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铣编程与实训》教学教法改革的分析
2014-12-30刘晶
刘晶
摘 要:该文针对技工学校数控铣编程与实训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使建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及重视工艺课和实习课的教学理念有效结合,并且对如何更好的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项目教学 改革分析 理论知识 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144-02
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和学校对技能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该校的数控铣编程与实训教学已经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制造技术,必须进行改革。
1 《数控铣编程与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在教学模式上,过于陈旧
以传统的“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为主,教学强调“教”忽视“学”,更忽略“做”。教师的身份更多是一个灌输者,而不是一个引导者、指导者,与学生没有形成良好互动,这势必会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会主动自主进行编程,离开老师就不行的现象普遍存在。
1.2 在教学方法上,过于呆板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各自为政,一直沿用教师单纯利用板书讲授理论课的传统教学方式。叙述性的内容比较多,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占用课时多,而且使得教师授课容易陷入平铺直叙的乏味陈述中,进而使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大,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 教学教法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是学校一种有计划的、连续性的工作。教学要想获得好的效果,教学模式的选择至关重要。使学生获得数控编程知识、规范地掌握数控编程技能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根据目标要求,从态度、知识、技能、行为等方面进行综合教学。因此,必须明确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的区别,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而构建起一种全新的教学体系。使数控专业的学生接受多元化、高层次、高水准、全方位的教学,并从中获得新信息,学会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调动其积极的情感、激励其创造的动机,培养其研究的兴趣、训练其执着的意志、养成其创新的精神。
3 新的教学模式的建立
3.1 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的
《数控铣编程与实训》课是我校模具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面向生产现场的、以多门相关专业课程为基础的应用性专业技能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数控机床工作原理及维护保养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CAXA自动编程的知识;能独立完成数控铣床编程及操作以及CAM程序与数控机床的连接;大部分学生通过强化训练后能获得数控操作方面的中级工资格证书,具有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加工的程序的编制能力和机床的调试能力,部分优秀学生经后续再强化后能获得数控操作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较复杂零件加工的程序编制和调机能力。
3.2 项目式一体化教学的设计思想
项目式一体化教学它介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而又优于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对于以技能培养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课程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组织形式。
项目教学的设计思路是:突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以数控铣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参照国家相关职业资格的应知应会标准,以课程的基本知识点为依据,项目式教学安排为主线,结合我校数控实训基地的设备配置和人员条件,课堂教学与实机操作相结合,课堂讲授以知识性的内容为主,对技能性的内容直接安排现场教学,直接上机操作,这样既突出操作技能训练,又使学生学到与职业技能有关的知识(表1)。
3.3 结合具体实例,探索《数控铣编程与实训》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
(1)课题内容:学习并掌握“孔的固定循环指令G81”的格式及应用,能够在FANUC系统数控铣床上,利用G81指令加工相应的零件(如图1所示)。
(2)课题分析。
①该课题的理论知识点是G81指令的格式及使用。②实训技能:使用G81指令,在数控机床上完成零件孔的加工。③需要具备的相关知识;手工编程、数控机床仿真实训。
(3)该课题实施的具体环节及时间安排(表2)。
《数控铣编程与实训》课程实行的是理论和实践一体化项目式教学模式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将教学过程的诸要素进行系统而又完整地重新整合,使之融为一体,特别是将理论和实践培训相互穿插渗透、融合,将理论和实际操作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
理论和实践项目式一体化教学方法,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中心进行“教、学、做”来完成某一项教学任务。实训中心以先进的生产设备,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这种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离的弊端。突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
4 结语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项目式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系清晰,以学生为主体,理论知识围绕技能训练展开教学。针对性强,既利于教师的教,又利于学生的学;教师既讲解理论又传授技能,与学生相处时间增加,更容易获取每个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情况的信息,便于及时进行有的放矢的辅导,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建钢,张大泽.数控技术[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 韩鸿鸾.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endprint
摘 要:该文针对技工学校数控铣编程与实训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使建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及重视工艺课和实习课的教学理念有效结合,并且对如何更好的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项目教学 改革分析 理论知识 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144-02
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和学校对技能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该校的数控铣编程与实训教学已经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制造技术,必须进行改革。
1 《数控铣编程与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在教学模式上,过于陈旧
以传统的“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为主,教学强调“教”忽视“学”,更忽略“做”。教师的身份更多是一个灌输者,而不是一个引导者、指导者,与学生没有形成良好互动,这势必会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会主动自主进行编程,离开老师就不行的现象普遍存在。
1.2 在教学方法上,过于呆板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各自为政,一直沿用教师单纯利用板书讲授理论课的传统教学方式。叙述性的内容比较多,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占用课时多,而且使得教师授课容易陷入平铺直叙的乏味陈述中,进而使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大,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 教学教法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是学校一种有计划的、连续性的工作。教学要想获得好的效果,教学模式的选择至关重要。使学生获得数控编程知识、规范地掌握数控编程技能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根据目标要求,从态度、知识、技能、行为等方面进行综合教学。因此,必须明确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的区别,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而构建起一种全新的教学体系。使数控专业的学生接受多元化、高层次、高水准、全方位的教学,并从中获得新信息,学会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调动其积极的情感、激励其创造的动机,培养其研究的兴趣、训练其执着的意志、养成其创新的精神。
3 新的教学模式的建立
3.1 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的
《数控铣编程与实训》课是我校模具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面向生产现场的、以多门相关专业课程为基础的应用性专业技能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数控机床工作原理及维护保养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CAXA自动编程的知识;能独立完成数控铣床编程及操作以及CAM程序与数控机床的连接;大部分学生通过强化训练后能获得数控操作方面的中级工资格证书,具有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加工的程序的编制能力和机床的调试能力,部分优秀学生经后续再强化后能获得数控操作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较复杂零件加工的程序编制和调机能力。
