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食品安全学生监督员队伍建设研究

2014-12-30任飞

考试周刊 2014年89期

任飞

摘    要: 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将直接关系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并且有可能产生极大的社会影响。建设一支高校食品安全学生监督员队伍,对营造良好的高校食品安全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国内外高校食品安全现状及现有监管制度的缺陷,就如何加强高校食品安全学生监督员队伍建设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高校食品安全    学生监督员    校园食品安全环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师生人数显著增加,高校成为食品安全事故的高发地带。目前,各地政府与高校都在积极研究和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以确保学校食品安全。然而现有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强调政府职能部门作为监管主体,监管方式单一,忽视其他主体(学生团体、学生个体等)的能动性和监管手段的多元化,否定师生在维护自身食品安全中的选择权利[1][2]。本文尝试建设一支高校食品安全学生监督员队伍,作为政府监管的补充力量,学生监督员将对创建良好的校园食品安全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1.国内外高校食品安全现状

近年来,世界各国不断爆发食品安全事件,因食源性疾病而患病甚至死亡人数数不胜数,学校食物中毒事件频频发生,给学生及整个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3]。以下是国内外最近发生的几起高校食品安全案例。

日本是世界上食品安全管理最严格的国家之一,具有比较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但食物中毒事件仍时有发生。2013年11月,日本埼玉县一所大学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造成教职工和学生146人中毒,相关人员从学生和烹调人员的粪便中检测出“诺如”病毒。2013年4月埃及某高校大学城发生食物中毒事件,造成500余名学生中毒。我国高校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2013年第三季度,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61起,中毒1969人,死亡46人,其中学生食物中毒事件10起,中毒人数697人,与2012年同期相比,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数增加1起,中毒人数增加1.9%,这不得不让卫生监督部门和学校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4]。另外,2013年4月和11月,在江西陕西两省的多所高校相继发生了学生在食堂用餐出现食物中毒的事件。诸如此类事件的发生,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流行病学等医学原因与时空特征,又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深层次的监管制度因素[5]。

2.加强高校食品安全学生监督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2.1当前高校食品安全监管存在诸多问题。

2.1.1从监管的主体来说,主要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整个监管过程都由政府部门来操作,属于典型的政府垄断型管制模式。主体结构单一,监管什么、怎样监管、监管到何种程度等都由政府这个单一的监管主体确定[6]。针对高校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单一主体的政府垄断型监管模式已不能保证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切实履行,必须引入协商对话机制,让学校师生等利益相关方充分参与监督,实现监管主体的多元化,形成政府、学校、利益团体共同监管的局面,以较好地弥补政府能力的不足。

2.1.2从监管对象来说,高校内的小吃街、小卖部等市场准入的门槛较低,很多流动性加工食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另外一些不法商家冒着机会主义风险,在高额的经济利益诱导下,向高校师生提供假冒伪劣或质量低廉的食品,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或导致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2.2学生权益诉求渠道不畅。

学生作为高校的主要群体,特定的年龄范围决定其生活不受约束,饮食随意性大,很多学生喜欢早餐、晚餐在校内或校外的临时摊点、小卖部解决,很大程度上导致食品安全风险。一旦购买到假冒伪劣食品或发生食物中毒,现有的社会监督体制将导致学生的利益诉求渠道不畅。探索实施高校食品安全学生监督员队伍建设,建立快捷的食品安全问题反映渠道,让普通学生群体实现自我的利益追求。

3.加强高校食品安全学生监督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3.1建章立制,促进监督工作规范化进行。

规范学生监督员监督工作,关键是建立健全制度,严格管理。此外还要着眼于队伍的长远发展和监督员工面临的形势任务要求,不断修订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突出制度建设的思想性、规范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为建设高素质监督员队伍,高标准履行高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职能,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3.2加强联系沟通,促进工作职能的发挥。

学生监督员是学校食品安全监督的“眼睛”和“耳朵”,是连接师生群众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桥梁和纽带。学生监督员应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多种方式与师生加强沟通,调动师生参与学校食品安全监督的积极性,及时了解师生对学校食品安全现状的态度,听取不同意见,掌握学校食品安全的最新动态,更好地发挥工作职能。

3.3加强培训学习,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

目前,中国食品监管水平突出表现为双低:一是食品监管队伍整体水平低,远不能适应保证食品安全的形势和任务要求;二是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水平较低[7]。为了监督员队伍整体水平和业务能力,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关的培训手册和学习大纲,聘请食品行业专家为学生监督员团体作专题报告;学生监督员应采取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并在内部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学习,从而增长自身的食品安全知识,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

3.4广泛宣传,扩大群众监督工作的影响。

切实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课堂向学生宣传卫生法规和卫生常识,使学生了解预防食物中毒的知识,如购买著有“QS”标志的食品,不要购买卫生条件差的流动摊贩现做现卖的食品等。另一方面学生监督员要在认真做好监督工作的同时,注重食品安全监督的宣传造势。在校园内明显位置通过设立固定广告牌匾、永久性宣传橱窗、宣传栏或通过网络平台等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夯实群众监督工作基础,吸引更多师生参加监督工作,努力形成人人都是监督员的良好氛围。

4.加强高校食品安全学生监督员队伍建设的意义

在当前复杂的高校食品安全环境下,加强学生监督员队伍建设,具有不同于政府监管、学校管理的现实意义。

4.1完善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高校食品安全监管不能只依赖政府职能部门和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必须改革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以行政监管为主的安全监管模式,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监管理念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监督力量,带动广大学生关心食品安全、监督食品安全,构建我国高校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实现对食品安全的全方位监管[8]。

4.2增加政府和学校责任,制约监督渎职行为。

学生力量参与高校食品安全监督体系,不仅是对高校食品安全的监督,更能从食品安全监督上反映政府职能部门和学校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作风,不难发现,很多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背后无不站有一批失职、渎职的监管者,他们中的一些人或出于政绩及部门“公益”考虑,法律责任意识淡薄,监管不力。因此,学生直接或间接的实质参与,社会监督的到位,是避免公权力监管失灵或被滥用的基本保障。

4.3有利于获取最新食品安全信息。

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制度是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食品安全管理透明化、公开化及提高消费者信任。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是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是高校食品的主要消费者,几乎每天都要与食品接触,最了解食品安全方面的最新信息,从而成为食品安全信息的最主要来源途径。

4.4有利于畅通学生利益诉求。

当学生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他们对食品安全监督有一种本能的欲望和冲动,这种强烈的利益诉求蕴含着食品安全监督中最积极、最坚定的力量,监督员队伍的建立使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基层学生对高校食品安全现状的态度,更好地促进和提升高校食品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陈飞全.高校食品安全管理机制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10,(32):442-444.

[2]段立波.论建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有效机制[J].科技信息,2012,(20):87-89.

[3]丁莹,钟耀广,王锡昌等.借鉴国外经验构筑我国学校食品安全防线[J].食品工业科技,2012,(2):43-45.

[4]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2013年第三季度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的通报[EB/OL].http://www.nhfpc.gov.cn/yjb/s3585/201310/87f423a18980418582c292f29f7e3145.shtml.

[5]陈珂.G大学学生食物中毒事件分析[D].郑州:郑州大学,2012.

[6]耿弘,童星.从单一主体到多元参与——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管制模式及其转型[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3):97-100.

[7]李梅,董士昙.试论我国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J].东岳论丛,2013,(11):179-182.

[8]朱均旺,吴勇.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队伍的创建与思考[J].中国食品,2012,(2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