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农田抛荒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岳阳2124 户农民经济心理视角的调查

2014-12-31何菊莲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种田农田农民

姚 柱,何菊莲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410081)

一、导 论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三农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农业收入已不是农民的主要收入,农民大量转移到城镇。“现在每年有一千多万农民转移到城镇”[1]。农民大量的进城务工,使农村出现了较严重的农田抛荒现象。而目前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为14.3 亿亩,人均不足1.2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有1/3 的省、市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 亩。粮食需求总量在不断增大,人均耕地却远远不足,而且农田还在继续荒芜,这一问题如不有效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农田抛荒包括三种:显性抛荒、隐性抛荒、变性抛荒[2][3]。显性抛荒:连续二年不耕作的可耕土地;隐性抛荒: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地资源和其它环境条件,由于人类和自然原因而使耕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现象,如双季稻改成单季稻;变性抛荒:偏离基本农田种植目标,种植非粮食作物。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4]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也提到“要保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可见,党和政府对保护耕地十分重视。

但是,相关文献检索显示,未有学者从农民的经济心理视角研究农田抛荒问题。为解决农田抛荒问题,解除潜在的粮食安全危机,本研究基于农民经济心理对农田抛荒的影响,深入农村进行调查,全面剖析农民的经济心理,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对于深入了解农田抛荒问题产生的根源,解决农民不愿种田的深层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

二、样本农田抛荒现状统计分析

1.样本的选取

目前岳阳农田荒芜情况日趋严重,农业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口数量却在增长,人地矛盾显现。据统计:1997—2005 年,岳阳全县耕地面积由61059.20公顷减少到48232.80 公顷(其中基本农田38749.31公顷),人口数量却在稳步增长,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2005 年全县人均耕地面积仅0.0707 公顷,较1997 年减少0.0201 公顷,虽然人均耕地面积仍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06 公顷/人),但作为湖南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供需矛盾日益显现。[5]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荒芜农田越来越多,存在潜在的粮食危机。对于有“鱼米之乡”之称,气候、土壤非常适宜农业活动的粮仓大县,居然出现农田抛荒现象,可见问题之严重。因此,笔者以岳阳县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乡镇为调研对象,深入农民群体调研。

2.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

调查问卷分为四个部分: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调查、农田荒芜情况调查、农田荒芜影响因素调查、农业科技和“三农”政策调查。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样本数据全部来源于问卷调查和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得到。调研对象为湖南岳阳柏祥镇和杨林乡的农民群体。

表1 问卷发放和回收简况

表2 调研对象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受教育程度大专以上高中初中小学或文盲41 167 643 749 2.6%10.4%40.2%46.8%家里农田亩数3 亩以下3 至5 亩5 至7 亩7 亩以上363 643 393 201 22.7%40.2%24.6%12.5%农田的重要程度很重要较重要可有可无不重要368 548 684 0 23%34.2%42.8%0

上表显示:柏祥镇和杨林乡的农民家中外出打工人数大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占比90.2%;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大多数是初中及其以下,占87%;家里农田亩数一般为3 至5 亩,占比40.2%;认为农田可有可无的农民,占比42.8%,农民对农田的重视度不够。

表3 农田荒芜情况统计分析

表中数据显示:该地农民家中农田荒芜的时间是1 至3 年,占比37.4%;农民家中、村中、镇中的荒芜比例都约三分之一,可见农田荒芜已经非常严重。

表4 农田荒芜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大量化肥的使用养殖业的发展污水排放过多具体原因不清楚851 742 07 53.2%46.4%0 0.4%对收成的满意度很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不清楚10 422 691 477 0.6%26.4%43.2%29.8%土壤肥力的下降度很严重较严重不严重不清楚618 647 284 51 38.6%40.4%17.8%3.2%种田的根本原因跟着他人走文化程度有限相信这是命不清楚519 490 560 31 32.4%30.6%35%2%是否要求子女从事农业肯定会看情况绝对不会不知道143 352 1104 1 8.9%22%69%0.1%不要求子女从事农业的原因政府政策不完善种田没前途环境污染严重不知道240 667 684 9 15%41.7%42.8%0.5%从全局看农田荒芜的主要原因政府退耕政策不需较多农田自家劳动人数少学别人393 420 403 384 24.6%26.3%25.1%24%

