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公共艺术的“时间意味”探微

2014-12-30王金玲

艺术评论 2014年12期
关键词:八景意味广州

王金玲

2005年深圳公共艺术在中国研讨、 2006年广州城市公共艺术—城市雕塑论坛、 2011年中国美院、中央美院和英国伯明翰大学举办的第四届 CCVA年会、 2012年中国画院等主办的公共艺术论坛等,都对城市公共艺术进行了多角度探讨。公共艺术一直都作为空间艺术为人们所关注,在文化、商业结合的当代语境下,在行走代替注视这一新观看之道的背景下,时间是观察公共艺术的空间性之外另一独特的视角,而关于公共艺术中时间意味研究始终为其空间性所遮蔽。本文以广州城市公共艺术为例,探讨这一艺术形态的时间意味。

公共艺术内涵上凝结的时间镜像

公共艺术在内容层面所呈现的历史文化变迁的时间意味。

广州城市公共艺术就是进入时间轨道的空间存在,以某种物质形态成为带上时间烙印的广州历史文化记忆的缩影。巴赫金( Bakhtin)曾分析说“历史时间以人的活动,以社会发展,特别是生产发展水平作为定位的标志历史时间是人的时间。 ”[1]羊城八景从宋代至今几经变迁,其时间意味就是人与社会发展带来的风云变幻历史时间的显像。从《广州地方志》可见,最早八景的选定来源在于当时广州“蕃市”兴旺,而以市民和外商喜欢游览的风景名胜拟定为最早版本的“羊城八景”。元八景体现城乡之别。明清八景则可见更多郊区的自然景观入选。 60年代珠江公铁两用大铁桥以“双桥烟雨”和四大人工湖之一东山湖名曰“东湖春晓”当选广州八景,广州解放纪念碑为中心的海珠广场“珠海丹心 ”和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红陵旭日”也入选广州八景,这些都生动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方向。 80年代新开发的广州“黄埔云樯”,2001年“珠水夜韵”的入选,不论是羊城八景公共艺术集群的变迁,还是不同时期八景的单个公共艺术实体的流转,其身上都凝练了历史事件、文化传统、市民趣味等某个时间节点的镜像。

“时间作为形而上的概念,蕴涵了两种迥然相反的特性:变动性和秩序性、客观性和内经验性。 ”[2]城市公共艺术在内容层面所呈现的历史文化变迁的时间意味,一是人与历史相遇过程中动态平衡的结果,二是人与自然、社会博弈后,带上人的情感体验、尊重客观规律的选择。诚如羊城八景,每一个景点的荣衰命运都伴随着历史变革形成公共艺术的历史时间轴线。

(二)公共艺术在题材层面包含的生命主题等时间意味。

广州南越王博物馆是岭南地区发现规模最大的唯一汉代彩绘石室墓。该博物馆外观是岭南现代建筑的一个杰出代表,以六项国内外建筑大奖的显赫背景成为广州城市公共艺术之一。这里公共建筑艺术因其题材都是围绕人、事、物这些生命主体而成为一种时空体结构。

这种时光隧道性质的公共艺术,除了自身凝练的历史时间意味外,也开辟了生命时间的通道,如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的英雄纪念碑、孙中山大元帅府门前的雕塑、广州五羊雕塑等等,都以礼赞的方式致敬生命。公共艺术作为历史学科之外美术学科的研究对象,还有一种时间轴线,那就是艺术生命的历程与价值体系。公共艺术作为空间艺术形态,在题材层面包含的生命主题等时间意味“并不是告诉你现在是什么时间,而是告诉你现在是哪一种时间,即时间的意义是什么。 ”[3]

二、公共艺术形式上展示的时间意趣。

多元互动公共艺术的时间性

多元互动的公共艺术就是在空间存在中建构了历时性的印象。比如 2012年广州灯光节上的作品《鱼与飞鸟》,鱼和飞鸟造型的发光片从珠江上排列而上,从水中向空中跃起,在视觉上产生了绵延的运动感。这种公共艺术形态,诠释了“视域”不同于“视角”的原理,无数个瞬间不再是破碎化的片段,而是包含了前一秒已知信息的回顾和对后一秒未知部分的期待,即是格罗塞所说的记忆综合 [4],通过视域的联结,公共艺术就被感知为空间上并列的,时间上连续的整体。

