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元一体化”模式的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4-12-30周菁许峰
周菁+许峰
摘 要:近年来,动漫产业飞速发展,市场对动漫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职业院校成为动漫设计与制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然而目前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该文以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深入分析了基于校企“双元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教学的新途径。
关键词:双元一体化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 实践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145-02
当前,动漫产业已经成为发展潜力巨大的智力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科技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朝阳”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中处于龙头地位[1]。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动漫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大。然而,动漫设计与制作人才缺口巨大,尤其是创作兼技术实现的复合型技术应用型人才更加捉襟见肘,动漫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动画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1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经过对部分动漫制作企业的岗位分配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发现门槛较低的动画师及编辑合成的后期人才是市场需求量最大的两类岗位。这类岗位不需要太多的从业经验,不要求具备高超的绘画技巧,也不需要非常广阔的知识面和新颖、独特的创意能力[2],最低要求是具备熟练的专业软件操作技能和基本的动漫制作基础知识,这恰恰符合职业院校培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工作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以技术技能培养为重点的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然而,相比较动漫产业的飞速发展,目前职业院校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一是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二是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缺乏整体性与衔接性。三是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结合不够紧密。四是实践教学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认识不够。五是有实战经验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不足。以上导致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距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反映在: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应用性欠缺,无法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缺乏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专业软件、工具的灵活运用能力不足,实际制作效率较低[3];缺乏创新能力等。职业院校要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2 基于校企“双元一体化”模式改革实践教学
“双元”是指在“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育人模式中,一元是学校,一元是企业。所谓校企“双元一体化”模式是指学校和企业融为一体,构建由学校相关专业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相应的生产经营资源整合组成的若干紧密型实体。校企双方合作特色体现在共同办学、共同育人、共同生产、共同经营,以此为平台通过资源共享,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就业和为企业培养实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4]。通过树立校企“双元一体化”理念,改革实践教学现有不合宜的目标,内容、管理及运行体系,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以学生就业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和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实践教学运行管理模式。
2.1 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建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是培养主要面向动漫画制作、影视剪辑、广告制作、多媒体制作等单位,在生产第一线能从事网页制作、平面设计、动画制作、影视后期处理等技术岗位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及团队精神,有一定的创意和策划能力,适应快速发展的计算机动画行业的高等应用复合型技术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把动漫设计与制作职业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校企“双元一体”共同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保证专业课程教学准确对接职业岗位。
动漫设计与制作职业素养包括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敬业精神;具备人际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具有批判性思考和探求新知识的能力等。岗位就业能力包括进行剧本创作的能力;动画场景和角色的设计和绘制能力;色彩的欣赏和使用能力;绘制中间画的能力;使用二维、三维动画软件造型、制作光影材质贴图及制作动画的能力;完成影像合成剪辑的能力;制作基本的配音与音效的能力;专业硬件的操作能力等。职业发展能力包括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阅读相关资料,自我拓展,学习新技术、设计新方法,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等。
2.2 以学生就业为目标,构建动画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
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校期间学以致用,实现零距离就业,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任务。具体建设过程中,需遵循如下原则。
一是市场为导向原则。学校要对相关企业、行业进行充分调研,在课程设置上强调课程计划要适应当前市场需求,实践教学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理论课程设置方面要尽量和市场需求紧密联系。
二是突出核心能力培养原则。加强动漫设计与制作基础课程,突出专业主干课程建设,突出核心能力培养[5],包括创意制作、动画设计、后期制作等内容,最后进行岗位适应训练,使学生有较好的基础和较强的发展后劲,毕业后能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三是前瞻性原则。课程设置应以现实的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同时应看到动画业迅猛发展的广阔前景。课程设置方面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新形势。
四是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相结合原则。在课程设置方面,应与动画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紧密结合,并选用相应教材,让学生在校期间能获取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及信息产业部等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为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是工学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坚持走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办学道路,动画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充分体现职业院校各类资源的优化整合,着力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endprint
2.3 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建立“二元一体化”的实践教学运行管理模式
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努力营造校企“二元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环境,构建“校企一体、双向合作”的培养平台,与南京康裕动漫、南京飞麟影视、无锡励展动画公司等多家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企业实际的工作过程作为教学环节,学校选派专职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指导、管理和考核在企业学习的学生,形成了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
2.3.1 建立“校企一体”的培养平台
实行校内实训力量的优化重组,组建动漫模拟实训实验室;加大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理论学习-模拟实训-合作企业”三级配套实践教学体系。在实际运行中,企业作为动漫实习基地,按照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统一要求,负责安排学生的实习、实训和专业教师的技术培训,保证完成年度实习、实训任务。
2.3.2 创建“产教结合”的能力培养环境模拟
动漫模拟实训实验室营造实践教学所要求的良好教学环境,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编制实习教学大纲和技能训练教材,根据企业生产流程,制定动漫各岗位的实习计划,坚持“产、教、研”为一体的实践教学环境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设计理念,符合从演示教学、实践基本技能训练、科学研究到企业项目实践的由浅入深、由基础到生产的实训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学校动漫实训室的实训实践,为将来到社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给学生搭建了一座从学校到社会从业者的角色转换的成功阶梯。
2.3.3 采用“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的合作措施
在实践教学方面,动画企业和学校应各司其职,又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长处,相互协作共同为动画专业建设贡献力量。学校教师应以教学大纲要求的各项教学任务为主做好授课,企业教师应以动画项目教学和实践操作指导为主做好指导,双方教学辅导团队的能力各有侧重,形成优势互补。
一方面,聘请动漫企业各课程专家担任动漫专业实训指导教师,定期给学生讲解实际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指导学生模拟实训。学生从基础的修线填色开始到中间画、原画、动画设计稿、动画场景绘制、分镜头台本绘制、FLASH动画、三维动画,都有教师结合工作实际指导完成,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有效结合,为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专业教师通过到企业实地调研、培训或挂职锻炼,了解最新动漫发展动向及企业对动漫人才的需求,为实践教学积累丰富的经验。在校企通力合作之下,学生通过实训实习,对动漫各岗位有了充分认识,熟悉了整个动画制作流程,进一步提高了实践技能。
3 实践教学改革成效
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实践教学改革,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几年来,该专业毕业生百余人,为长三角地区的动漫公司培养了一批动漫专业人才,许多毕业生现已成为企业的骨干,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学校同时组织了几期动漫短训班,学生完成了手绘《楼道里的秘密》、无纸传统动画(TBS)《草原鼠小辈》、FLASH上色项目美国FLASH动画电影片《AYA的一家》等合作项目,学生独立制作的动漫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该专业毕业生充实了长三角地区动漫队伍,为长三角地区的动漫发展做出了贡献。专业教师有了企业锻炼经历,具备了“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实践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也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玉波.媒体革命背景下的“泛动画”研究[D].江南大学,2008.
[2] 焦阳,钟建华.高职院校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10).
[3] 周岚.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建设改革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2010(10).
[4] 张益飞.“双元主体一体化”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以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为例[J].江苏教育,2013(48).
[5] 崔强.浅谈高职院校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0(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