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依旧任重而道远

2014-12-30兰晓霞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不仅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场所,更是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教育的前沿阵地。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活动,阐述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并结合高校图书馆的实际自我科学定位,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11-0058-03

收稿日期:2014-10-28

作者简介:兰晓霞(1981-),郑州轻工业学院图书馆馆员。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创新服务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3A870370。1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

为了更好地积极应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势,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进行准确全面的调查,调查于2013年10月进行,调查选取郑州轻工业学院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整个调查活动以问卷调查为主,课堂提问、座谈走访等方式为辅。笔者设计了5个专题30个问题的问卷,综合地涵盖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各个方面,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87份,其中有效问卷为475份,有效回收率为95%。大学生性别抽样分布为:男性占44%,女性占56%;政治面貌抽样分布为:党员占28%,共青团员占72%;问卷调查涉及全校15个院系,其中年级抽样分布为:大一学生占20%,大二学生占20%,大三学生占25%,大四学生占20%,研究生占15%。

1.1政治立场

调查表明,大学生政治觉悟高、政治态度积极向上, 对党的领导充满信心。72%的大学生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最新成果;77%的大学生表示坚决拥护党的领导;80%的大学生积极要求入党;83%的大学生认为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前提。

1.2时政关注度

调查表明,大学生对涉及自身的国家路线、方针、政策较为关注,有一定的功利性。在问及“对2012年11月我国召开的十八大是否关注”时,有23%的学生表示非常关注,64%的学生表示听说过,只有13%的学生表示不关心。大学生对于国家就业相关政策、国家出台的限购令、国家的反腐败斗争、个人收入差距拉大、农业和农村等热点问题的关注依次下降,关注度分别为94%、75%、71%、50%、46%。

1.3人生价值观

调查表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相对健康理性,但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性和知行脱节。在问到“你认为上大学的意义在于”时,53%的大学生选择了学会思考,18%的学生选择学习知识,29%的大学生选择了为人处世,而大学文凭这一选项没人选取。对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丑恶现象,选择“挺身而出”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10%;选择“视而不见”的占总调查人数的33%;选择“打电话报警”和“通过其他途径求助解决”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57%。

1.4对两课的看法

调查表明,大学生对两课有所抵触,包括对开设意义、教材、教学方式认可度都相对偏低。当问到“你认为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意义”时,32%的大学生认为是“意识形态的需要”,19%的大学生认为是“教育环节必须”,42%的大学生认为是“提升自身修养”。而对于两课教材的满意程度,大学生认为满意、比较满意、不太满意的所占比例分别为9%、32%、59% 。

1.5工作学习方式

调查表明,大学生学习能力强,自主性差,网络和图书馆成为大学生课余主要学习方式。当问到“在以下课余生活中,你一般选择哪种方式”时,47%的大学生选择“玩电脑、上网”,25%的大学生选择“图书馆读书阅览”,18%的大学生选择了“体育锻炼”,还有10%的学生选择了“其他方式”。对于使用网络工具的目的,79%的大学生声称是“为了学习和查阅资料”, 60%的大学生声称是“为了了解新闻时事”, 54%的大学生选择“为了影视娱乐”, 48%的大学生选择“上网是为了聊天交友”。

2高校图书馆的自我科学定位

2.1高校科研教学的服务者

图书馆首要的角色定位就是为高校的科研和教学服务,图书馆的根本宗旨就是创造一个大量共享、便捷使用、分类清晰、包罗万象的资料库,便于读者使用。自动化、标准化、网络化是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服务现代化的标志。个人PC的大量普及、高速校园网的构建、光盘等高存储媒介的广泛应用、各种专业化的分类数据库,都不断推动着高校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数字化图书馆建立以后,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程度更高更广,软件平台更加完善,整体服务的水平大幅提升,教职员工和科研人员能够通过电话、传真、电脑、移动终端、E-mail等方式和手段来便捷利用图书馆的共享资源,并将其广泛应用到教学和科研中,有力地推动着高校科研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兰晓霞: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依旧任重而道远*兰晓霞: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依旧任重而道远*2.2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者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培养一批又一批思想道德品质修养高,专业知识技能好和开拓创新能力强的大学生是当前摆在高校教育者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调查表明,网络和图书馆成为大学生课余两大主要学习方式,所占比例分别为47%和25%。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和书本教育的固定僵化,图书馆教育更加灵活、主动、自愿,大学生享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就更加容易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也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全面发展。高校图书馆运用收藏的文献资料,通过宣传推荐、征文比赛、导读活动等手段,使广大大学生在阅读优秀作品,阅读名人传记,观看红色经典影视作品中不断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育爱国主义情操,并在潜移默化之后提升道德水平,进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3良好学习环境的提供者

