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学习空间利用初探——以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进学园”为例

2014-12-31刘丽芝

图书馆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学园社交图书馆

刘丽芝

0 前言

近年来,实体图书馆作为学习空间(Libraries Designed for Learning)是英美图书馆界的讨论热点。推动美国图书馆空间研究的核心人物Scott Bennet 在2003 年的美国高校图书馆馆舍研究报告中指出,图书馆应该是促进学习的地方,过往被经年累积的馆藏占用,忽略读者的学习需要[1]。Bennet 的论点引发了图书馆作为学习地方(Library as a Place for Learning)的讨论。过去10 年在英美新建和改建的图书馆经已把支援“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作为馆舍规划的核心要素。2013 年1 月启用的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Hunt 图书馆就是一所为该校工程、纺织及理科学系师生特别建造的新概念图书馆,2.2 万多平方米的空间只存放约3 万册书和期刊供借阅,150 万藏书收在馆内地下自动密集储存库,其余创新空间全是悉心为学习与互动教学而设,且配备了先进的科技设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以这标志性新馆显示该校对学生学习的重视和教育愿景[2]。从宏观角度,英美国家的高校图书馆馆舍空间变化亦是顺应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趋势、高等教育的全球化竞争、以及新世代高校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模式。

2012 年我国香港地区高校的学制由三年改为四年,本科生人数增加约30%,且在政府资助下,部分高校图书馆得以进行多年来难得的扩建或改建工程。也在这个背景下,新建或改建的空间必须达到校方的要求用作学习空间。扩展藏书空间基本上被剔出于规划外。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在这次扩建增加6000 多平方米面积,增添1800 座位、300 多台计算机、16个小组研讨室和9 个博士生个人小间。这些新的设备主要分布在新翼及两个新规划的研习区:“研究共享空间”和一个为本科生设计的学习空间“进学园”。本文以“进学园”的第一年使用情况及调查结果为例,讨论本科生学习空间的利用情况与问题。

1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相关研究

1.1 馆舍环境与设备

学习空间应具备哪些元素?Shill 和Tonner于2003 进行大规模的研究,调查对象是1995- 2002 年美国90 所高校图书馆新装修或重建的图书馆空间,了解新的空间与使用率改变(usage change)的关系。在改建项目中最普遍增设的是“非传统图书馆设施”(non- library facilities),包括会议室、电脑室、研讨室、多媒体制作中心、小食或咖啡室、一般用途教室、教学技术支援中心(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s)、艺廊等。调查结果显示,空间改造或重建以后图书馆进馆人数有所增加,但数据未能证实新增的非传统图书馆设施对进馆人数有直接帮助。同样,小组研讨室被视为改建空间内的必备设施,但结果亦未能证实增建研讨室能促使学生更多使用图书馆。Shill 和Tonner强调其研究的结论并非否定非传统图书馆设施作为改建的优先元素,但指出简单的增建空间不会令图书馆使用率增加。其研究结果显示馆舍的质素(quality of facilities)包括空间设计、自然采光及读者作业空间的质素(quality of user work space)是改善空间、提升图书馆使用率的关键[3-4]。

1.2 新世代学生学习习惯

既然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图书馆该如何提供能促进学生学习的有利环境?美国Rochester大学图书馆利用人类学的民族志研究方法(ethnographic research)于2005- 2006 年仔细而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模式、学年中各项作业的时序,把学生学习流程嵌入图书馆重建规划,确保新馆能达到促进学习的建筑目标[5]。英国Loughborough 大学图书馆也运用民族志研究方式了解和评核学生如何使用开放式学习空间。调查显示开放式空间非常受学生欢迎,特别是喜好同时进行多种活动(multi- tasking)的新世代本科生。学生能够在同一地点进行学习及社交互动,亦具备能力在开放式的社交学习空间(social learning space)进行个人单独学习[6]。

