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五项原则
2014-12-31姚海波
姚海波
高中数学习题教学可以把概念变得更完善和具体,还可以对知识的记忆进行巩固,对知识的认识进行加深,能够完全很好的将数学学习的技巧掌握,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因此高中数学习题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根据目前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习题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高中数学习题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需要遵守五项原则.
一、针对和目的性统一原则
利用课堂上的数学习题来对学生问题的分析和解答能力进行训练.因此在课堂的数学习题教学中,教师应该把习题教学中的针对和目的性进行很好的结合,来提升教学的效果.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各方面的能力都是在课堂教学中渐渐累积起来的,每一次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之前先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向和目标进行制定,在数学课堂中将教学的目标进一步的实现.例如:在高中数学中学习函数的时候,学生会常常的将底数和真数的约束条件给忽略掉.针对学生的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这样的习题:当x为何值的时候,对数logx-1(5+4x)有意义. 因此学生先需要根据对数成立的条件,建立出不等式来得出结论.要使对数有意义,需要5+4x大于0;x-1大于0;x-1不等于1.即可得到x大于负四分之五;x大于1;x不等于2.由此可得出:在x大于1且不等于2的时候,对数是有意义的.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点.
二、典型和示范性结合原则
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不是一两天就能将学生的解题思维和技巧形成,是需要经过不断的累积而成的,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比较典型的例题,对习题进行讲解,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的示范性是很重要的,要教会学生将正确的题意理解出来,之后对习题条件和结论之间的联系进行思考,找出规律,教学中需要将解题思路表述清楚,达到好的示范效果.让学生在对习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思维理清,把解题的技巧掌握.利用典型的例题让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的掌握情况反映出来.例如在高中数学中命题一章,需要选择示范性强的典型题,给学生留下 深刻的印象.
空间中,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就是球,其中定点是球心,定长是球的半径.若所给的几何体的各个顶点到某一定点的距离都相等时,可利用球的定义来解决.
例如:如图1,平面四边形ABCD中,AB=AD=CD=1,BD=2,BD⊥CD.将其沿对角线BD折成四面体A′-BCD,使平面A′BD⊥平面BCD,若四面体A′-BCD的各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体积为 .
由题目的条件得出棱BC所张的∠BA′C=∠BDC=90°,联想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一结论找出球心,利用球的定义来解决问题.
解:如图1⑴,BC=3,由AB=AD=1,BD=2可知,△ABD是Rt△,如图 ⑵,设E为BD的中点,
易知AE⊥平面BCD.在Rt△DCE中,CD=1,DE=22,
所以CE=62.又A′E=12BD=22,在Rt△A′EC中,易得A′C=2.在△A′BC中,A′B2+A′C2=3,BC2=3,所以∠BA′C=90°.由∠BA′C=∠BDC=90°知,球心是BC的中点,半径R=12BC=32,故球的体积为32π.
三、启发和层次性结合原则
通过高中数学习题教学,可以将学生思维的敏捷、灵活、深刻和独特性都得以很好的培养.在数学习题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对学生有一定启发性的例题来进行训练,学生会在解题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启示和感悟.在教学中,需要重视例题和习题的层次性,在例题和习题的选择中,难度和思维跨度需要适中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技能,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提高.那么,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遵从启发和层次性结合原则,让学生能够扎实的发展.例如:在数列一章的教学中,有层次的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参加教学活动,避免机械式教学.教师可以选择这样的习题:已知等差数列{an}中,a1=1,a3=-3,求{an}的通项公式.解题思路:需要先将等差数列{an}的公差设为d;得出:an=a1+(n-1)d.再由已知条件a1=1,a3=-3,得知:1+2d=-3,解得d=-2.因此,通项公式为:an=1+(n-1)(-2),即an=3-2n.这样的问题在解决中需要有层次的引导,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非常有利.
四、新颖和常规性结合原则
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新颖的形式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新鲜感,可以帮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一些常规性的习题改编成新颖的系统,有促进教学效果的意义.常规题的求解过程中加入新颖和巧妙的解法,将数学中的魅力都展示了出来,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都有积极的作用.不能一味的在解决中追求新颖,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要坚持新颖和常规性的结合,防止在习题的教学中出现偏颇.可以在对学生进行复习知识点的时候,进行运用.例如:在高三复习时,教师对一道题目进行传统的讲解: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且cosA=13.(1)求sin2B+C2+cos2A的值;(2)若a=3,求bc的最大值.解析过程(1)sin2B+C2+cos2A等于12[1-cos(B+C)]+(2cos2A-1);等于12(1+cosA)+(2cos2A-1);等于12(1+13)+(29-1)=-19.(2)因为b2+c2-a22bc=cosA=13,所以23bc=b2+c2-a2≥2bc-a2;又因为a=3,所以bc≤94.因此当且仅当b=c时,bc的最大值是94.很明显上面的解题中是从已知条件入手的,这种证明题的解题技巧不仅有利于巩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还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将常规性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忽略了,没有注重教学中的常规性和新颖性的原则,那么将无法达到教学的效果和意义.
