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药品批发企业冷链药品质量管理中的实践
2014-12-31刘树林高子淳
刘树林++++++高子淳
[摘要] 冷链药品是一类对温度高度敏感的药品,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对温度控制不当,极易造成不良事件或经济损失。药品批发企业是影响冷链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2013年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对冷链药品质量管理十分重视,明确提出冷链物流管理的要求。本企业在实施2013年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过程中,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分析原有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风险因素,从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改善硬件条件、实施验证管理等方面完善了冷链药品风险管理体系,能够对影响药品质量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将可能造成药品质量的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最大限度地保证药品质量。
[关键词] 冷链药品;药品批发企业;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R9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2(a)-0175-04
随着生物制剂的快速发展,冷藏、冷冻药品(简称“冷链药品”)占药品总量的比例呈上升趋势。2013年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SP2013”)首次明确了药品批发企业冷链物流管理要求并作为药品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1],该内容以附录的形式做了详细规定,即“冷藏、冷冻药品的储存与运输管理”“温湿度自动监测”“验证管理”。GSP2013的5个附录中有3个都是冷链药品的内容,足以体现GSP2013对冷链药品的重视[2]。
药品冷链是指冷藏、冷冻类药品在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实行严格的、不间断冷链管理控制,以此保证药品的品质,防止污染的一个特殊性的供应链体系[3]。药品冷链不同于普通商品冷链,除了对硬件有较强的刚性要求外,对于人员的素质要求、信息化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4]。
药品批发企业是链接药品生产和药品使用的中转站,涉及储运等诸多环节,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冷链管理的断链是不容忽视的问题[5]。由于药品在批发环节储存时间占药品生命周期的绝大部分,因此药品经营企业的冷链管理是保证该类药品质量的关键[6-8]。储存或运输不当将直接导致药品效价降低失效甚至发生变质,毒副作用增加,极易造成不良事件或经济损失[9-10],因此,在药品冷链物流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的[11-12],通过风险管理最低限度地控制不良事件或经济损失,最大限度地保证冷链药品在批发环节的质量。
1 风险管理在GSP2013冷链药品质量管理中的体现
风险管理和冷链管理是GSP2013的两大特点,冷链药品的质量管理离不开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体现在诸多具体条款中,总体上可概括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13]。
1.1 风险管理在冷链管理硬件方面的体现
GSP2013强化了药品仓储、运输温湿度控制和监测的硬件要求。①存储设施方面:经营疫苗的批发企业应当配备两个以上独立冷库,有备用发电机组或者双回路供电系统,体现了应对设施设备故障、突发断电等风险的控制措施;②监测设备方面:冷藏、冷冻药品的储存、运输设施设备配置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可实时采集、显示、记录、传送储存过程中的温湿度数据和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数据;当监测的温湿度值达到设定的临界值或者超出规定范围,系统应当能够实现就地和在指定地点进行声光报警,同时采用短信通讯的方式,向至少3名指定人员发出报警信息。自动监测可以有效避免人工监测的不连续性,实时采集、记录、传输数据,可避免数据丢失,可为风险分析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远程及就地实时报警功能、短信通知等措施有助于及时采取风险控制。
1.2 风险管理在冷链管理“软件”方面的体现
GSP2013提高了药品冷链物流软件方面的要求。①引入了验证概念:主要是关于冷藏、冷冻设施设备的验证,明确了验证的项目、验证测点等具体要求,以确认相关设施、设备及监测系统能够符合规定的设计标准和要求,验证是控制风险的有效手段。②风险管理在物流过程中的体现:收货记录除了一般要求外,还要求发运地点、启运时间、运输工具、到货时间、到货温度等项目,强化了运输过程运输方式、时间和温度等的风险控制。储运过程中,明确由专人负责对在库储存的冷藏、冷冻药品进行重点养护检查,提出了药品堆码时距离制冷机组出风口的距离要求等。为有效控制销后退回这一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要求检查退货方提供温度控制说明文件和售出期间温度控制的相关数据。企业应当制订冷藏、冷冻药品运输过程中温度控制的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做好充分准备。
2 药品批发企业冷链管理存在的风险分析
2.1 对冷链管理的认识不够