1.3 公用与社交学习空间

不少新建的图书馆增设社交学习空间,亦分别保留传统的公用空间(communal space)。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图书馆研究“Y”世代学生使用图书馆内新建的社交空间和公用空间的情况。结果显示该校的“Y”世代本科生经常使用图书馆,晚上亦习惯常与同学结伴到图书馆学习。在两种空间中,选择宁静公用空间的学生为37%,利用社交学习空间为28%,表示两种空间均会使用的为35%。同一调查发现种族间对空间选择有差异,亚裔学生偏向使用宁静空间,白人学生则较平均,两种空间均会使用。总的来说,“Y”世代学生既喜爱图书馆新增的社交学习空间,亦认为宁静的公用空间对他们的学习及研究同样重要[7]。Demas以古代阿历山大图书馆为例,认为自古以来图书馆就是一个融合学习、文化和知识的社区(intellectual community)。面对美国高校图书馆一度门庭冷落(deserted library)的报道,Demas指出图书馆事实上是大学校园内使用率最高的设施,图书馆持久而永恒的价值是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及宁静学习的地方。但他建议图书馆加入非传统的设施(non- library services) ,成为校园内兼具社交和严肃学术活动的场所[8]。Gayton 认同图书馆要保留宁静空间作为个人学习,强调社交空间与图书馆传统宁静的公用空间(communal space)必须在设计上仔细协调和平衡,因为两种空间满足不同类型的学习或学术工作[9]。

2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学习空间“进学园”简介

2.1 开阔空间设计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的目标是给学生、特别是本科生提供一个信息科技完备的社交学习环境。进学园面积约2600 平方米,位于总馆地库,利用玻璃天窗采光,设计简约。有独立进出口供总馆晚上10 时闭馆后使用。考虑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园内分协作区、IT 区、休闲区和宁静区,见图1。协作区中心由两张各长50 米的S- 形长桌贯穿,桌面的高低与宽度不同,可用作个人学习或数人对坐讨论,也有可供躺卧的小丘。协作区内亦提供座椅与圆形小桌,轻便家具可让学生按需要随意移动。园内正式坐位约500 个,小组讨论室7 间,供25人的多用途室1 间。为鼓励学生利用自携笔记本电脑或移动装置,电源插口数目近800 个,WIFI 网络覆盖良好。开放式的台阶可随意作座位用及作活动讲座场地。园中设有14 米长的书写白板供学生讨论时使用或自由留言。IT 区有计算机50 台,休闲区是馆内唯一可饮食的地方,设有自动售卖机,方便学生购买饮料、咖啡和零食。协作区的两个大型玻璃天窗上面是水池,阳光透过池水及天窗把灵动的自然光影投到园内,这景象成了“进学园”的特色。我国香港地区生活空间窄小,“进学园”开阔的社交学习空间给学生提供另一种学习氛围。

图1 “进学园”平面图

2.2 推广新学习环境

选用“进学园”(Learning Garden)是希望促进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图书馆的愿景是要让学生感觉进学园是为他们而建,是给学生学习的一个“家”(learning home)。“进学园”2012 年10 月启用,启用前进行了一连串的宣传活动,邀请学生老师参观,介绍设施与设备。由于设计新颖,启用初期,学生看见一个与传统图书馆不一样的空间甚为诧异,兴奋之余,大部分只短暂逗留后离开。经过1 个多月时间,学生开始比较自如地利用各种区间和设备,移动和组合家具,利用白板作讨论或自由发表言论。运作初期,学生仍是把进学园当作一般图书馆学习空间,较为宁静,这显示图书馆需要推广进学园的功能及鼓励更多小组的学习活动。

2.3 首年的使用情况

“进学园”初期的使用人数有限,总馆晚上10 时闭馆,学生前往“进学园”继续学习,部分学生把“进学园”当作夜读室,夜间使用人数较多,见图2。在考试期的4 月份晚上使用人数高峰达489 人,座位使用率达98%;凌晨1 点降为51%。24 小时开放是配合学生的作息与群体活跃时间,也是学生过去多年的诉求,晚间的高使用量也在预期之内。2013 年开学以后的使用率出现较明显变化,日间使用率比晚上高;9 月及10 月份的日间人数增加,小组学习活动较频繁。与2013 年10 月总馆使用人数比较,使用“进学园”的学生大概占总馆使用人次的33%。数字显示开放式学习空间渐获学生认识和利用,且以本科生为主。

图2 2013 年“进学园”高峰人数

3 学生利用“进学园”情况调查

为了解个人与组合学习情况,且进学园是否被学生作互动与小组形式学习,图书馆决定进行使用调查。观察和调查在2013 年10 月日间进行,两周内观察合共6832 人次的活动,访问了395 个二人或以上的学生组合。

