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余华小说的冷漠叙述

2014-12-31孙崴崴

科教导刊 2014年31期
关键词:死亡余华亲情

孙崴崴

摘 要 余华是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代表作家之一,综观余华的作品,无论是描写罪恶、暴力还是死亡都体现出一种冷漠的叙述。本文试从余华小说冷漠叙述的原因,以及从死亡、暴力、亲情中看余华的冷漠叙述来解读余华独特的写作风格,从而更好地理解余华的作品。

关键词 余华 冷漠叙述 死亡 暴力 亲情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An analysis of Yu Hua's Novels inDifferent Narrative

SUN Weiwei

(Liaoyuan Branch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Liaoyuan, Jilin 136200)

Abstract Yu Hua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writers i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history, from Yu Hua's works, whether is the description of evil, violence and death are embodied a kind of indifferent narrative. This paper from the cause of Yu Hua's novel cold narrative, and see Yu Hua from death, violence, affection of indifferent narrative to interpretation of Yu Hua's unique writing style, and thu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ks of Yu Hua.

Key words Yu Hua; Indifferent narrative; death; violence; family affections

1 余华小说中冷漠叙述的原因

余华本出生于一个医生家庭,中学毕业后被父亲安排成为一名牙科医生。但余华并不喜欢医生这一职业,“我喜欢的是比较自由的工作,可以有想象力,可以发挥,可以随心所欲。”①于是余华弃医从文,但童年时代的医院生活经历以及青年时代的从医经历给余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余华所说:“对于死亡和血,我却是心情平静的……我是在医院里长大的……我的父亲每次出来时,身上总是血迹斑斑,就是口罩和手术帽上也都沾满了鲜血”,②“到了夏天最为炎热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呆在太平间里,那用水泥砌成的床非常凉快,在我的记忆中的太平间总是一尘不染……”③所以,解剖、死亡等场景对于余华来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余华小时候便耳濡目染、习以为常,并不认为这些事情很恐惧。此外,余华的童年还经历了文革的洗礼,文革中的残酷、冷漠、死亡对余华后来的小说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

2 从死亡中看冷漠

《活着》本来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愿望,但在余华笔下描写的却是一个个亲人的相继离去。小说以福贵自我讲述的方式,冷漠地叙述了福贵如何从一个纨绔子弟到家破人亡的过程。由于福贵的嗜赌成性,输掉了家里的所有财产,活活气死了父母。此时,福贵意识到了身为男人的责任,悔过自新,然而悲剧却没有因为他的改变而改变。三年大饥荒过后,好不容易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的儿子有庆却为救县长女人,因抽血过多而死去。苦命的女儿嫁了一位好丈夫,却因为难产而死去。妻子家珍积劳成疾,也离开了他。老实憨厚的女婿因为一次意外丧失了年轻的生命。几年后,活泼可爱的、和福贵相依为命的唯一亲人——外孙苦根,因为偷吃豆子活活地撑死。最后只剩下福贵和一头名叫福贵的老牛生活了下来。虽然亲人相继离去,但福贵却坚强地活着,在他身上有一种坚忍不拔和顽强生活下去的勇气,这也正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地方。然而余华却是那样的冷漠叙述,其实表现生命力的顽强有很多种方式,不一定非要用其他人的死来衬托。余华这样描写可谓冷漠至极,使读者悲痛不已。

《现实一种》中冷漠地叙述孩子的死,又因为孩子的死使兄弟结仇,兄弟又相继死去,还有母亲的死。这看似不道德的行为却同时发生在一个家庭之中,然而,作者并没有同情、怜悯,而是客观、现实地叙述。对于读者来说,每一个人的死亡都很残忍,而余华却偏偏让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

在《死亡叙述》里,“我”是一名卡车司机,因一次把一个骑自行车的孩子撞到水库里而回味不已,于是便开始第二次撞人,但“我”最终没有逃过惩罚,被村民们打死。小说的最后说“我死了。”这并非死者的叙述,也不是作者在叙述,而是死亡的本身在叙述。作者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出发,冷漠地细致地叙述死亡的完整过程,使读者不寒而栗。