公共艺术不同于一般艺术的大众参与度、公共空间性,才使得人与艺术的相遇变成印象式的、历时性的过程,公共艺术让视觉中心性消失,不再专注于具体的物件,而是关注人与整体环境的关系,产生无所不在、不可言诠的偶发感,而这些体验式的主观印象又是以时间形制的存在。例如广州地铁屏蔽门与月台的广告设计。人们在地铁通道中眼睛在图像上停留的时间约为7.5秒,随着人流的涌动、地铁的奔驰,一幅幅图像以一种连环画的形式被阅读,车厢中视觉连贯性的停留幅度是 3-5分钟,随动广告打破了画面的静止性和空间的封闭性,广告商利用系列画面、连续性的场景转换,将信息传播转变为一段历时性的视觉记忆放置在人们的脑海中。这种视觉交互运动证明了视觉时间、知觉时间的发生,也打破了公共艺术有限的空间格局。

静态实体公共艺术的时间性

陈氏书院又名陈家祠,以清末民间建筑形制和 “七绝” [5]艺术,成为广州城市公共艺术的代表之一。书院的陶塑脊饰,有飞翔在云天的鳌鱼造型,鳌鱼的两根长须伸向晴空,保持着一种从檐头游向蓝天的趋势,这种瞬间动态的凝练,不是时间消失了,而是时间高度密集化而成为时间的空间化。艺术家运用视觉凝固制造保留直觉的图像,以瞬间的物质形态应和人们一种掌握时间的意识,一种寻求永恒的意识。巴赞谓之人类的“木乃伊情意结”人为地保存外形以期从时间的场合中攫住生灵,使事物获得永生。 [6]鳌鱼的象征意味和美好寓意也就在这种瞬间永恒的动态凝固中保留下来。这里不是取消时间,而是取消了时间线性发展的向度,从而使静态化的图景获得了瞬间永恒的时间价值。

空间艺术还有一种时间意味,那就是“画出的那一最富于孕育性的顷刻必须既让人看得出前因 (过去 ),也让人看得出后果 (未来 )。只有这样的图像,才能让人们在看了之后产生时间流动的意识,从而达到叙事的目的。 ”[7]这是陈家祠各种艺术形式中故事时间溢满庭院的重要来源。一是全景式叙事,如砖雕《刘庆伏狼驹》,取材于中国戏曲故事,将刘庆驯服烈马和四十多个人物分布在画面中展露戏剧化时间。二是多幅图像叙事,如屋脊装饰的陶塑《群仙祝寿》《加官进爵》《八仙贺寿》等作品揭开了立体连环画故事汇的序幕。三是单幅图像叙事,如双面木雕屏风刻画了岳飞大战金兵、赵云救阿斗、三英战吕布的动态。阿恩海姆曾说运动感是衡量时间性的尺度,而视觉中有两种形式的运动感“一种 :是通常所指的某一物体的位置的移动;第二种,是从不存在物体运动的地方观察到的运动,这就是张力” [8]一方面木雕故事人物的表情、神态营造了时间意味的动感,另一方面在动作中孕育 “动势”。故事人物静止在画面中的动作,刚好达到莱辛所说的“富于孕育性的顷刻”这种身未动,心已远的微妙,是视觉张力和想象力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公共艺术的时间意味,其内容层面呈现出历史文化变迁的时间意味,在题材层面流露出生命主题的时间况味,在形式上,营造交互性的视域、创造时间冰冻的永恒之美、孕育不动之动的张力、揭开图像叙事的时间之绳。

*

2013年广东省高等院校学科与专业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资助项目“育苗工程”)《提高文化软实力视域下城市公共艺术的时间意味研究——以广州为例》课题成果,课题编号:2013WYM_0012。

注释:

[1]马大康.叶世祥.孙鹏程.文学时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30.

[2]傅松雪.时间美学导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11

[3]格尔茨著.韩莉译.文化的阐释[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463

[4]Zoran Gabriel.Towards a Theory of Space in Narrative[J].Poetics Today,1984.5:2.

[5]七绝指的是三雕(木雕、石雕、砖雕)、两塑(陶塑、灰塑)、一铸(铁铸)、一画(彩绘)

[6]梅琼林.当代视觉文化缘起及本质探析[J].东南学术,2009(6).

[7]龙迪勇.图像叙事:空间的时间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7(9).

[8]王智慧.绘画艺术的运动感表达[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八景意味广州
印章的意味
美的意味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溪南八景图册
明清时期新乡八景考论
周末玩什么去【坐标:广州】
广州车展展位图
浅议中国“八景”文化及对城市景观建设的意义
名人读《意林》
辨言语,填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