3.1 本科生是主要使用者

在该调查中,使用者以本科生为主,占81%,研究生占18%,其他使用者为1%。开放环境吸引了一批研究生利用,特别是一批喜欢社交学术环境的海外留学生。进学园促进小组模式学习亦初见成效;调查计算进学园内不同时段的学习组合情况,所得数据中:个人学习为45%,两人组合为25%,三人组合为14%,四人或及以上组合为16% ;总计二人或以上组合学习占55%。相较于2011 年图书馆调查,组合学习活动增幅明显,见图3。

图3 学习模式转变比较

3.2 小组学习活动种类

调查期间共访问395 个二人或以上的组合,了解他们进行的学习活动类型。整体上,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为主,达86%,各种小组学习活动比率见图4。非学习或其他活动约14%,这包括饮食(小食)、课外活动、看影片、数人闲谈、网上通讯等等。部分行为在传统图书馆空间不容许,却恰恰符合“进学园”轻松学习、社交及互动的环境。休闲区的设立让同学可以稍作休息,饮料与小吃售卖机每月销售量甚高。

图4 学习活动类型

如何记录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客观评审学习空间的成效是新的课题。除了一般使用统计数据,进学园也间中利用照片,把学生的组合学习情况以影像记录,作为数字以外的实证数据。人类学的民族志研究方式也采用影像记录一些数字不能有效描述的情景,学生在开阔的空间一起各适时适地讨论或学习,共同营造出学习氛围(ambience,sense of scholarship),这种氛围不单是建筑风格,是读者学生共同创造的非实体素质[10-11]。

3.3 不同学科学生的使用

新的学习空间要达到促进主动与交互式学习(active and social learning)。调查希望了解该空间是否只合适某些学科学生。图5 是受访学生的所属学科分布,该分布与大学学科人数分布相符,表示进学园被各学科学生使用,没有倾向文科或社会科学。香港中文大学校园较大,工商管理学院离开总馆甚远,但利用进学园的学生比率也颇多,占21%。这些数据对于日后进学园安排跨学科或信息素养活动提供了参考资料。本科生的通识教育着重跨学科交流和对话,未来可邀请通识教育老师参与,推动跨学科互动学习。

图5 受访学生所属学院

3.4 可供长时间逗留的学习空间

大学课程中,课堂以外的学习同样重要,时间比课堂时间要多。香港中文大学的调查显示学生课堂以外的学习时间由学期初每周的6.29 小时,学期中的16.51 小时,学期末的24.89 小时,递增至考试时期每周达33.43 小时[12]。学生经常需要自学的地方完成课程作业、小组习作或个人学习;图书馆是课堂以外理想的长时间学习地方。2011 年图书馆相关调查显示,56.7% 学生逗留图书馆时间为1- 3 小时,逗留5 小时以上的学生占10.2%。这次调查显示利用进学园的学生逗留时间较长,表示经常逗留3- 6 小时为32.5%,逗留超过6 个小时达30.7%。WIFI 覆盖和电源充足,62% 受访学生自携笔记本电脑,学习之余可随时通过各种社交媒体与外界联络。进学园配备了学生认为重要的各项要素及服务,方便学生长时间逗留以完成个人或小组习作。见图6。

图6 学生对“进学园”各项设备的重要性评分

3.5 具人文文化的多元学习场所

环境、设施与服务是组成学习空间的基本条件,各条件的整合方能促进主动学习,协助学生达至最佳的学习效果。进学园由一位专业馆员带领和管理,团队有两位支援员工和系统部的技术人员。首年的目标是推广进学园服务并与校内单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过去一年进学园与教学单位(如自学中心、英语教学单位、香港文学研究中心、外间团体等)举办多种学习、文学、文化活动包括诗词、阅读、摄影、艺术、社会议题讲座、程式应用、英语写作和学生作品展览等活动。所有活动公开进行,学生可随时加入参与。这些活动使进学园更多元化,信息资源可更方便获取,建立的形象是自由开放的学习场所,不是宁静学习地方。

4 图书馆学习空间的未来方向

4.1 交流学习空间管理经验

第一年运作,学生在适应新的学习空间,员工也同时在探究、解决相关的问题,如24小时的保安、轮班、计算机设备、清洁、家具、营运预算等等。区内高校图书馆之间可进行更多交流,特别在服务层面,多分享成功例子,包括促进学生小组学习活动、学生参与管理、人员培训、组织架构和学习科技交流等。

