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对策研究

2015-01-01董鸿儒姚秉琪

市场周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京津冀区域空间

董鸿儒,姚秉琪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对策研究

董鸿儒,姚秉琪

在最近几年,北京、天津、河北地区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伴随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两市一省加强合作和区域协调发展呈现良好势头。目前,由于先后召开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城镇化工作会议,推动三个地区协同发展,建立京津冀城镇空间发展的新格局,特别是重新构建地区功能,成为地区共同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文章以河北、天津、北京协调发展的趋势为基础,根据相关的京津冀地区规划方面的研究材料,归纳借鉴了外国首都区域城镇空间发展的规律,建议构筑京津冀一体化空间的新格局。

京津冀一体化;国外经验;新格局

一、京津冀一体化背景

(一)京津冀概况

京津冀由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三个地区构成,下辖面积约21.7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2012年,拥有1.07亿人口,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8%;GDP 5.7万亿,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1%左右。京津冀是我国第三大城市群,是北方最大的经济区,发展程度最高,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在亚太地区中实力很强,并且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历史上,这个地区是保障首都实现其功能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三个地区的合作将不断加强,互相之间日益密切,在编制区域规划和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合作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区域协调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二)京津冀成为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最重要的战略载体

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经济和政治的重心加快向亚太地区转移,我国急需具备创新能力强、国际影响大、能够聚集高端国际资源的世界级城镇群,带领国家经济发展方式完成转变,成为具有对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经济支配能力和参与国际分工能力的核心区域。

京津冀地区在我国,属于综合实力强和具备发展活力的区域,其承担国家门户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北京的世界影响力正不断加强,在世界事务中的话语权和交际能力的提升。依托首都北京的国际地位、极强的创新能力、聚集了大量高端人才,天津良好的港口基础以及河北各种资源方面的优势,拥有了参与国际竞争的条件和基础,它可以承担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历史使命,承担更多全球事物的管理。

二、典型首都地区空间发展经验借鉴

(一)发达国家首都圈空间演化呈现“分圈层拓展、沿轴带聚集”的基本规律

一是50公里范围内为首都圈核心圈,是首都职能、国际化职能主要拓展区域,空间呈圈层拓展。

二是50~300公里范围为首都圈影响地区或世界级城镇群,是支撑性地区,依托主要交通通道串联产业基地、专业化职能城市、休闲旅游区、大量郊野游憩空间等形成发展轴带。

三是为保障不同圈层、轴带功能有序发展和生态空间保护,大多采取“楔形+圈层”生态隔离,形成组团式空间布局。

四是城镇体系形成多核心空间结构。国外首都地区多采用多中心模式,构筑网络化结构以促进区域均衡。东京都会区第五计划在东京都会区和周边3大都市区打造环形状城市群,纠正以往的单一极集中的不平衡,整个地区朝着“多极分散型网状结构”方向发展。

(二)国外首都圈的发展启示

首都经济圈是职能多元化、产业多业态的功能地域。国际经验表明,首都圈内各城市根据各自优势条件,职能定位与产业分工明确,整体带动区域发展。

其一是核心圈内强化高端服务功能,政治管理、信息金融、科技创新产业等高度密集混合。如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的伦敦,已经成为全球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和欧洲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其二是外围多中心地区主要承担首都人口、职能和产业的疏解,制造业、批发业、运输服务部门大量聚集。比如,东京城市圈在发展过程中,对首都过度集中的城市功能进行了疏散,同时,在地区范围内“重新集中”,周边地区要充分挖掘和积累城市发展的核心因素,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基础上,特别关注资本溢出产业、相关产业、补充产业的集中程度。

其三是在新一轮的发展战略目标中,国外首都地区注重功能提升,普遍聚焦在更具竞争力和更可持续发展上,体现了全球城市价值观和经济模式的转变新动向。城市人文关怀、创新能力、环境质量、空间品质与公共管理等软实力的提升成为城市参与全球竞争的新资本。