①关于温度对冷链药品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认为药品短暂暴露于贮存温度范围之外问题不大,因此存在到货验收不及时,出库时不对保温箱预冷等情况;②对于冷链药品的认识不清楚:认为只要存储温度低于贮存温度即可,存在将冷藏、冷冻混淆的情形;③对冷链管理的系统性认识不足:不同岗位之间缺乏协作,存在责任不清、工作效率低下、互相推诿的问题[14]。
2.2 设施设备不能实时监控储运温湿度
受技术条件的影响,特别是没有实时监控温度及自动报警的设备,温湿度控制和监测依靠人工,造成的后果是温湿度超过预定值一定时间才进行干预,影响质量的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置。另外,由于人工记录温度缺乏连续性,即使过程中出现断链也难以发现,出现质量问题缺少风险分析的完整材料。第三,运输过程一般采用冰排控制温度,在运输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温度监控手段,往往凭经验发运冷链药品。
2.3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不完善
冷链药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不完善,冷链药品的管理内容作为条款分散在不同的质量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职责中。由于冷链药品的管理制度缺乏系统性,操作规程缺少专业性,岗位职责缺乏有效衔接,对冷藏类药品的有效管理不能做到全覆盖,导致在冷链管理过程中系统性风险增加,药品冷链时断时续,直接危及药品的安全。此外,应急预案不健全,缺少应对突发情况的风险处置措施。endprint
2.4 缺乏验证的理念和方法
药品质量管理更注重GSP执行的过程,对执行效果重视不够。对于冷链药品的储运偏重于硬件,例如建设符合要求的冷库、配备必要的冰袋等;对于管理、操作、职责等软件的投入不足。由于缺乏验证的理念,对于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的冷链药品质量管理系统能否达到设计标准和要求不清楚,仅凭经验判断储运条件是否能够满足冷链药品要求,既不能保证运储输过程温湿度符合规定要求,也不能发现影响冷链药品质量的风险因素。
3 风险管理在药品批发企业冷链物流中的实践
3.1 提高对冷链药品的风险管理意识,健全组织机构
人是风险识别、分析的能动主体,风险控制要靠人之间的协作完成。提高对冷链药品的风险管理意识是实施风险管理的首要问题。①药品批发企业主要领导提高对于冷链药品的重视,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摸清企业冷链药品的数量和种类,掌握企业质量管理软硬件方面存在的差距,分析关键的风险因素,制订冷链管理的实施方案;②通过组织培训,提高员工对于冷链药品管理的认识,通过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职责培训,明确每个环节的风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把冷链管理分解到每个岗位,并做好工作衔接;③基于冷链药品的风险管理需要,企业健全了冷链药品管理的组织机构,做到质量管理、进货验收、在库养护、拼箱发货由专人负责,保证冷链药品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性。
3.2 制定完善的冷链药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企业实施质量管理的依据和记录,是系统避免风险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的重要书面文件。为体现冷链药品质量管理的特殊性,企业将冷链药品管理作为单独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完善,把冷链管理相关的条款汇编成册。冷链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是保证冷链药品的所有操作环节均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保证整个储运过程不断链,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控制。
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内容包括冷链药品的采购、验收、养护、保管、出库、运输、销后退回、设施设备维护、验证、紧急预案等。在采购管理制度中规定“采购人员首次购进冷链药品应当索取完整的材料,经质量管理科审核,确认企业储运条件能够满足药品要求方可购进;采购冷链药品要检查冷库容积,并提前通知验收和保管人员”。在药品验收管理制度中规定“冷链药品由专人负责验收;冷链药品到货后直接迅速置于冷库待验区域,到货后1 h内完成验收;验收人员应及时查验药品运输温度记录;验收合格且药品运输温湿度记录符合要求的方可入库,否则应拒收”。在药品入库存储管理制度中规定“要按照冷冻、冷藏药品的不同贮存要求分类存储;冷链药品的堆码,在冷库内制冷机组出风口100 cm范围内、高于冷风机出风口的位置不得码放药品”。在药品在库养护管理制度中规定“养护人员应加强冷链管理药品的养护频率,每周检查养护1次;做好温湿度监控设备的日常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转;将冷链药品作为养护的重点品种建立养护记录;做好冷链药品的近效期预警”。在药品出库管理制度中规定“冷链药品的发货区域设置在冷库内;冷链药品原有包装有保温措施而且包装完好的,发运前应逐件检查;冷链药品的拼箱应在冷库内进行,在装箱前应在保温箱内放入冰排,待温度达到要求后方可装箱,装箱前应在冰排与药物之间放置隔离板,同时开启温度监控设备,经复核后封箱;冷链药品发运时,应与运输员做好交接”。在药品运输管理制度中规定“冷链药品发运时,运输人员应认真检查包装情况及温度监控设备;冷链药品应直接发运到客户,运输必须要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运输完成后应及时填写冷链药品运输记录”。在药品销后退回管理制度中规定“退货单位须提供药品贮存、运输的温湿度记录,符合贮存要求方可退货”。