4.2 了解新的学习需要,提供配套

学生学习空间与传统的阅览空间不同,需要配备协助学生完成个人或小组作业的信息技术环境、软件及相关的设备。图书馆管理这些新的学习空间需进行定期调查与搜集意见,适时考虑提升或剔出低用率服务。以进学园为例,经过一年运作,短期将增设录影设备的小组讨论室和多媒体制作设备。新媒体联盟(New Media Consortium)每年出版的地平线报告(Horizon Report)可帮助了解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趋势和新技术。

4.3 有图书馆服务的学习空间

为配合新的教学模式与改善高校学习环境,学习共享空间正受到一些高校重视和欢迎,其中包括一些在图书馆以外没有图书馆服务的学习空间。笔者认为图书馆应更有效利用图书馆学习空间提升服务,包括文献资源利用、支援学生学习、信息素养培训等终生学习技能,显示图书馆服务的价值。一些高校图书馆把咨询部重组为学习支援组(Learning Support Team),更明确地以支援学生学习为核心任务。

4.4 可持续的图书馆学习空间

高校图书馆的学习空间越来越多元化,但至今还没有一套标杆或评审方式。除了使用调查和一般统计,图书馆可考虑采纳民族志的方式调查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保留非量化的描述与记录作为评估依据。高等教育正高速向信息化发展,科技新浪潮将带动自主学习及群组式学习,图书馆社交学习空间的灵活适变具备了可持续性元素,是一个需要更多研究的领域。

21 世纪的高校也正寻找可持续的未来方向,新的思维包括知识以外的普世关怀[13]。图书馆实体学习空间将更具价值,此刻应以创新服务与实证彰显实体图书馆对大学发展与学生学习历程的价值,使高校图书馆成为大学与时俱进的发展资源。

[1] Bennett,S. Libraries designed for learning [R/OL].[2012- 09- 10]. Council 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Washington,D.C.,2003. http:/ /www.clir.org/ pubs/ reports/ pub122/ pub122web.pdf.

[2] The JamesB.Hunt Jr.Library,NCSU Libraries[EB/ OL].[2013- 12- 18]. http:/ /www.lib.ncsu.edu/ huntlibrary.

[3] Shill,H,&Tonner,S. Creating a better place:Physical improvements in academic libraries,1995- 2002 [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2003, 64 ( 6) :431- 466.

[4] Shill,H,& Tonner,S. Does the building still matter?Usage patterns in new, expanded, and renovated libraries, 1995- 2002 [J].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2004,65 (2):123- 150.

[5] Foster, N, Gibbons, S. Studying students: 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project at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2007 [R/OL]. [2013- 12- 18]. http:/ /www.ala.org/ acrl/ sites/ ala.org.acrl/ files/ content/ publications/booksanddigitalresources/ digital/ Foster- Gibbons_cmpd.pdf.

[6] Bryant,J,Matthews,G,Walton,G. Academic libraries and social and learning space:A case study of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Library [J]. UK. 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 Information Science,2009,41 (1):7- 18.

[7] Lee E,Lee T,Velez,LT. Planning library spaces and services for Millennials: an evidence- based approach[J]. Library Management, 2013, 34(6/ 7):498- 511.

[8] Demas, S. From the ashes of Alexandria:What’s happening in the academic library [G]. / / Library as Place:Rethinking Roles, Rethinking Space. CLIR Publication,2005,129:25- 40.

[9] Gayton,J. Academic libraries:“Social”or “Communal?”the nature and future of academic libraries[J].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2008, 34 (1):60- 66.

[10- 11]Cunningham, H., Tabur S. Learning space attributes:reflections on academic library design and its use [J/OL]. [2013- 12- 18]. Journal of Learning Spaces,2012,1 (2) . https:/ / libjournal.uncg.edu/ index.php/jls/ article/ view/ 392.

[12] Lam. P, McNaught, C, Lee, J. The impact of student workload on learning experiences [R/OL].[2012- 09- 12]. Working Paper 12. Hong Kong:Centre for Learning Enhancement And Research,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12. http:/ /www.cuhk.edu.hk/ clear/ research/WP12_LMcNLC_2012.pdf.

[13] Barnett,R. The coming of the ecological university [J].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2011, 37 (4): 439- 455.

猜你喜欢

学园社交图书馆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建筑学园(2)
建筑学园(1)
宠物学园
宠物学园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图书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