城镇空间组织上呈现分圈层轴带拓展。

三、构筑京津冀一体化空间新格局

(一)构建“双核一区、两翼多点”的城镇空间格局

国外的城市群空间演进,北京未来的区域,天津城市空间布局将由圈层布局,由行政区划到轴的区域城市发展的整合,由点状发展过度城市社区有机联系的发展。中央提出,优化京津冀城市群布局,可在河北选择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好的现有中小城市,作为北京疏解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变“双城记”为“多城记”。因此,北京、天津和河北地区应根据轴线发展的多点支撑,空间发展战略,建立一个双核心地区,超过两翼的空间结构。

其中,“双核”指北京、天津,是京津冀城镇群的核心;“一区”指北京、天津、保定这个三角核心区,其中还包括廊坊,疏散首都功能和转移京津产业,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围绕首都形成核心区功能优化、辐射区协同发展、梯度层次合理的大首都城市群体系”的总体要求;“两翼”指的是以石家庄为中心的冀中南一翼,还有以唐山为中心的冀东一翼,支撑着京津冀城镇群协同发展;“多点”指京津自身的卫星城镇以及河北省的次级中心城市和若干新兴地区的中心城市,建设成为服务首都的特色功能城市。

(二)建设首都周边卫星城,打造北京城市功能疏解地

借鉴国外首都地区空间演变规律和英国第三代卫星城建设经验,按照有机疏散理论,建设首都周边卫星城。以北京为核心,及其周边60~80公里的地区,建成规模不大、功能齐全、环境宜人、特色突出的以发展教育、文化创意、高新技术等第三产业为主的小城市,促进北京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部分城市功能的疏解,实现首都地区功能重构。三河市,香河,大厂,共同构建了现代服务业的资本和新兴产业合作区。涿州、涞水、高碑店,共同打造成为首都南部地区文化创意及先进制造业基地。怀来、涿鹿、赤城、兴隆、滦平、丰宁应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生态资源,构建首都的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服务首都的高端休闲旅游基地、健康养老基地、绿色农产品的供应基地。

(三)培育新兴增长极,实现区域空间重构的重大突破

根据增长极理论,依托资源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空间,在推动和支持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京津冀应围绕新机场、廊坊北三县、沿海等优势地区,培育新兴增长极。一是建设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打造地区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以北京新机场建设为契机,整合大兴、武清、廊坊中心城区、固安、永清、涿州等空间资源,共建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创新口岸联动、航空经济政策以及跨区域财税、金融政策,创新跨省域合作建设模式,积极引导首都非核心功能向临空经济区集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高端商务服务业、金融业、航运业、高新技术制造业和生态休闲产业,打造地区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二是加快曹妃甸区、渤海新区、北戴河新区、正定新区、冀南新区、白洋淀科技城的发展,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产业发展新平台和人口聚集新城区。三是整合廊坊北三县空间资源,加快与北京融合发展,把其打造成全国绿色发展的先行区、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的示范区。

四、战略发展前景

针对北京、天津和河北省区域城市规模结构的不合理,和下辖中小城市发展不足的现状,未来在调整北京、天津特大城市空间布局的结构基础上,建设以城市群为主要形式的网络结构。积极发展京津冀城市副中心,继续为加强发展河北省11个区域中心城市,努力培养一批副中心区的城市,发挥辐射带头作用和巩固北京、天津和多点支持基地,同时积极发展县城,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到本世纪中叶,京津冀地区形成规模级配更加合理、中小城市更加发达的城镇体系。

[1]王丽.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协调与发展[J].理论界.2007,(06).

[2]孟广文.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9,(06).

[3]魏静靓.京津冀经济一体化下的产业协作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2,(S2).

董鸿儒,男,河北迁安人,上海海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姚秉琪,女,上海人,上海海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学。

F127

B

1008-4428(2015)08-47-02

猜你喜欢

京津冀区域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分割区域
创享空间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发展篇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
区域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