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参移动阅读服务模式探析*
2014-12-31汤莉华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上海200240
汤莉华 潘 卫(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024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社会大众的阅读习惯悄然发生了改变,移动阅读已然成为青年一代尤其是在校大学生阅读行为选择的一种趋势,这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与手段的创新所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网页都可以通过以iPhone、iPad为代表的便携式终端设备访问,同时随着校园无线网络的普及,以及3G技术的推广,很多图书馆开通了“手机图书馆”、“移动图书馆”,读者可以随时查询、浏览图书馆购买的各类数据库资源与个性化服务,享受到图书馆提供的简单的移动阅读服务。
然而,当前国内高校图书馆预设的移动阅读内容大多与学生的课业学习脱节,不能满足师生围绕课程教学所产生的各类个性化阅读需求。图书馆作为支撑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辅助机构,适时推出电子教参的移动阅读服务,将成为图书馆服务创新与拓展的必然发展方向。
1 国内外电子教参服务现状
1.1 国外电子教参服务现状
图书馆资源和服务无缝嵌入学校教学环境是国外多数著名高校的发展特点,电子教参支持系统即为其中的典型代表。英国JISC(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主持的国家电子图书使用调研项目(National e-Books Observatory Project,简称NeBO)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电子图书调研项目,其最终报告总结了用户对电子图书的要求,第一项便是“提供更多的教材内容电子图书”[1],可见电子教参系统的建设符合广大高校用户的需求。在国外,提供课程参考资料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通常有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该项工作,软件系统也比较成熟、完善,教师和学生已经习惯了图书馆的课程参考资料服务方式和内容,同时教师和学生的课程教与学也离不开图书馆的课程参考资料服务[2]。
国外发达国家的高校图书馆普遍形成了较完善的教学参考资源服务体系,同时为了补偿图书馆电子教参资源的不足,部分拥有出版社的高校还将课程平台与网上书店进行关联。笔者通过对国外高校图书馆网站进行调研,并结合学术文献检索,总结出国外高校电子教参支持系统主要有3种建设模式:其一,图书馆借助课程资源管理软件(如:Stellar、BlackBoard[3]等),自建电子教参系统,为在校师生提供课程服务,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图书馆、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图书馆等;其二,与教材书店合作,通过课程信息平台与在线书店互联为学生提供教学参考资料的租赁和买卖,如美国的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图书馆、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图书馆等;其三,与数据库商合作,购买成熟的商业化软件系统和文献资源,如英国的斯塔福德郡大学(Staffordshire University)图书馆、伍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Worcester)图书馆等。表1对国外具有代表性的电子教参服务平台进行了对比。
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和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网站中均设置了电子教参检索平台,提供课程编号、教师姓名、课程名称、院系4种搜索途径,在检索结果中会提供与课程相关教材的信息,包括纸质教材馆藏地址和电子教参全文链接。
哈佛大学图书馆和耶鲁大学图书馆网站中均提供课程目录(course catalog)检索平台,在搜索结果中,除了提供授课教师姓名、上课时间、地点等课程信息之外,还提供教学参考资源信息和校园书店的主页链接。以哈佛大学的在线书店Harvard Coop为例,其以经营书刊为主,提供二手教材、新书和电子图书的租赁和交易服务,也免费提供少量的电子教材[4]。Harvard Coop网站上有电子教参的租赁规则、支持的技术环境等信息的详细说明。目前,Harvard Coop的电子图书支持的阅读客户终端是MAC和PC,不支持手机阅读。耶鲁大学的在线课程信息系统与Labyrinth Books平台关联,Labyrinth Books平台功能与Harvard Coop类似。
表1 国外代表性电子教参服务平台对比
在采用数据库商的软件系统作为电子教参系统的高校中,英国斯塔福德郡大学比较有代表性,该校采用了ebrary提供电子图书解决方案。ebrary研发了一种“电子内容平台(e-Content platform)”,能够为图书馆用户提供来自不同出版社的电子图书的整合检索与利用。斯塔福德郡大学图书馆同时也是英国首家使用ebrary技术的图书馆[5]。与之类似,英国伍斯特大学则购买了MyiLibrary的技术平台[6]。
综上分析,国外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参服务系统尽管采用的服务模式或技术差异比较大,但大多都与课程信息平台互通、互联。而在电子教参的全文阅读方面,近年来并没有随着3G技术的发展在移动阅读服务上有所突破,而仍以支持各种形式的电脑阅读为主。哈佛大学网站上对此也给予了解释,主要是考虑到NOOK和移动设备的屏幕比较小,会影响阅读效果[7]。而实际上,近两年来,随着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的广泛使用,移动设备屏幕小的问题已经逐渐弱化,电子教参移动阅读的实现在技术和设备方面已经不存在障碍。
1.2 国内电子教参服务现状
早在2004年,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LIS)就以 “高校教学参考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作为“十五”规划建设的重要子项目之一,并联合全国51所高校初步建成了“中国高校教学参考信息中心”[8],为CALIS成员馆的用户提供课程与教学参考资料书目信息在线检索服务。后来该项目又历经了两个发展与完善阶段:包括 2008年启动的CALIS“十一五”建设项目和2011年开始的CALIS三期建设项目,目前建成了“CALIS高校教学参考书全文数据库”[9],该平台以方正Apabi(阿帕比)数字图书馆为基础,可以为CALIS成员馆的用户提供教材的在线全文阅读,然而其不足之处也较明显,主要体现在该平台没有将教材与高校课程进行关联,对课程教学支持的作用有限。
