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职学校烹饪专业产教结合模式
2014-12-30朱美婷
朱美婷
摘 要:作为一种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模式,产教结合模式在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尚且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从产教结合模式的内涵出发,通过分析产教结合模式的教学现状,从而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烹饪实践教学中产教结合模式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校;烹饪专业;产教结合
烹饪专业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特色专业,它有着普通高等学校的学术性,又具有职业教育学校的实践性。因此,在烹饪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烹饪的生产和教学相联系,逐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特长的专业人才。
1.产教结合模式的概述
(1)产教结合模式的内涵。
在烹饪实践教学中应用产教结合模式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构建具有教育性、实践性、操作性、创造性的学生活动,以理论指导实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培养创新能力。在该教学模式中,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产教结合模式的重要性。
实行产教结合模式是餐饮行业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行业需要注入新的血液。传统的菜品和食物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因此需要培养大量高级的烹饪人才投入到餐饮行业当中去弘扬烹饪文化,创新菜点品种。
实行产教结合模式是烹饪专业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在新一轮的高校扩招影响下,中职学校要想改善烹饪专业的现状,就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拓展新的渠道,实行产教结合。
实行产教结合模式是深化教学改革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中职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实行产教结合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弥补学校教学资源不充分的问题,还能够让学生在就业前做好准备,以便于尽早适应社会。
2.烹饪实践中产教结合模式的教学现状
现阶段,中职学校烹饪专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生产和教学结合得不够紧密,存在如下问题:
(1)教学互动较少,难以达到教学效果。
在烹饪教学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教师的一举一动都给学生以示范的作用。这种讲授式教学,忽视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2)学生技能偏弱,难以满足行业要求。
受学校资金不足的限制,烹饪教学的菜肴制作课程相对较少。一般来说,教师首先示范菜肴的制作过程,然后由学生参与练习,最后再由教师进行点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并不是每个菜品都练习,这样就使得学生的技能偏弱,而且在走上实习岗位之后,难以和行业的要求接轨。
(3)教学形式单一,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目前,中职学校唯一的一种产教结合形式就是学生在完成在校课程之后到酒店去实习,这是一个很好的产教结合形式。但是事实上,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适应工作,其从事的岗位也不是关键岗位,结果使得学生成为了酒店廉价的劳动力。长久以来,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反而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
3.改进烹饪实践教学中产教结合的策略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在战略上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通过多种渠道为他们创造各种条件;其次,在战术上实施“名师”工程,造就一批高学历、双师型的一专多能的教师,从而建立一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
(2)调整专业课程计划。
一方面,通过增加课程的课时数,给教师提供示范、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增强实习课的连贯性,使教学时间形成整块,为产教结合模式的推广提供可能。
(3)创造多种教学形式。
单一的教学形式不利于产教结合模式的实行,因而需要创造更多种教学形式,使教学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例如,在烹饪专业实践过程中采用普通实验室条件下的产教结合形式。无论是实验室条件下的产教结合还是校企一家的产教结合,他们都是通过构建一个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了解生产工艺的流程的同时,为学校创造生产价值。
实践证明,实行产教结合模式有利于推进中职学校烹饪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它把学校实践教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校和社会实现良性互动,达成双赢。总之,只有促进中职学校烹饪专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烹饪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余印.运用产教结合模式加快职教发展[J].江西教育,2011,17(09):32—33.
[2]杨井和.论中职烹饪专业的实践教学[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0(01):15—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