3.2 项目式一体化教学的设计思想
项目式一体化教学它介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而又优于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对于以技能培养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课程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组织形式。
项目教学的设计思路是:突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以数控铣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参照国家相关职业资格的应知应会标准,以课程的基本知识点为依据,项目式教学安排为主线,结合我校数控实训基地的设备配置和人员条件,课堂教学与实机操作相结合,课堂讲授以知识性的内容为主,对技能性的内容直接安排现场教学,直接上机操作,这样既突出操作技能训练,又使学生学到与职业技能有关的知识(表1)。
3.3 结合具体实例,探索《数控铣编程与实训》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
(1)课题内容:学习并掌握“孔的固定循环指令G81”的格式及应用,能够在FANUC系统数控铣床上,利用G81指令加工相应的零件(如图1所示)。
(2)课题分析。
①该课题的理论知识点是G81指令的格式及使用。②实训技能:使用G81指令,在数控机床上完成零件孔的加工。③需要具备的相关知识;手工编程、数控机床仿真实训。
(3)该课题实施的具体环节及时间安排(表2)。
《数控铣编程与实训》课程实行的是理论和实践一体化项目式教学模式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将教学过程的诸要素进行系统而又完整地重新整合,使之融为一体,特别是将理论和实践培训相互穿插渗透、融合,将理论和实际操作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
理论和实践项目式一体化教学方法,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中心进行“教、学、做”来完成某一项教学任务。实训中心以先进的生产设备,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这种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离的弊端。突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
4 结语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项目式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系清晰,以学生为主体,理论知识围绕技能训练展开教学。针对性强,既利于教师的教,又利于学生的学;教师既讲解理论又传授技能,与学生相处时间增加,更容易获取每个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情况的信息,便于及时进行有的放矢的辅导,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建钢,张大泽.数控技术[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 韩鸿鸾.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endprint
摘 要:该文针对技工学校数控铣编程与实训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使建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及重视工艺课和实习课的教学理念有效结合,并且对如何更好的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项目教学 改革分析 理论知识 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144-02
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和学校对技能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该校的数控铣编程与实训教学已经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制造技术,必须进行改革。
1 《数控铣编程与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在教学模式上,过于陈旧
以传统的“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为主,教学强调“教”忽视“学”,更忽略“做”。教师的身份更多是一个灌输者,而不是一个引导者、指导者,与学生没有形成良好互动,这势必会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会主动自主进行编程,离开老师就不行的现象普遍存在。
1.2 在教学方法上,过于呆板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各自为政,一直沿用教师单纯利用板书讲授理论课的传统教学方式。叙述性的内容比较多,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占用课时多,而且使得教师授课容易陷入平铺直叙的乏味陈述中,进而使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大,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 教学教法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是学校一种有计划的、连续性的工作。教学要想获得好的效果,教学模式的选择至关重要。使学生获得数控编程知识、规范地掌握数控编程技能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根据目标要求,从态度、知识、技能、行为等方面进行综合教学。因此,必须明确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的区别,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而构建起一种全新的教学体系。使数控专业的学生接受多元化、高层次、高水准、全方位的教学,并从中获得新信息,学会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调动其积极的情感、激励其创造的动机,培养其研究的兴趣、训练其执着的意志、养成其创新的精神。
3 新的教学模式的建立
3.1 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的
《数控铣编程与实训》课是我校模具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面向生产现场的、以多门相关专业课程为基础的应用性专业技能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数控机床工作原理及维护保养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CAXA自动编程的知识;能独立完成数控铣床编程及操作以及CAM程序与数控机床的连接;大部分学生通过强化训练后能获得数控操作方面的中级工资格证书,具有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加工的程序的编制能力和机床的调试能力,部分优秀学生经后续再强化后能获得数控操作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较复杂零件加工的程序编制和调机能力。
3.2 项目式一体化教学的设计思想
项目式一体化教学它介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而又优于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对于以技能培养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课程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组织形式。
项目教学的设计思路是:突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以数控铣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参照国家相关职业资格的应知应会标准,以课程的基本知识点为依据,项目式教学安排为主线,结合我校数控实训基地的设备配置和人员条件,课堂教学与实机操作相结合,课堂讲授以知识性的内容为主,对技能性的内容直接安排现场教学,直接上机操作,这样既突出操作技能训练,又使学生学到与职业技能有关的知识(表1)。
3.3 结合具体实例,探索《数控铣编程与实训》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
(1)课题内容:学习并掌握“孔的固定循环指令G81”的格式及应用,能够在FANUC系统数控铣床上,利用G81指令加工相应的零件(如图1所示)。
(2)课题分析。
①该课题的理论知识点是G81指令的格式及使用。②实训技能:使用G81指令,在数控机床上完成零件孔的加工。③需要具备的相关知识;手工编程、数控机床仿真实训。
(3)该课题实施的具体环节及时间安排(表2)。
《数控铣编程与实训》课程实行的是理论和实践一体化项目式教学模式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将教学过程的诸要素进行系统而又完整地重新整合,使之融为一体,特别是将理论和实践培训相互穿插渗透、融合,将理论和实际操作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
理论和实践项目式一体化教学方法,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中心进行“教、学、做”来完成某一项教学任务。实训中心以先进的生产设备,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这种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离的弊端。突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
4 结语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项目式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系清晰,以学生为主体,理论知识围绕技能训练展开教学。针对性强,既利于教师的教,又利于学生的学;教师既讲解理论又传授技能,与学生相处时间增加,更容易获取每个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情况的信息,便于及时进行有的放矢的辅导,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建钢,张大泽.数控技术[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 韩鸿鸾.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