当我们步入一所高校时会发现,图书馆通常都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大学生在校期间有四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图书馆中度过,因此营造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读书学习环境,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能。高校图书馆为大学生提供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主要是体现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在硬件方面,宏伟的建筑、整洁的外观、葱郁的绿化、良好的隔音设计、通风设施、制暖制冷系统等,能够让大学生身处其中而不为外界环境所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学习中去。在软件方面,张贴的名人肖像、悬挂的励志格言、设计人性化的工作流程,以及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精神风貌、仪表形象、严谨的工作作风、热情的服务态度,都让大学生感到如沐春风。正是这种舒适典雅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打造了一种宁静、互助的学习氛围与和谐、浓郁的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感染,学习了知识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2.4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作为承载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文化决定着人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而人类也正是在对科学的追求、对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的传承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要“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有益于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激励理想、凝聚力量,这种力量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高校图书馆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收集整理、存储开发文献资源并向大学生读者开放的文化教育机构,几乎囊括所有的学科专业知识、各种水平、各种方向的读物。因此,高校图书馆越来越成为高校的知识传播中心,它能满足各种专业类别、各种兴趣爱好的大学生读者的需求,为在校大学生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3如何加强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职能

3.1树立责任意识,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责,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承担自己的历史使命,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图书馆管理层要及时了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深刻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把配合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提上日常工作议程,制订工作章程,有策略、有步骤地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明确到人。而作为图书馆员要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日常工作之中。

3.2加强馆藏建设,引导学生接受先进文化

图书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藏书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并关系到图书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向大学生提供人类文明中健康积极的精神食粮、优秀宝贵的文化遗产。丰富的馆藏图书文献、大量的人文社科和时政新闻书刊,为高校图书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物质基础。因此, 图书馆进行文献采访前, 应调查读者信息需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订购图书,图书验收时要严把质量关。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调整馆藏结构,加大电子文献资源比重,重点采购适合大学生特点的思想性强、科学性高、趣味性浓的书刊,引导学生自觉接受人类先进文化的洗礼。

3.3开展特色导读,积极发挥道德培育功能

高校图书馆要关注社会思潮动向,把握学生思想状况,通过开展特色导读活动,积极发挥道德培育功能。导读一直以来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高校图书馆要不断创新,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特色导读活动,从而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引起大学生心灵的共鸣。特色导读活动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①注重思想性,在追求导读的科学性和专业性的同时,适当增加文史哲类的内容,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优秀传统文化、名人传记等方面的书籍。②体现生动性,传统的海报、宣传栏、专题讲座等形式略显枯燥乏味,可以通过网络、微博等媒介开展书画大赛、读书月活动、经典影片回放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③把握时效性,可以与中外的重要节日结合起来开展导读,如在“七一”和“十一”期间,举办党的历史讲座、共和国成长历程讲座,在端午节和中秋节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在父亲节和教师节播放弘扬孝道和师道的影片等。通过开展特色导读活动使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增加、积极性提高、感染力增强。

3.4丰富教育载体,积极构建网络交流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进行,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并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情况,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内容,选择合适的载体,是加强和改进新世纪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2]在网络时代的大学校园,互联网已然成为大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深深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高校图书馆要科学合理运用网络这一新型教育载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在图书馆网站和电子阅览室里设置红色专区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也可以通过学生广泛接触和使用的BBS、博客、QQ空间、微博、飞信等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将其发展为与学生之间固定的交流平台,进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25/c_122197737.htm,2011-10-25/2014-2-20.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编校:崔萌)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