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2014-12-31张梅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3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途径德育

[摘 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基本导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图书馆是学校的一个必不可缺的教育设施和机构,在学德育工作中有重要的地位,具有独特的优势。新时期高校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德育教育中作用,探索图书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其他部门形成合力,肩负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德育;途径

1975年,在法国的国际图协联合会议上指出图书馆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的四个基本职能[1]。可见,高校图书馆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然而高校普遍关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建设和服务,轻视其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的作用,图书馆德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伴随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受到巨大的冲击,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数字化和信息化中心,要重视自身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发挥德育功能的途径。

一、高校图书馆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随着高校对图书馆的积极建设和发展,图书馆已成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支柱,是信息集聚地,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学生课余学习和活动的“第二课堂”。在传播信息和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承担着重要的德育职能,故高校要重视图书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应充分认识其德育功能[2]。

(一)渗透着隐性德育教育的作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常以课堂教育为主要方式,不断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创新,但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逆反心理,教育的成效和认可度不高。学校图书馆作为教学服务机构,拥有丰富教育的资源,虽然学生在图书馆的各种活动都是自主的,能够按照自我的需求、兴趣选择学习的内容,自由安排,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德育教育的影响。图书馆的丰富馆藏图书和数字文献资源,积聚着各类学科优秀的的成果,使学生可以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开阔眼界的同时思想得到升华;图书馆开展着各种活动,如文献检索课、学术不端行为的教育、各类专题讲座等,有意识、有目的以看似非正式教育的形式将一些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价值观、人生观等知识渗透其中,使学生获取先进的思想,体验高尚情怀,这样隐性的德育教育,消除学生的排斥心理,思想道德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二)图书馆文化对学生德育的引导作用

高效图书馆文化主要体现在图书馆的环境、服务和管理上,是由图书馆各种资源,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人员以及读者共同创造的,[3]能够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上对大学生加强引导。相比与学校其他地方,图书馆环境对学生的德育影响更为直接和强烈。在建筑风格上和外观设计上,图书馆通常以朴素、端庄的形式体现,在学生步入图书馆之前心中产生一种严肃而庄重的心理。图书馆整洁、安静舒适的环境和学习氛围、图书馆员热情专业的服务态度、先进的信息技术等,净化了学生心灵,让学生能够自觉地调整和约束自我的行为,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习惯和文明的行为,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图书馆的一些管理规章制度,如借阅规则、电子阅览室的使用规范、馆内的宣传标语等是对学生的约束,无形的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从而帮助学生端正自我的价值观。

二、利用图书馆的优势,探索高校德育工作新载体

(一)图书馆在学生德育中的优势

1.信息文献资源优势

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是优于学校其他机构,是学生读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这些优秀的、高质量馆藏书籍和文献,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大学生德育教育提供理论知识源泉,是保证德育功能发挥的最基本要素。[4]独具优势的信息资源,传播了科学文化知识,是先进文化的体现,拓宽了进行德育的渠道和空间。有利于优秀的先进思想的宣传,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塑造,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2.环境优势

学校的环境对于大学生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图书馆是学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环境育人优势。首先,现代化的设施、整洁的布置、良好的管理制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自由舒适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其次,图书馆渗透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多样化、开放性的优质服务,人性的管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造就了自由、开放、文明的文化氛围。在如此美好的环境和人文氛围中,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陶冶了情操,提升了文化素养,无形中规范了自己的行为,这种环境的育人优势是课题教学无法达到的。

3.创新优势

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优良的阅读环境、浓厚的人文气息,开放自由的理念都激发了学生创造热情,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图书馆是学校信息中心,为学校教育和科研活动服务,能够及时掌握新信息,接触新知识,视野开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利于丰富图书馆德育工作理论和开展实践创新工作。高校图书馆要利用创新优势,不断创新德育方式,发挥自身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完善高校德育的体系[5]。