五、全面和选择性结合原则endprint
高中数学习题教学可以把概念变得更完善和具体,还可以对知识的记忆进行巩固,对知识的认识进行加深,能够完全很好的将数学学习的技巧掌握,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因此高中数学习题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根据目前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习题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高中数学习题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需要遵守五项原则.
一、针对和目的性统一原则
利用课堂上的数学习题来对学生问题的分析和解答能力进行训练.因此在课堂的数学习题教学中,教师应该把习题教学中的针对和目的性进行很好的结合,来提升教学的效果.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各方面的能力都是在课堂教学中渐渐累积起来的,每一次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之前先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向和目标进行制定,在数学课堂中将教学的目标进一步的实现.例如:在高中数学中学习函数的时候,学生会常常的将底数和真数的约束条件给忽略掉.针对学生的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这样的习题:当x为何值的时候,对数logx-1(5+4x)有意义. 因此学生先需要根据对数成立的条件,建立出不等式来得出结论.要使对数有意义,需要5+4x大于0;x-1大于0;x-1不等于1.即可得到x大于负四分之五;x大于1;x不等于2.由此可得出:在x大于1且不等于2的时候,对数是有意义的.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点.
二、典型和示范性结合原则
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不是一两天就能将学生的解题思维和技巧形成,是需要经过不断的累积而成的,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比较典型的例题,对习题进行讲解,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的示范性是很重要的,要教会学生将正确的题意理解出来,之后对习题条件和结论之间的联系进行思考,找出规律,教学中需要将解题思路表述清楚,达到好的示范效果.让学生在对习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思维理清,把解题的技巧掌握.利用典型的例题让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的掌握情况反映出来.例如在高中数学中命题一章,需要选择示范性强的典型题,给学生留下 深刻的印象.
空间中,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就是球,其中定点是球心,定长是球的半径.若所给的几何体的各个顶点到某一定点的距离都相等时,可利用球的定义来解决.
例如:如图1,平面四边形ABCD中,AB=AD=CD=1,BD=2,BD⊥CD.将其沿对角线BD折成四面体A′-BCD,使平面A′BD⊥平面BCD,若四面体A′-BCD的各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体积为 .
由题目的条件得出棱BC所张的∠BA′C=∠BDC=90°,联想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一结论找出球心,利用球的定义来解决问题.
解:如图1⑴,BC=3,由AB=AD=1,BD=2可知,△ABD是Rt△,如图 ⑵,设E为BD的中点,
易知AE⊥平面BCD.在Rt△DCE中,CD=1,DE=22,
所以CE=62.又A′E=12BD=22,在Rt△A′EC中,易得A′C=2.在△A′BC中,A′B2+A′C2=3,BC2=3,所以∠BA′C=90°.由∠BA′C=∠BDC=90°知,球心是BC的中点,半径R=12BC=32,故球的体积为32π.
三、启发和层次性结合原则
通过高中数学习题教学,可以将学生思维的敏捷、灵活、深刻和独特性都得以很好的培养.在数学习题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对学生有一定启发性的例题来进行训练,学生会在解题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启示和感悟.在教学中,需要重视例题和习题的层次性,在例题和习题的选择中,难度和思维跨度需要适中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技能,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提高.那么,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遵从启发和层次性结合原则,让学生能够扎实的发展.例如:在数列一章的教学中,有层次的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参加教学活动,避免机械式教学.教师可以选择这样的习题:已知等差数列{an}中,a1=1,a3=-3,求{an}的通项公式.解题思路:需要先将等差数列{an}的公差设为d;得出:an=a1+(n-1)d.再由已知条件a1=1,a3=-3,得知:1+2d=-3,解得d=-2.因此,通项公式为:an=1+(n-1)(-2),即an=3-2n.这样的问题在解决中需要有层次的引导,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非常有利.
四、新颖和常规性结合原则
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新颖的形式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新鲜感,可以帮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一些常规性的习题改编成新颖的系统,有促进教学效果的意义.常规题的求解过程中加入新颖和巧妙的解法,将数学中的魅力都展示了出来,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都有积极的作用.不能一味的在解决中追求新颖,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要坚持新颖和常规性的结合,防止在习题的教学中出现偏颇.可以在对学生进行复习知识点的时候,进行运用.例如:在高三复习时,教师对一道题目进行传统的讲解: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且cosA=13.(1)求sin2B+C2+cos2A的值;(2)若a=3,求bc的最大值.解析过程(1)sin2B+C2+cos2A等于12[1-cos(B+C)]+(2cos2A-1);等于12(1+cosA)+(2cos2A-1);等于12(1+13)+(29-1)=-19.(2)因为b2+c2-a22bc=cosA=13,所以23bc=b2+c2-a2≥2bc-a2;又因为a=3,所以bc≤94.因此当且仅当b=c时,bc的最大值是94.很明显上面的解题中是从已知条件入手的,这种证明题的解题技巧不仅有利于巩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还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将常规性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忽略了,没有注重教学中的常规性和新颖性的原则,那么将无法达到教学的效果和意义.
