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影响研究
2014-12-30郑彩莲
郑彩莲
摘 要: 课外体育活动是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重要保障之一,在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它既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学校体育课程的延续和补充,又是达到学校体育教学目的的重要组织形式。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它对增强体质,巩固和提高课内所学的体育运动技术和技能,发展良好的个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根据本校特点,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会起到良好作用。建立和完善课外体育活动体系,培养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关键词: 课外体育活动 意义 终身体育 综合素质
一、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一)学校体育课外活动能够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课外体育活动无论在锻炼时间、活动内容,还是锻炼的实效性上,都远远超过体育课,因而它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最佳形式。尽管课外体育活动缺乏教师直接的指导,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体育实践水平和自我锻炼能力,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参与锻炼的意识与习惯,这是全面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基础,也是终身体育的核心。另外,在参与课外群体竞赛时,各级体育组织经常有目的、有组织地举行各种形式趣味性的、小型多样的群体活动,学生有选择地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实践,就能体会体育带给人心理愉快的情感,激发体育兴趣,逐步养成积极参与活动的习惯。体育竞赛活动在调节心理、适应竞争环境,培养学生竞争意识、自信、团队精神和意志品质等方面,将产生深远影响。课外体育活动一般都是学生自行组织、学生自愿参加的,能有效提高学生干部、体育积极分子、广大参与者的组织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生命在于运动。”“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说明,一个人的身体要好,就要经常参加锻炼。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学校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1982年教育部发出《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学校开展多种课外体育活动,保证每个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并要求搞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运动技术和成绩。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为广泛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证,其中第20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这些为课余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证,为课余体育活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课外体育与终身体育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体育教育过程应该说是使学生养成习惯、终身受益的过程。这一习惯的养成依赖什么?可以肯定地说,不是每周2学时的“必修”体育课就能实现的。习惯的养成和自觉意识的培养,必须依赖自己。如果说体育课还是“必修”的话,那么课外体育就是一种突出学生个性特征的体育。二者的结合是相辅相成的。其模式为:扩大运动教材领域(包括消遣娱乐、健身、舞蹈等),对教材实践弹性化,或在校内外建立俱乐部和社团组织等。课内课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形成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可以断言,这种模式必将产生巨大的教育效益,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学生进入社会转换角色后,这种习惯和体育意识会随着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在社会传播,体现出向社会辐射的功能,对促进体育的社会化具有一定作用。这是促使我们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力量,还能培养不断进取和挑战自我的勇气。只有热爱运动,崇尚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才能不断拼搏进取,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精彩、富有意义的一笔,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绚丽。
三、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课外体育活动是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也是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课外体育活动挑战极限是一种很重要的体育竞技精神,体育竞技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把人的体能推到一个极限。课外体育活动项目很多,比如说长跑项目是为了向人类耐力的极限发起挑战,养成敢于挑战自我极限的习惯,具有挑战自我极限的体验对于我们的成长来说大有裨益,也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只要勇于挑战,你就会击败许多“不可能”,充分开发个人潜能。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是成功的载体,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做保证,那么理想、事业、幸福、成功将不复存在。课外体育活动不仅可以让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而且是一种很好的调节方式,对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树立科学健身理念,激发终身体育意识起到很大的作用,能达到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目的。课外体育活动锻炼不仅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具有解除大脑疲劳、振奋精神、调理心理状态等神奇功效。由此证明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目的越来越趋向身心健康。
(二)重视对大学生课外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学校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指导,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要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潜力和乐趣。加强体育基本知识的教学,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参与活动及竞赛的组织、编排、裁判工作。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方法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锻炼的兴趣。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设立各种运动协会,弥补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要求,使学生既提高运动技术,又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
四、关于加强课外体育活动改革的建议
(一)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有限,设施落后。虽然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加强了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但由于学校扩招、学校人数剧增,相对而言,体育场地、体育器材设施陈旧、落后,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求,成了阻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强场地、设施、器材建设,开发有利于大学生活动的体育项目,特别是娱乐性、健身性强的休闲项目,重在全体大学生的全面参与;改进宣传手段,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优化体育教育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
(二)组织开展系列体育竞赛活动,并对课外体育竞赛进行改革。学校领导应非常重视学生课余体育运动,积极举办田径运动会,各种球类比赛,健美操、啦啦操比赛、体育知识竞赛等,从而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又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为学生的课余生活注入活力,培养学生的团队互助精神。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良好的学校群体竞赛体系。课外体育竞赛的活动要面向全体大学生,但是课外体育竞赛活动以点带面地开展。通过大学生体育骨干分子在各个层面上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竞赛活动,不但充分发挥了大学生参与工作的主动性,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身体是学习的基础,应该锻炼身体,但学习、锻炼的形式、方法要改变,以充分调动学生自觉锻炼的积极性为前提,强化锻炼效果,更好地为学习服务。
(四)建立健身指导员制度。各系部、体育协会及班级在组织开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体育教师要下系进行课外指导,确保各项体育课外活动的顺利开展。当前,学校体育教育改革赋予课外体育活动新的任务。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学校是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场所。这样学校的引导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学校要加大对课外体育活动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投入力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把课外体育活动推上一个新的发展台阶,振兴整个学校的体育事业。
五.结语
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级人才,高校体育应建立课外体育教育体系,努力营造适宜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康春兰.关于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J].井冈山师范学院(自然科学),2004.
[2]戴光牵.安徽:开发课外体育领域功能、营造学生素质教育天地.
[3]王蕾.大连工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方地、器材、师资、气候等多种原因的影响,学生的课外体积极性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