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及其优越性
2015-01-01施双莉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施双莉/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及其优越性
施双莉/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章通过正确区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严格界限,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关联,总览突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事经典,从而进一步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优越性
一、“特”的界线
(一)与资本主义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所实行的是经济上私有制为主体、政治上代表资产阶级统治权益、文化上集中表现为个人主义的体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实行的是经济上公有制为主体、政治上代表无产阶级统治权益、文化上集中体现马克思先进与中华民族优秀相结合的体制。
两者孑然不同,是最根本的界限。
(二)与传统社会主义
前苏联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不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忽视人民群众利益,固守僵化,改弦易帜;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既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这把“尺标”,更坚持中国具体客观实际这块“布料”,尊重规律、尊重实际、尊重民意,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力制宜,让“尺标”运用得最优、“布料”发挥得最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品”实现得最优。
两者迥然不同,是最严格的界限。
二、“特”的关联
从微观角度,在内外关联上: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一个“中心”是两个“基本点”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中心”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立场;“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的最高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实践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路,是执行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其内容中邓小平理论奠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命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气息;科学发展观升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权社益。它们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创新发展,是国家、社会、集体、个人活动的思想与行为指南,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引路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瞭望塔。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源头上、核心上保障和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严肃权威与至高地位,它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护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驻防。
(四)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从内部分析与外部综合来看,都是相互关联的,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历史实践,即根源于并且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历史实践。
三、“特”的经典
从宏观角度,在实事经典上:
(一)世情之特
历史长卷虽有前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先河,却没有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能够成功的、成熟的、长久的经营的先河。“社会主义”这枚邻家“种子”,迟迟收获不了一枚“理想的果子”,甚至“植株体”也开始病黄焦萎。中国革命“大网”披沙拣金,甄选了这枚邻家“种子”,再握瑾怀瑜侧看之时,邻家却已是“风雨摇坠”,空无耕耘浇灌之言谈。
“特”的经典之一:放之国内,无先例;放之国外,无先河。
(二)国情之特
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封建的社会性质被打破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确立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这其中109年间,中国处在一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这种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就进入更先进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马克思称作“跨越‘卡夫丁峡谷’”式的社会形态更替。在断裂衔接之上,中华民族的崛起不容迟疑,中国人民的富裕不容压抑。
“特”的经典之二:上承跨越式的薄弱根基,过渡低谷式的瓶颈迷局,下启爆发式的新兴意志。
(三)民情之特
中国是一个5000年文明的传承依托,13亿人口的资源大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地域辽阔。内部地理间地形地势多变复杂,56个民族间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区域间社会面貌发展水平不一;外部2.2万多公里陆地边界线,与周边15个大小国家接壤,与各洲无数大小地区来往,其中受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不同因素、不同程度、不同水平的制约影响,给中国国家权益维护、国家日常管理、国家外交行动,都提出了规模宏大、历程艰巨、风险难料的历史任务和历史考验。
“特”的经典之三:庞大人口现实,问题层叠僵滞,化劣势为优势。
四、优越性体现
(一)更强的科学性、先进性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它批判吸收前人优秀思想成果、总结人类历史经验,为人们观察和分析事物、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种崭新而深刻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还是先进的方法论,其理论拥有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其真理来源于实践又被实践所检验。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比以往任何主义都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先进性。
(二)更快的效率性、效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开创的,最具代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面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速运转,一面又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效率办成事”的政治经济优势。
(三)更浓的服务性、人文性
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先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邓小平理论中,其延伸的“三步走”战略与小康社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方方面面彰显着为人民服务,点点滴滴折射着为人民情怀。
(四)更好的公平性、监督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关系,防止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具有更强、更高、更严的监督性。
(五)更大的团结性、和平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思想文化,有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着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华儿女以共同的理想凝聚力量、以崇高的精神鼓舞斗志、以优秀的道德培育社会风气,立足于中国的根本利益,立足于世界和平发展的音律,使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维护和平,共促发展。
(六)更多的创造性、创新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中国山川日月,创作更适时适势的篇章;根源中国群众百姓,奏响更益地益人的乐章。历史向前、形势发展、社会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将有更广垠的书写时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也将有更广袤的拓展空间。
[1] 梁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概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2] 张雷声.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统一[J].高校理论战线,2013,01∶4-9.
[3] 马程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方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施双莉(1991.4—),女,湖北襄阳人,沈阳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