南大学, 2005.
[3]李越.ABC公司内部审计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 2009.
(作者单位:唐河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