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流行的学习方式实施误区及改进策略
2014-12-31李进
李进
“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由于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高耗低效被越来越多的人认知到,为此新课程改革来了,也走了数个年头,从教师层面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很多,“导学案”脱颖而出,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最为流行的学习方式,对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在“导学案”流行的背后,反思“导学案”学习方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是否存在误区呢?出现误区的原因是什么?又将如何改进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一、学习方式的科学理解
“学习方式”是学生自身经长期学习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学习策略.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为此,学习方式更具有鲜明的个性,最适合于自我的学习策略,如果适合于普众的方式,势必造成相互干扰,脱离了学习方式最基本的含义.
学习方式内隐于学生自身,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应用时,不需要预案,面对问题直接迸发出来独特地解决问题的策略,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所以学习方式有效率高低之别.
二、导学案及现行应用的误区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为此新课程改革对学习方式的研究很多,涉及面也很广,“导学案”在教师框定的“结构下”去理顺教材,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将教材中的“知识结果”填到具体的结构之中,生成问题成为课堂的讨论点、亮点.
1.“流行”的学习模式——“导学案”
导学案流行的原因?为何能够走红大江南北?为什么大、小学校都移植导学案组织课堂教学呢?
因为导学案在近期提高学生成绩的效果好,尤其在学生基础较为薄弱的学校.“导学案”引导学生很顺利地完成知识的获得,学生顺着导学案的结构很容易获得知识,其出发点在于调整教与学之间关系,凸显学生的学,学生学的过程中是独立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解决了学生学的问题.学生先学,经历一遍,学生的认识深刻了,问题留下来了,给课堂进一步探究提供了资源.
2.当前“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误区
“导学案”的出发点是好的,凸显学生的学,不过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导学案”在用时有一些误区,我们要看到“导学案”负面的问题.
(1)导学案的目的让学生接近知识,其结构、框架、问题都由教师课前预设,是异化的“告诉”,学生的思维被教材和导学案牵着鼻子走,“导学案”将学生逼到知识附近,直接构成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而不是学生自主迁移过来并验证、探究的.学生自主思维意识得不到发展,不属于自主学习的范畴.不可否认“知识”是重要的,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知识的方法”,而获得知识的方法有“教师指导、教师半指导、教师不指导”.对于高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已经形成,应该根据每个人的特点,首先去判断他们是否具备了选择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对于没有能力的可以半指导,但是必须给学生提供多种方法,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完成知识探究,导学案就缺失这一步,即“如何处理和加工知识?”
(2)导学案没有走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教师将习题、例题印制到了导学案上,导学案变成了习题集,无形之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导学案未能做到涵盖学生发展所需要的方方面面能力,仅仅是优化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3)课堂组织模式单一,借助于“导学案”,学生的时间被导学案消耗了,课堂上学生为了能够回答问题,学生搜索“答案”,而这些答案是怎么得到了,不得而知,有些学生并没有经历思维过程,而回答很正确,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被弱化.
三、高中物理课堂如何优化“导学案”教学
1.几点优化建议
(1)导学——构建学生与物理之间的桥梁
导学的目的在于构建学生与物理之间的桥梁,把物理带到[JP3]学生面前,把学生带进物理知识海洋,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JP]
(2)融合——以教材为本,优化教学资源
导学案上要出现什么内容?笔者认为导学案不应是照搬习题或练习册上的习题,导学案要以教材知识为文本,有机地融合各种学习资源,在注重效果的同时要考虑减负.
(3)诱思——转变导学案使用的功能
传统的导学案,注重训练和学生自主学习结果的展示,这种注重结果的导学案效果是不佳的,导学案要尽可能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要能呈现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么想?在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用概念图和知识树来构建知识与知识的联系.
2.教学案例——“感应电流的方向、右手定则”知识探究
给学生提供的实验探究仪器(过量):干电池、检流计、导线、条形磁铁、电流表、电压表、蹄形磁铁、大阻值电阻、开关、导线若干.
问题引导
问题1: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什么?
问题2:引起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的情况可概括为哪几种?
问题3: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能否产生感应电流?
问题1和问题2旨在复习、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问题3起到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其中的原因.由这些问题出发,学生会思考并生成问题:“闭合回路中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会动脑筋想如何借助于所给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在学生的探索愿望被打开的基础上学生再进行分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找出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作记录.然后根据实验研究的结果并从原有的知识(左手定则)中得到启发,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鼓励同学大胆猜测,并对猜测(右手定则)用前面的实验结果再进行验证,从而形成新的知识.学生不仅仅获得知识,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有物理思想方法的迁移与应用,知识是学生自主发现的,促进成就动机的发展,并生成进一步热爱高中物理学习的兴趣.
学习者从出生开始就在不断地学习积累,从身边接触的事物中,从学校学习生活中,从电视、互联网络中,学到大量的知识,掌握了许多技能,形成独有的思维方式.走进高中课堂时,他们对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想法.我们不能抛开学生已有的经验,完全依据学习内容创计出教学过程,强行将知识和思维方式灌输给学生.我们的导学案设计的基础必须是学生的最近知识发展区,思考哪些问题是学生接触过的,哪些问题是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想到的,哪些问题是学生能够在对其他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现并提出疑问的.导学案设计要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产生教学内容的生长点,引导学生认知、探讨新知识,从而掌握新知识经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