五、全面和选择性结合原则endprint
高中数学习题教学可以把概念变得更完善和具体,还可以对知识的记忆进行巩固,对知识的认识进行加深,能够完全很好的将数学学习的技巧掌握,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因此高中数学习题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根据目前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习题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高中数学习题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需要遵守五项原则.
一、针对和目的性统一原则
利用课堂上的数学习题来对学生问题的分析和解答能力进行训练.因此在课堂的数学习题教学中,教师应该把习题教学中的针对和目的性进行很好的结合,来提升教学的效果.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各方面的能力都是在课堂教学中渐渐累积起来的,每一次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之前先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向和目标进行制定,在数学课堂中将教学的目标进一步的实现.例如:在高中数学中学习函数的时候,学生会常常的将底数和真数的约束条件给忽略掉.针对学生的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这样的习题:当x为何值的时候,对数logx-1(5+4x)有意义. 因此学生先需要根据对数成立的条件,建立出不等式来得出结论.要使对数有意义,需要5+4x大于0;x-1大于0;x-1不等于1.即可得到x大于负四分之五;x大于1;x不等于2.由此可得出:在x大于1且不等于2的时候,对数是有意义的.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点.
二、典型和示范性结合原则
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不是一两天就能将学生的解题思维和技巧形成,是需要经过不断的累积而成的,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比较典型的例题,对习题进行讲解,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的示范性是很重要的,要教会学生将正确的题意理解出来,之后对习题条件和结论之间的联系进行思考,找出规律,教学中需要将解题思路表述清楚,达到好的示范效果.让学生在对习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思维理清,把解题的技巧掌握.利用典型的例题让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的掌握情况反映出来.例如在高中数学中命题一章,需要选择示范性强的典型题,给学生留下 深刻的印象.
空间中,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就是球,其中定点是球心,定长是球的半径.若所给的几何体的各个顶点到某一定点的距离都相等时,可利用球的定义来解决.
例如:如图1,平面四边形ABCD中,AB=AD=CD=1,BD=2,BD⊥CD.将其沿对角线BD折成四面体A′-BCD,使平面A′BD⊥平面BCD,若四面体A′-BCD的各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体积为 .
由题目的条件得出棱BC所张的∠BA′C=∠BDC=90°,联想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一结论找出球心,利用球的定义来解决问题.
解:如图1⑴,BC=3,由AB=AD=1,BD=2可知,△ABD是Rt△,如图 ⑵,设E为BD的中点,
易知AE⊥平面BCD.在Rt△DCE中,CD=1,DE=22,
所以CE=62.又A′E=12BD=22,在Rt△A′EC中,易得A′C=2.在△A′BC中,A′B2+A′C2=3,BC2=3,所以∠BA′C=90°.由∠BA′C=∠BDC=90°知,球心是BC的中点,半径R=12BC=32,故球的体积为32π.
三、启发和层次性结合原则
通过高中数学习题教学,可以将学生思维的敏捷、灵活、深刻和独特性都得以很好的培养.在数学习题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对学生有一定启发性的例题来进行训练,学生会在解题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启示和感悟.在教学中,需要重视例题和习题的层次性,在例题和习题的选择中,难度和思维跨度需要适中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技能,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提高.那么,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遵从启发和层次性结合原则,让学生能够扎实的发展.例如:在数列一章的教学中,有层次的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参加教学活动,避免机械式教学.教师可以选择这样的习题:已知等差数列{an}中,a1=1,a3=-3,求{an}的通项公式.解题思路:需要先将等差数列{an}的公差设为d;得出:an=a1+(n-1)d.再由已知条件a1=1,a3=-3,得知:1+2d=-3,解得d=-2.因此,通项公式为:an=1+(n-1)(-2),即an=3-2n.这样的问题在解决中需要有层次的引导,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非常有利.
四、新颖和常规性结合原则
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新颖的形式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新鲜感,可以帮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一些常规性的习题改编成新颖的系统,有促进教学效果的意义.常规题的求解过程中加入新颖和巧妙的解法,将数学中的魅力都展示了出来,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都有积极的作用.不能一味的在解决中追求新颖,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要坚持新颖和常规性的结合,防止在习题的教学中出现偏颇.可以在对学生进行复习知识点的时候,进行运用.例如:在高三复习时,教师对一道题目进行传统的讲解: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且cosA=13.(1)求sin2B+C2+cos2A的值;(2)若a=3,求bc的最大值.解析过程(1)sin2B+C2+cos2A等于12[1-cos(B+C)]+(2cos2A-1);等于12(1+cosA)+(2cos2A-1);等于12(1+13)+(29-1)=-19.(2)因为b2+c2-a22bc=cosA=13,所以23bc=b2+c2-a2≥2bc-a2;又因为a=3,所以bc≤94.因此当且仅当b=c时,bc的最大值是94.很明显上面的解题中是从已知条件入手的,这种证明题的解题技巧不仅有利于巩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还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将常规性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忽略了,没有注重教学中的常规性和新颖性的原则,那么将无法达到教学的效果和意义.
五、全面和选择性结合原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