调查结果显示:当地农民将农田荒弃的主要原因归于收入难确定;其次认为是因为当地环境污染和土壤肥力下降比较严重,占比分别为43. 8% 和40.4%;而认为引起环境污染因素主要是大量化肥的使用和养殖业的发展的占比99.6%;绝对不会要求子女从事农业的农民占69%,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农民认为种田没前途和环境污染严重,占比84.5%,从全局看农田荒芜的主要原因,表中的四个原因农民都比较认可。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农民只听说过农田整改、农业科技这些改善收成的方法,但是他们比较支持,占比分别为56.6%和52.6%;对惠民政策的效果,大多数农民认为政策很好,但未落实到位,占比56.8%,因此政策落实到位是解决农田荒芜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政府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表5 农业科技和三农政策的调查统计分析

三、影响农田抛荒的农民的经济心理因素分析

1.“抓现钱”的功利心理

农民外出打工与在农村种田相比,工作更轻松,工作时间相对较为固定,收入来的更快。对于比较现实的农民来说,抓“现钱”的心理比较强烈,他们外出打工,每月有现金收入,企业的计件工资制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是在农村种田往往不同,耕耘不一定就有收获。因为从播种到收获要经过许多环节,要具备很多条件:不仅水源要充足,肥料要到位,而且气候要适宜,无害虫的破坏,这其中有许多不可控的因素。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再加上化肥、农药等成本越来越高,大部分农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弃田务工。

2.弃田行为的从众心理

许多农民由于文化知识水平低,无法对某些事情做出正确、理智判断。调研统计结果显示: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这导致大部分农民难以理性的权衡种田与打工的利弊,行为具有从众心理,大多盲目从众选择进城务工。研究表明我国农民在接受新生事物时持有的心态大体分4 种类型:创新型1 -3%,求稳型16 -20%,从众型60 -70%,保守型13-18%。随着国家义务教育的普及,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弃田行为的从众心理并没有改变,特别是年轻的农民争强好胜的向知识聚集的城市迈进。

3.跃出“农”门的社会地位流动心理

当缺乏知识的农民在城市的工厂或其他地方靠苦力赚钱时,逐渐认识和体会到脑力劳动往往比种地更加轻松,劳动报酬也会更加丰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迫切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摆脱农民身份,在城市谋得一份受人尊敬的职业。调查统计中69%的农民希望跃出“农”门,并且将这种希望化为在城市迅速挣钱的动力。进城务工的这些人大都是身强力壮的成年人。他们的不回村导致了农村可务农劳动力的流失,村中多为老人、小孩及残疾人。因此,农田被抛荒成了必然。

4.急于脱贫的成功心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大众传媒的普及,即使是贫困山区的农民也看到了科技发展迅速。他们很想脱贫,同时也害怕自己在科技发达浪潮中被淘汰,从而意识到:只有走出去,才能更好更快的致富。于是,很多农民荒弃农田,纷纷外出打工。特别是其中部分缺乏责任感的农民干脆将农田抛荒,外出打工。

四、农民弃田经济心理的深层原因分析

1.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影响农民的成功心理

近几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了0.4 的警戒线,贫富差距拉大,极大的降低了农民务农的积极性,他们深感靠种田难以维持生计。农民对不够发达的农业、过于悬殊的贫富差距、不够完善的政策的不满意的感觉是强烈的。已有数据表明我国城乡差距正在缩小,但贫富差距仍然很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指出“按照新的贫困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3597 万。消除贫困最根本的是发展,同时也要缩小发展差距。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距较大,特别是一些农村的经济社会面貌还很落后”。这说明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不容乐观,相关政策及时落实到位,尽快缩小收入差距,对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非常重要。

2.管理机制不完善,农民收成达不到心理预期

(1)政策落实不到位,影响农民对政策的信心

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比较成功,实行了系列惠民政策。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然而靠农业成功致富的典型例子寥寥无几,这严重的冲击了古代“士农工商”中农业排行老二的地位,挫伤了农民积极性。因此,农民跃出“农”门的社会地位流动心理越来越强烈。从笔者的调研结果中可以得出:农民对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基本上是满意的,三农政策虽好,但由于没有落实到位,很多农民认为自己没有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政策的落实不到位影响农民对政府的信心,因此政府应通过多种途径听取农民心声,更应该保障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以此赢得农民信任,做农民满意的政府。

