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底的CVD扩磷工艺研究
2014-12-31何晓雄胡冰冰马志敏
杨 旭, 何晓雄, 胡冰冰, 马志敏
(合肥工业大学 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单晶硅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半导体材料、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和供热等[1-3]。单晶硅具有完整性好、纯度高、资源丰富、技术成熟、工作效率稳定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4]。20世纪70年代以前,实现半导体掺杂主要是采用高温扩散法进行[5-7],掺杂后的单晶硅可用于薄膜衬底材料、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太阳能电池[8]。
本文采用化学气相沉积设备进行扩磷实验,其原理是通过高温扩散中的固态源扩散来实现磷扩散,对单晶Si片(100)上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简称CVD)扩磷工艺参数和性能进行研究。首先用CVD法对单晶Si(100)基底进行磷掺杂,改变扩磷时间和温度。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扩磷前后的表面形貌,用半导体特性测试仪测试扩磷前后的I-V曲线并进行分析,得到最佳扩磷工艺参数。
1 硅基底的CVD扩磷工艺
1.1 硅基底的清洗
硅基底清洗的目的是清除晶片表面的污染物,如微粒、有机物及金属离子等杂质。清洗步骤为:硅片在丙酮溶液中先浸泡2h后超声波清洗15min,随后依次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中各超声波清洗15min,清洗完毕用吸耳球将硅片吹干。
1.2 硅基底CVD扩磷实验
硅基底CVD扩磷所用设备为沈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管式高温真空炉,扩散源为固态红磷(P),其纯度为99.999%,保护气体为纯度为99.99%氩气(Ar)。硅片和红磷分别放在2个长度为77mm的瓷舟里。
硅掺杂的扩散温度[9]通常为800~1 200℃。高温下,单晶Si固体中会产生空位和填隙原子之类的点缺陷[10]。
Si基底CVD扩磷工艺如下:
(1)向高温炉中通入氩气,当高温炉中的气压与外界气压相同时,气体将高温炉门顶开,关闭气体。将炉口密封圈处用酒精擦拭干净,保证高温炉的密闭性。
(2)将清洗好的硅基底放在瓷舟上,放入石英管375mm的位置,该位置为高温炉第1温区。将红磷装满2个瓷舟,一个瓷舟放在石英管中240mm的位置,另一个瓷舟放在石英管中163mm的位置,关闭炉门。
(3)用氩气清洗气路和高温炉腔体3遍,关闭氩气,打开机器泵开始抽真空,时间为30min。
(4)抽真空30min后,打开升温系统开始升温,升温时间为2h。
(5)温度到达200℃时开始以10mL/min的流量通入氩气,在温度为500℃时关闭机械泵阀门。
(6)当温度升到扩磷温度(1 050℃/1 150℃)时,通过高温热扩散运动向硅基底扩磷。高温炉内压强维持在2.1×104~3.1×104Pa。
(7)当达到实验时间(2.0、4.0、6.0h)后,打开机械泵阀门,同时将氩气流量调节到70mL/min,30min后关闭氩气,关闭机械泵;关闭加热电源。
(8)当高温炉内温度降到室温后将样品取出待检测。
扩磷的样品和磷粉放置位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常用硅基底CVD扩磷工艺的药品有红磷(P)和五氧化二磷(P2O5)2种,由于P2O5具有强腐蚀性,受热或遇水分解放热,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11],在空气中吸湿潮解,接触有机物会引起燃烧的危险,所以本实验选用相对稳定的固态红磷作为扩磷源。
图1 扩磷的样品和磷粉放置位置示意图
虽然红磷相对稳定,但是在高温下蒸发会部分冷凝成白磷(P4),所以实验结束后要等到高温炉内部温度降到40℃以下,氩气将高温炉的炉门顶开才能取出样品,防止温度过高或者进入大量空气P4自燃。取样品时要带上口罩和手套等防护工具。由于设备原因,高温炉实际温度达到1 050℃和1 150℃的时间略有不同。
2 硅基底扩磷后性能表征
2.1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采用美国Thermo生产的ESCALAB250型号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
扩磷温度为1 050℃条件下,不同扩磷时间的硅基底X射线光电子能谱如图2所示。
图2 1 050℃不同扩磷时间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
从图2可以看出,在扩磷温度为1 050℃条件下,扩磷时间6h与3h相比,P原子数较多。随着扩磷时间的增加,P含量增加,所以6h的P1s峰明显增强。
2.2 扩磷时间和温度对硅基底表面形貌的影响