针对国内电子教参服务系统的建设情况,2010年上海大学图书馆郝媛玲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包括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在内的50所“211工程”高校图书馆教参服务系统的建设情况[10](见表2)。笔者对其文中提及的高校图书馆进行抽样调研发现,除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和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以外,多数高校图书馆的教学参考书服务系统仍然维持着4年前的服务模式。
表2 50所“211工程”高校图书馆教参服务系统调查分析数据[10]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电子教参书”系统在近两、三年中有了较为突出的发展,该平台不仅实现了教学参考资料与课程信息的集成,而且突破了只收教学图书的局限,除了图书之外,还收录了文理各学科的中外文期刊论文、参考资料、讲稿等[11]。
笔者综合分析国内现有的电子教参服务系统及其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其普遍存在如下问题:其一,教学参考资源与学校的课程系统或教学平台互不关联,因而其不能实现信息的动态融合;其二,教学参考资源类型单一,主要以图书为主,未考虑如网络课件、音频和视频多媒体资料等多种教学参考资源类型;其三,电子教参服务功能比较封闭,不能满足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等课程社群在交流与互动中对于参考资料的需求。
2 电子教参移动阅读服务需求与特征分析
2.1 电子教参移动阅读服务需求
20世纪末,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电子教参信息服务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文献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传递、索取和利用的方式,可谓传统教参服务模式在网络环境下的转型[12]。在无线网络日益普及、第三代移动通信3G技术盛行、大众阅读行为向移动阅读发生转变的今天,图书馆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为出发点的宗旨不会发生改变,需要改变的必然是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而电子教参服务模式向移动阅读转型将是重要的内容之一。读者对电子教参移动阅读服务的需求体现在以下3个层面:
(1)在高校发展层面,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步伐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同时也是各大高校“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其中,革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教学模式从以知识灌输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模式,需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获取方便的教学参考资源做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2)在教师教学层面,传统的馆藏教学参考资源已无法满足教师的课程需求或对新兴学科的覆盖,教师对教学参考资源数字化、多样化和共享化的需求不断增长,其需要一个资源丰富、使用便捷的电子教参系统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提供良好的资源与服务基础。
(3)在学生学习层面,越来越多的学生已适应网络化的学习方式,对随时随地访问和获取教学参考资源的需求日益明显,学生需要触手可及的数字化教学参考资源来支撑其自主学习与科研创新。
面对读者日益迫切的需求,图书馆急需系统搜集和整合各种类型的教学参考资源,一方面支持和完善馆藏资源建设,另一方面实现纸质文献的长期保存,解决教学参考资源的供需矛盾,同时扩展图书馆业务特色,丰富、创新服务模式,为读者日益增长的移动阅读需求提供相应的移动阅读服务。
2.2 电子教参移动阅读服务特征
针对读者的需求特点,结合当前的技术环境,电子教参的移动阅读服务最终都将落实于移动阅读系统的功能设计与实现。电子教参移动阅读系统与传统的电子教参系统相比,具有系统模块内嵌化、阅读方式移动化、信息内容多样化等显著特征。具体表现如下:
(1)系统模块内嵌化 电子教参移动阅读系统采用现有的成熟技术与系统,以课程为核心,以高校课程教学信息中心或者学生选课平台作为依托,将电子教参信息嵌入相应的课业平台,使教学参考资源变得“随手可得”,而非一定要读者访问图书馆的电子教参平台才能获取。
(2)阅读方式移动化 电子教参移动阅读系统依托高校现有的无线网络环境和3G技术,打破图书馆馆藏电子教参数据库与商业移动阅读终端之间的壁垒,使教学参考资源变得“随处可读”,使电子教参服务更贴近目前大学生的阅读习惯。
(3)信息内容多样化 电子教参移动阅读系统凭借现有成熟的资源整合技术和类型丰富的数字 化教学资源,突破目前电子教参服务以文字型教学参考资源为主的现状,使教学参考资源(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学参考资源)变得“多样化”,如此则更符合移动阅读特性。
3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电子教参移动阅读服务模式
3.1 服务简介与服务特色
电子教参系统是一个极具价值的平台,它增加了学生快速获取所需教学参考资料的可能性,提升了高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进而对高校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但是,由于电子教参数据库的信息源于多个部门(如教师信息来自人事处、用户登录帐号源于网络中心等),而信息的更新又需要各部门共同参与,这恰恰是系统建设的难点所在[13]。电子教参系统的建设涉及多方需求及学校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为统筹兼顾各方需求及全面支持智慧校园的建设,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联合学校教务处、研究生院及网络信息中心,从2011年6月开始合作共建新型的电子教参移动阅读服务系统,2011年10月起,该服务向全校师生推送个性化的电子教参资源,并推广电子教参的移动阅读。上海交通大学电子教参移动阅读服务特色可以总结为如下3点:
(1)与学校选课服务网(教学信息服务网)无缝融合,教师可为课程选择与管理教学参考资料,学生可一站式获取所选课程指定的教学参考资料,支持教学参考资料的电子版全文阅读。
(2)将电子教参资源主动推送至各类终端,包括PC、iPad、智能手机等,推广移动阅读,让学习无处不在,让教学参考资源触手可得、随心而用。
(3)融入学校教学环境,助力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倡导全方位的移动课堂,推动“智慧校园”的发展建设,为“三位一体”育人理念的贯彻落实提供支撑。
3.2 系统框架与功能模块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电子教参系统的建设借用了现有的成熟技术和平台,整合了多种类型的课程信息资源,开发出了符合课程查询特点、具有交互性的服务功能,实现了系统的开放性、包容性(即与其他系统的互操作),为师生提供“随手可得”的教学参考资料及人性化、便捷化的教学参考资源服务,其具体服务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教参系统技术与服务框架
电子教参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见图2):
(1) 教学管理模块 主要面向学校教务处及研究生院,共建共享教学参考资源与数据,加强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管理。
(2)资源保障模块 主要面向图书馆,负责教学参考资源的收集与整合,提供教学参考资源的移动阅读服务,进行教学参考资源的保存与管理工作。
(3)技术支撑模块 主要面向网络信息中心,负责教学参考资源的系统支持与维护,保障网络资源的安全与稳定。
(4)商业供给模块 主要面向资源商和设备商,提供数字教学参考资源、嵌入式支撑系统、阅读器等硬件及软件。
(5)应用模块 主要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应用界面,如教师应用界面可涉及课程资源管理、教学参考资源检索、统计信息、公告栏等不同功能,学生应用界面可涉及课程检索、教学参考资源下载或在线阅读、论坛等功能。
图2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电子教参系统功能模块
为了补充馆藏电子教参资源的不足,同时为了解决移动阅读技术与设备等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与超星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携手开发了图书阅读器二维码及Andriod客户端二维码,并购买了300台超Pad供师生借阅。截至2013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电子教参服务已为全校3 000多门课程提供电子教参书6 000余册,并以致远学院作为试点,推出“智慧泛在课堂”工程,实现了电子教参移动阅读服务的个性化定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与反响。
4 总结与展望
开展电子教参移动阅读服务,既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又符合师生对教学参考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在技术与设备方面也已经不存在障碍。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在电子移动阅读服务模式上的探索可供其他高校图书馆借鉴。未来电子教参移动阅读服务的推广需要在丰富电子教参的资源种类方面下功夫,包括图书、论文、开放课件、多媒体资源等各种类型。而当前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的快速发展,也为电子教参移动阅读服务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1]郭 晶,陈 进,高 协,等.移动阅读环境下的IC2创新服务模式[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1(11):11-14.
[2]焦艳平,孙彩霞,王淑凤,等.中外大学图书馆课程教学参考资料服务的比较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5):29-32.
[3]胡 冉.美国大学教学参考资料服务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 2011(5):84-87.
[4]哈佛大学图书馆课程目录[EB/OL].[2014-02-10].http://coursecatalog.harvard.edu/icb/icb.do.
[5]Parkes D.E-Books from Ebrary at Staffordshire University: A Case Study[J].Program 2007,41(3):253-261.
[6]Taylor A.E-Books from MyiLibrary at the University of Worcester:A Case Study[J].Program 2007,41(3):217-226.
[7]电子教材常见问题[EB/OL].[2014-02-10].http://harvardcoopbooks.bncollege.com/ebooks/ebooksfaqnew.html.
[8]中国高校教学参考信息中心[EB/OL]. [2014-02-10].http://202.120.227.57/cm/main.jsp.
[9]CALIS高校教学参考书全文数据库[DB/OL].[2014-02-10].http://reserve.calis.edu.cn/dlib/Default2.asp?lang=gb.
[10]郝媛玲,冯春英.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参信息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12):76-80.
[11]北京大学图书馆电子教参书[EB/OL].[2014-02-10].http://lib.pku.edu.cn/portal/zy/dzzy/dianzijiaocan.
[12]徐 宁.网络环境下教参资源服务系统建设问题探讨[J].图书馆建设,2007(6):106-108.
[13]唐光前.高校数字图书馆教学参考资料服务系统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8(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