(2)环境污染问题不及时解决,影响农民的心理预期

调研结果显示:样本对象中认为当地环境污染很严重的有353 户农民(约16.6%);认为比较严重的有930 户农民(约43.8%)。而且农村不完善的土地管理制度导致非法占用农田扩建猪场现象普遍存在。更值得关注的是:养猪业带来的环境污染远远大于种植业,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凡是被猪尿浸湿的时间超过两个月的树木、花草,都变得枯黄,渠道、水塘中的水生动植物也大量死亡、水质变臭,那些抵抗力不强的庄稼受到的影响更大,所以收成达不到农民心理预期的问题随之而来。因为实际收成与农民的心理预期差距较大,因此导致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进一步降低。

(3)新型农业科技不能趋利避害,农田土壤肥力下降严重

农业生产中化学化工产品的运用,使粮食增产、消灭害虫的效果越来越好,尽管农民的种田成本越来越高,但是农民想通过提高粮食产量得到更多收入的心理期望越来越高。遗憾的是大量化肥的使用,使农田的土壤肥力严重下降。调查结果显示:820 户农民(约38.6%)认为农田土壤肥力下降程度很严重;858 户农民(约40.4%)认为农田土壤肥力下降比较严重。再者,大量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害虫的天敌,但缺乏这方面知识的农民却很难意识到。农民对于虫灾束手无策,挫伤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和信心。为了弥补种田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达到自己的收入心理预期,农民会荒弃农田、外出打工,从而农田荒芜的程度加剧。

以上管理机制的不完善让农民对种田的信心不足,导致农民想通过荒弃农田、发展副业或外出打工来获得更快、更稳定的收入的“急于脱贫”的心理进一步加强。

3.农民对土地的认知心理产生偏差

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农民将耕地作为生存之本,依赖土地的心理强烈。这种依赖心理也是一种对土地的热爱之情,这使农民在耕作过程中产生愉悦心情,对土地也格外珍惜,并想尽一切办法增加粮食产量。近几十年我国土地使用制度发生了剧变,特别是农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之后,拆迁户变成“拆迁富”,农民对土地的认知心理产生偏差,由于受近期利益驱使,农民希望国家征用自己的耕地,并希望价格更高一些。这样,在被征地的过程中,农民开始认识到自己不是土地真正或完全意义上的所有者,并因此对土地只有利用心理没有了热爱之情,自然而然追求利益或者短期效益的最大化,在利益的驱动下出现各种抛荒现象。

农民对土地的认知心理产生偏差,与他们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密切相关。杨雄年提到:“与城镇人口相比,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整体偏低。调查显示,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的年限是7.8 年,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70%以上,高中文化的大概占16.8%。”城镇人口受教育程度平均在11 年。这反映出农村基础文化教育还任重而道远。知识的缺乏使他们无法选择适合自己的致富路,农民没有足够的知识对政策进行科学分析,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而只是简单地照搬一些地方政府传授的经验,只是简单停在传统耕作方式上,以致不能在农业耕作上获得突破性的收入。固守式的生产方式也使得他们对农业耕作信心不足,同时,因为他们对心理知识的不了解和不重视,当自己有心理偏差时,不能有效的进行调整,积极找出对策,进而影响农田耕种,造成农田荒弃。因此,对广大农民的教育培训和对农业的科技开发重要而又迫切。

五、解决农田抛荒的对策建议

1.政策落实到位,让农民吃“定心丸”

农民是最现实的人。他们会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获取相应报酬。面对朴实而又缺乏知识技能的农民,需切实保障他们的利益,他们尝到甜头后,自然会心甘情愿返乡种田。其中,最具有可行性的措施是:第一,增加农业保险补贴,让农民愿意为种植业参保,保险公司愿意承保。这样,农民可免去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后顾之忧,更加大胆的投身于农业,从而防止农田荒芜,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第二,加强政策落实,长期坚持惠农政策。加强农业政策落实,是解决农田荒芜和潜在的粮食安全问题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三,政府加强对农田荒芜的管理。政府可根据农民农田的荒芜程度适当削减三农补贴,并要求农民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农田种植双季稻。荒芜程度严重者,可由国家收回农田,避免农民将农田荒芜。第四,完善匿名举报制度,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监督政府部门的积极性,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更好的改善农民对政府部门的不信任现状。