观察硅基底表面形貌所用仪器为本原纳米仪器有限公司的CSPM4000型扫描探针显微镜;测量硅基底I-V特性所用仪器为KEITHLEY公司的4200-SCS型半导体特性测试仪。
硅基底未扩磷之前的表面形貌如图3所示,扫描范围为50μm×50μm。由图3可以看出,硅基底的表面粗糙度为0.488nm,晶粒的平均尺寸为597nm。
在1 050℃件下,不同扩磷时间的硅基底表面形貌,如图4所示,扫描范围为50μm×50μm。由图4可以看出,扩磷时间为2、4、6h时,硅基底表面粗糙度分别为0.643、0.888、0.899nm,晶粒的平均尺寸分别为777、554、537nm。
图3 硅基底未扩磷前的表面形貌
图4 1 050℃不同扩磷时间下的表面形貌
与未扩散的硅基底相比,扩磷2、4、6h的硅基底表面粗糙度变大,扩磷2h的硅基底晶粒的平均尺寸变大,而扩磷4h和6h的平均尺寸变小。
1 150℃件下,不同扩磷时间的硅基底表面形貌,如图5所示,扫描范围为50μm×50μm。由图5可看出,扩磷时间为2、4、6h时,硅基底表面粗糙度分别为0.553、1.23、0.866nm,晶粒的平均尺寸分别为746、552、458nm。
图5 1 150℃不同扩磷时间下的表面形貌
与未扩散的硅基底相比,扩磷2、4、6h的硅基底表面粗糙度变大。扩磷2、6h时,1 150℃的硅基底表面粗糙度均小于1 050℃的表面粗糙度,而当扩磷4h时,1 150℃的硅基底表面粗糙度高于1 050℃的表面粗糙度。1 150℃条件下硅基底晶粒的平均尺寸低于1 050℃硅基底。
2.3 扩磷时间和温度对电学特性的影响
硅基底尺寸为5mm×10mm,测量时2个探针之间的距离为1mm。1 050℃条件下,硅基底扩磷前后的电学性质由I-V(电流-电压)曲线表征,如图6所示。
从图6可以看出,随着扩磷时间的增加,扩磷后硅基底的电阻值逐渐减小。这是因为随着扩散时间的延长,掺入单晶硅基底的杂质越多,电阻值则越小。
1 150℃与1 050℃条件下,硅基底扩磷后的电学性质由I-V曲线表征,如图7所示。
从图7可以看出,相同扩磷时间下,1 150℃硅基底比1 050℃硅基底的电阻值小。这是因为当温度升高时,磷原子获得越过势垒的能量几率增加,且缺陷增多增大,非常有利于磷原子的扩散。
图6 1 050℃不同扩磷时间下与未扩磷前硅基底的I-V特性对比
图7 1 050℃与1 150℃相同扩磷时间I-V特性对比
从图7可以看出,1 150℃条件下,随着扩磷时间的增加,扩磷后硅基底的电阻值逐渐减小。
3 结 论
利用硅基底的CVD扩磷工艺,在1 050℃/1 150℃,采用2、4、6h的扩磷时间制备的扩磷硅基底的表面粗糙度随着时间的增加变大,晶粒的平均尺寸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变小。硅基底扩磷前后的I-V特性曲线说明:未扩磷的硅基底电阻很大;经过CVD扩磷工艺后,硅基底的电阻值明显变小。
在相同温度下,随着扩磷时间的增加,扩磷后硅基底的电阻值明显变小。在相同扩磷时间下,1 150℃条件下扩磷硅基底的电阻值比1 050℃条件下扩磷硅基底的电阻值小。
[1] 朱俊生.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J].可再生能源,2003(2):3-10.
[2] Schultz O,Glinz S W,Willeke G P.Multi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s exceeding 20%efficiency [J].Prog Photovolt Res Appl,2004,12(7):553-558.
[3] Zhao J,Wang A,Green M A.24.5%efficiency silicon PERT cells on MCZ substrates and 24.7%efficiency silicon PERL cells on FZ substrates[J].Prog Photovolt,1999,7(6):471-474.
[4] 席珍强,陈 君.太阳能电池发展现状及展望[J].新能源,2000,22(12):100-102.
[5] May G S,施 敏.半导体制造基础[M].代永平,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93-108.
[6] 刘 波,厉 策,侯海峰.三重扩散工艺的改进[J].价值工程,2011(27):42.
[7] 刘 明,王子欧,奚中和.磷掺杂纳米硅薄膜的研制[J].物理学报,2000,49(5):984-988.
[8] 袁肇耿,赵丽霞.肖特基器件用重掺As衬底上外延层过渡区控制[J].半导体技术,2009,34(5):439-441.
[9] 施 敏.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M].第2版.赵鹤鸣,钱敏,黄秋萍,译.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438-452.
[10] 刘玉玲,檀柏梅,张楷亮,等.微电子技术工程:材料、工艺与测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23-353.
[11] 陈 洁,崔世勇,姜丽华,等.工作场所空气中五氧化二磷测定方法的新改进[J].上海预防医学,2010,22(8):428-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