岗位职责把每个操作环节落实到人,强化了不同岗位的工作衔接。记录有针对性地增加了冷链药品所需项目,所有记录实现了数字化存储。单独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有利于体现冷链管理的独特性、系统性,便于学习、掌握和实施。
3.3 改善硬件条件,建设符合冷链管理要求的储运条件
企业加大硬件投入,建立与经营规模和品种相适应的冷库及备用冷库。企业在冷库建立库中库,将冷库设计成内外两个部分,内库为冷链药品的合格储存区,外库为冷链药品到货验收、发货复核、包材预冷、拼箱发货等人流频繁作业区域,以避免人流及气流等风险因素对内库的温度的影响。冷库配备了备用发电机组及双回路供电系统,对设备进行定期测式,保证冷库突发故障急应使用。根据业务规模,企业在冷链药品运输过程中可采用冷藏车、冷藏箱或保温箱。
配备了用于冷库整体环境温度自动监测、显示、记录、调控和报警的集成系统。为加强运输温度监测,除了实时监测温度数据外,采用GPS技术实现数据上传和报警。
此外,为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企业购置了电子标签管理系统、条码采集设备,升级了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建立了物联网的构架,能够实现实时查询冷链药品所处的温度环境。
3.4 实施验证管理,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转
根据2013GSP附录5“验证管理”的要求,企业制订了详细的验证方案,对冷库、冷藏车、冷藏箱、保温箱以及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进行验证,确认相关设施、设备及监测系统能够符合规定的要求。加强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的动态验证,确保按照现行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相关的冷藏、冷冻设施设备能够安全、有效地正常运行和使用[15]。
冷链药品对储运条件要求高,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极易造成不良后果及经济损失。药品批发作为冷链药品整个生命周期中最长的环节,影响药品质量的风险因素众多,因此必须采用风险管理确保冷链药品质量。本企业在GSP2013实施过程中,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提高对冷链药品的风险管理意识、制订完善的冷链药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改善硬件条件、加强验证4个方面积极推进风险管理在冷链药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从运行的效果看,目前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满足冷链药品质量要求。冷链药品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预见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endprint
[参考文献]
[1]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Z].卫生部令第90号,2013.
[2] 关于发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冷藏、冷冻药品的储存与运输管理等 5个附录的公告[Z].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8号,2013.
[3] 钟秀英.冷链药品分类与流通特点[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11):102-104.
[4] 沈崇德,童思木,孙炜一.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院冷链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3):31-32.
[5] 赵贤.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关于冷链物流企业质量风险管理初探[J].中国药事,2014,28(5):517-520.
[6] 张春云.浅谈药品经营企业冷链管理[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2(14):204-205.
[7] 王艳玲.药品经营企业冷藏药品管理概述[J].黑龙江医药,2013,26(2):270-271
[8] 吴加娣,徐宏宇.医院药品冷链管理的探讨[J].中国药房,2011,22(5):420-421.
[9] 张庆年,李东久.医药品冷链物流运输体系的构建[J].交通企业管理,2012,(11):35-36.
[10] 刘井良.谈冷链技术在药品批发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药事,2013,27(10):1046-1049.
[11] 向勇.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经营企业GSP实施中的作用[J].首都医药,2010,17(18):15-18.
[12] 陈悦.药品批发企业冷链物流设施设备验证的探讨[J].中国药房,2013,24(21):1921 -1923.
[13] 王力,于苏珍,王素珍.关于GSP 中药品冷链管理条款的建议[J].中国药房,2012,23(5):395-397.
[14] 周明华.物流环节影响冷链药品质量的因素及相关对策[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3,21(2):199-200.
[15] 洪惠敏,王晓勇,顾一炯.浅谈冷链设备的验证[J].上海医药,2010,31(11):510.
(收稿日期:2014-10-29 本文编辑:许俊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