3 从暴力中看冷漠

《古典爱情》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个人类病态的空间:由于政治的黑暗,战争、荒年不可避免,吃人也是在情理之中。余华用他独特的笔触描写了那些血腥的场面,尤其是肢解幼女的场面令人触目惊心。店主为了保证人肉新鲜,竟用利斧活生生地砍断了幼女的四肢,使幼女在无法忍受的痛苦中死去。《死亡叙述》中,司机这样叙述自己的死亡过程:“……镰刀砍进了我的腹部……然后就砍断了我的盲肠……镰刀拔出去时不仅又划断了我的直肠,而且还在我腹部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于是里面的肠子一涌而出……锄头劈在了肩胛上,像是砍柴一样地将我的肩胛骨砍成了两半……那女人的锄头还没有拔出时,铁耙的四个刺已经砍入了我的胸膛……动脉里的血“哗”地一片涌了出来,像是倒出去一盆洗脚水似的……”余华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写了司机被杀的全过程,冷静客观地叙述了这种血腥的场面,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司机迈向死亡的每一步,作为读者的我们不觉会感到浑身战栗。《现实一种》中表现出来的暴力更是冷漠。其中,山岗虐杀山峰的场面比较经典:山岗把山峰绑到树上,并且在弟弟脚底涂满了香味四溢的骨头汁,让小狗去舔,“……这时,一种奇异的感觉从脚底慢慢升起……拼命地笑了起来,他要缩回腿,可腿没法弯曲……山峰的笑声像是两张铝片刮出来一样。山岗这时的神色令人愉快……小狗贪婪地用舌头舔着山峰赤裸的脚底,他发现妻子的神色和狗一样贪婪”。最后,山岗杀死了山峰,并且不动声色地对弟媳说:“杀人的不是我,是那条狗”。余华作为叙事者,对于这种冷暴力的叙述完全不动声色,根本看不出作者对这一行为的态度如何,给读者留下了反省的空间。

4 亲情中的冷漠

《古典爱情》中描写男人出卖妻子与女儿时“并不回首,疾走而去,转眼消失了。”幼女被砍时“幼女两眼瞟出棚外,看那妇人,所以没见店主已举起利斧。妇人并不看幼女。”儿女亲情泯灭了,亲人之间就是一种弱肉强食的兽性关系,弱者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反抗。而店主简直就是刽子手,为了利益,杀人就像宰牲口一样,甚至更加残酷。人与人之间再没有人性可言,完全变为兽性。人与人之间这样的麻木、冷静,让人感觉不到一点的人情温暖,只有彻底的绝望与恐惧。《现实一种》中的亲情更为冷漠。母子之间、兄弟之间、祖孙之间、夫妻之间、叔侄之间,没有一点亲情。“皮皮用手去摸摸堂弟的脸,那脸像棉花一样松软。他禁不住使劲拧了一下,于是堂弟哇地一声灿烂地哭了起来。这哭声使皮皮感到莫名的喜悦,他朝堂弟惊喜地看了一会,随后对准堂弟的脸打去一个耳光。”这是堂兄堂弟之间的冷漠;“山峰飞起一脚踢进了皮皮的胯里。皮皮的身体腾空而起,随即脑袋朝下撞在了水泥地上,发出一声沉重的声响。山岗看到儿子挣扎了几下后就舒展四肢瘫痪似的不再动了。”这是叔侄之间的冷漠,叔叔置亲情于不顾活活打死了侄儿。作者对这种不道德的违背亲情的行为并不加以批判,而是客观地呈现给大家,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

5 结语

余华说:“艺术家是为虚无而创作的。因为他们是这个世界上仅存的无知者,他们唯一可以真实感受的是来自精神的力量,就像是来自夜空和死亡的力量。”④的确,死亡几乎是余华创作的主题,但是,对死亡、暴力等进行冷漠的叙述,却是余华不同于其他作家的风格。我们要明白余华冷漠叙述的背后是让我们加以深刻的思考。

注释

① 余华.自传[A].余华作品集(3)[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② 余华.古典爱情[A].余华作品集[C].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

③ 王嘉良,颜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下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④ 余华.河边的错误·后记[A].余华作品集(第2卷)[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endprint

猜你喜欢

死亡余华亲情
一颗假糖的温暖
永不凋零的亲情
一颗假糖的温暖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活着,是生命的常态——读余华的《活着》
扩展阅读
美剧“死亡”,真相不止一个
清明话亲情
我经历了一次“死亡”
亲情互动 潜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