2.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广农业科技,并培养农民正确的心理预期

2010 年中央1 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因此,农田整改有必要。样本对象的柏祥镇和杨林乡的农田都集中在丘陵地带,农田整改会极大方便当地农民引入大型插秧机和收割机,从而提高耕田的积极性。调查结果显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1616 户农民(约76%)只使用了小型收割机;还有508 户农民(约34%)没有使用插秧机和收割机。由于当地的农田大小及地形限制,当地农民无法将大型机器引入生产过程中。而用机器生产粮食,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减少人力成本,有效解决农民外出打工而引起的劳力严重不足状况,同时提高农民收益。关于农田整改,在株洲市和长沙市周边的部分地区以及娄底市中阳村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一措施可解决农田荒芜问题。当然,在目前我国农村经济不够发达的情况下,像柏祥和杨林这样的乡镇,很难村村得到高额资助。因此,培养农民对农业收益正确的心理预期,重要而又迫切。政府要大力做好宣传工作,让农民知道农业肩负着确保粮食安全的重任;及时疏导农民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如对收成过高的心理预期,帮助农民设置科学合理的期望值。以上措施能较好的解决农田荒芜的农民的经济心理问题。

3.加强农民环保意识,增强发展生态农业的自信心理

在农村环境保护问题上,应加强农民环保意识,树立发展生态农业的信心。政府可派干部多做农民工作,尽量从环境保护与粮食产量、农田肥力、后代生存等与农民利益直接相关的方面展开工作,增强农民的责任感。这样既能帮助农民更加充分的认识自己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又能使农民理解政府指引方向的正确性,增加农民对政府的信心。农民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污染环境,使农民在既不损害下一代利益基础上,又能持续获得较好收成。所以政府应该尽量从生态方面开发农村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在农田土壤肥力下降的情况,可以提倡轮作。在岳阳县柏祥镇大窑村有几户村民都选择了轮作,在早稻时期种西瓜,晚稻时期种粮食,而且能持续获得较好收成,效益良好。

4.注重农民心理资本建设,满足农民的成功心理

心理资本相对于其他资本来说升值空间更大,拥有雄厚心理资本的人,坚韧、积极和富有创造性,能接受挑战和变革,能运用其智能成为优秀员工或管理者,实现个体与组织的共赢。所以,管理者应了解农民群体的心理需求,并根据其需求,设计出激励性的方案,注重薪酬管理,以此保障农民获得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双重满足。既消除经济压力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压力,又能有效预防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荒弃农田的心理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样本对象中有一半以上相信在农村发展生态农业和农业科技非常必要。因为近几年农民看到了科技的飞速发展,也感受到了农业科技的力量:大大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有利于加强对农田的建设,从而解决农田荒芜问题。而解决农业科技问题,最重要的是相关的人才问题,所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培养带头致富的引路人,让人才带动农村经济,从而让农民正确走上致富道路。

结论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庞大、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科技不够发达的国家,目前,部分农村呈现凋弊状态,加强荒芜农田的建设,防止潜在的粮食危机是我们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而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首先就得保证农民心理健康,因为农民健康的心理有助于农民理智的分析出正确获得持续丰收的方式,还可以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树立对政府的信心,因此培养农民健康的心理,对解决农田荒芜问题,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但农民的心理特别是农民的经济心理往往少有研究。本文正是从农民的经济心理入手,找出造成农田荒芜的农民的经济心理因素,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这将使农民认识到在农村发展前景广阔,政府对“三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从而使农民有效利用农田。从而较好的解决农田抛荒问题及其所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李克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必须保护农民利益[DB/OL].中国人大网,2013 -03 -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R].新华社,2011 -03 -16.

[3]吴胜锋.当前耕地抛荒的特点、原因及治理对策[J].农业经济,2012,(12).

[4]卿秋艳. 农村土地抛荒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J].土地经济与管理,2010,(2).

[5]湖南省岳阳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R].2011 -12 -28.

猜你喜欢

种田农田农民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AI”种田让农民“洗脚上田”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80后农民工返乡种田致富
不是无人种田 而是无田可种
农田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