(二)发挥图书馆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的途径

1.加强高校图书馆文化环境建设

图书馆文化环境包括物质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二者都渗透教育的内容,在学生的德育工作中有重要意义。首先,加强图书文献资源的建立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把控文献书籍的选购环节,选择学生感兴趣且思想性、知识性强的优秀资源。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加强数字图书馆和终端设备建设,拓展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时空优势,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其次,优化图书馆的环境,加强馆内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的空间布局,保持馆室的整洁明亮,为学生读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和交流环境。最后,加强图书馆人文环境的建设,充分利用馆内的墙壁文化和走廊文化,如利用宣传栏、橱窗、展厅等发布信息,宣传方针政策,张贴文明标语和名言警句,体现时代特色,发挥文化氛围的熏陶,为学生读者提供精神食粮,引导学生高尚思想道德和核心价值观的形成[6]。

2.拓宽图书馆德育教育新思路

新时期高校要结合自身的特点不断拓宽图书馆开展德育的新途径。开展内容新颖、形式丰富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德育教育,如举办读书活动,采用征文、演讲等比赛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不定期的举行专题座谈,热点问题研讨、学术讲座和专家报告会等,让学生拥有与专家学者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启发学生思维,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新时期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不良的信息和观念造成学生的价值观的混乱,严重影响高校德育的效果,目前多数高校都关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但是对于网络图书馆的德育功能不够重视。一方面学校要投入资金和技术,加强图书馆多媒体软件和技术、数据库建设,完善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和质量,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与校园通力协作,抵制不良信息的传播,丰富图书馆的网络资源。利用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网站等开辟专栏,宣传德育教育新要求,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梦”主题活动网络知识竞赛、网络讲座等,培养高学生的责任感,积极建设图书馆网络教育平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德育活动,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巩固德育的效果。

3.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和服务体系

一要加强馆风建设,拟定科学的图书馆规章制度。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图书馆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是读者和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保证图书馆的正常运作和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建立文明和谐的图书馆环境,也约束了学生的行为,使其养成爱护公物、尊重他人的习惯。

二要提高图书馆观员队伍的整体的综合素质。图书馆员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主体,在图书馆的德育工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整体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是图书馆实施德育的重要保障。图书馆员要爱岗敬业、认真工作,以热情的态度和饱满的精神服务读者,以身作则,发挥示范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学生。图书馆员参加的培训,不断学习,不仅掌握基本的图书馆学知识和馆内资源的利用方法,还了解本校专业知识,能够主动把握学生的借阅规律,快速有效的为学生提供专业咨询,解决学生在馆内遇到的问题,引导导学生正确有效的使用图书馆的各项资源。

三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优化服务质量。在图书馆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优化服务方式,维护读者的利益。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学生时,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工作。对于新生要进行馆前培训教育,介绍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学习图书馆资源使用的规章条例,掌握如何使用馆藏资源和各类数据库;对于快要毕业的学生要开展与毕业论文相关的讲座、毕业论文写作中的注意事项避免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以及职业规划、创业技能的企业家讲座。其次,开展个性定制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开展信息推送服务,实现资源的实时共享。按照用户指定的时间间隔和主题,定期将资源库中最新信息自动发送至用户端[7]。再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到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中,利用提供勤工俭学岗位或志愿者服务活动,加强学生与工作人员的联系,增加相互理解,使图书馆及时了解学生的诉求,不断改进图书馆的工作。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懂得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和艰辛,锻炼学生的毅力和品质,将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实现德育的“知行合一”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宗忠.图书馆学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122.

[2]陈军,赵天峰等.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德育的影响调查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J].科技信息,2014,(14):7.

[3]赵晓峰.高校图书馆文化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1.

[4]申飞驹.论图书馆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9):94-96.

[5]刘文璨.高校图书馆德育功能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

[6]胡慧.高校图书馆德育功能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7]熊枫.刍议个性化信息服务[J].图书馆论坛,2005,(4):166-168.

作者简介:张梅,(1988,8-)女,安徽合肥人,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途径德育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