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我慢”与“油断”探源出自佛教的日汉语同形异义词

2014-12-30刘蔚三

考试周刊 2014年89期
关键词:佛教

刘蔚三

摘    要: 日语中的汉语词组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佛教,虽然组成这些词汇的是汉字,但它们的意思和汉语很不一样,这些词就是我们常说的同形异义词。作者以“我慢”、“油断”为例,说明它们的来源和词义,并探讨同形异义现象产生的背景。作者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激发日语学习者的探究精神,提高自我修养和人文素质。

关键词: 我慢    油断    佛教    日汉同形异义词

学习日语的人不难发现,日语中有些由汉字组成的词汇很奇怪,这些词汇虽然都是由我们认得的汉字组成的,却要么我们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这样使用,要么从字面上看意思与日语意思相去甚远。比如“我慢”、“油断”、“怪我”,以及“心中”、“小心”、“上机嫌”等,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同“形”异“义”词。在此,本文先从“我慢”、“油断”两个词说起。

看到“我慢”与“油断”这两个词,很多日语初学者会觉得特别的新奇、好玩,为何有这样的词汇?“我慢”者是“我”的速度“慢”吗?“油断”者是“油”“断”了吗?非也。前者的意思是“自高自大”,后者非“油”“断”,乃指因“油”可“断”性命的“疏忽、粗心大意”,这两个词都源自佛教用语。

那么,“我慢”怎么就成了“自高自大”呢?

“慢”,在汉语中有“懈怠”、“松弛”、“轻视,傲慢”,以及“胡乱、随意”之意,可见“慢”是不好的一种品质。正因为如此,晚清名臣曾国藩在京做官时为自勉,曾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无慢室”。这“无慢”一词,又典自《论语·尧曰》:“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子张曾问孔子,怎么做才适合从政?孔子回答说要“尊五美,摒四恶”,此“泰而不骄”就是“五美”之一。何谓“泰而不骄”呢?君子待人,无论对方人数多寡、势力大小,都应恭恭敬敬不敢怠慢才是,居官交接上下左右的人如此,居乡对亲戚邻里也得如此。此处的“五美”和“四恶”本文暂不做详解了。

世间既有“无慢”者,便有“我慢”者。“我慢”为佛教用语,是“烦恼”的一种,即佛教中的“四慢”之一(一说有七慢),意思就是“自高自大、侮慢他人”,也被认为是学佛的最大障碍。《来果禅师语录》有言:“一切诸慢,凡慢有我,比贪嗔痴三毒更毒。前三毒虽毒,终有休时,独我慢一毒,在人道慢人,在鬼道慢鬼,在畜道慢畜,任居何处,有处生慢。其义云何?如在人道慢人者,如俗人唱歌,一听,这歌不好听;鬼道慢鬼者,大鬼弄人太慢,小鬼即嫉曰:我比你还弄得快些。畜道慢畜者,如猪子初来,大猪一口含住小猪一甩;又如羊子新来,慢小羊者,大羊就欺小羊;一角甩多远。仔细看来,即将大地人与非人,见他如见父母,见你如见诸佛,将可或改。”

然而,有意思的是,“我慢”一词随佛教传入日本后,其在日语中的运用与汉语有了较大的不同:一是它的词性,主要以“我慢する”的形式用作动词;二是在近代(日本江户时代以后),通过对“我意を張る”(固执己见之意)表达的“固执的意志”的一个转用,“我慢する”的词义逐渐地有了改变,变先前的“自高自大、侮慢他人”为“抑制自我、忍受”之意。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的年轻父母们还常教育孩子“我慢しなさい”,意思是要他们“忍耐些”,能够忍耐被认为是一种美德。据说这种教育源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一则非常出名的广告。它模仿当时一个很流行的历史剧《子連れ狼》(“带着孩子的狼”),由相声家笑福亭仁鶴扮演主人公拜一刀,并由著名配音演员滝口順平进行解说。广告中,主人公的那句“3分間待つのだぞ。”(要等3分钟哦)台词,以及滝口順平的“真是一个稳重、忍耐的孩子啊!”的解说,使得该广告在日本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和关注,也使得“我慢する”成为一种值得称颂的美德。

那么,“油断”又有怎样的佛教故事呢?下面这种说法比较普遍。

据《涅槃经》中记载:“王敕一臣持一油钵,经由中过莫令倾覆,若弃一渧当断汝命。”因此,家臣只能屏住呼吸,聚一念于油钵而不敢有丝毫闪失,最终完成了国王下达的任务,没有一滴油洒落在地,从而保全了自己的性命。“油断”一词就诞生于这个“一瞬间的一丝疏忽就有可能导致送命”的典故,指“疏忽”之意。除此之外,日语中还有几个与“油断”相关的非常有名的成语或惯用句,例如“油断大敌”,意思是“粗心大意害死人”;“油断は怪我の基”,意思是“粗心大意是灾难的根源”;再者就是我们常见的“油断一秒,怪我一生”,意思是“一时的疏忽,带来一生的伤害”。

当然,关于“油断”的来源,还存在另外一种说法。它的来源与“油”毫无关系,而来自“ゆたに”(“缓慢、舒畅”之意)的发音变化,在《日本书记》、《万叶集》中可见其例的使用。例如“その夜はゆたにあらましものを”(《万叶集》12)①,“油断”被认为是“ゆたに”的假借字。我倒也觉得这种解释有点内在的联系,可以站得住脚,可否理解为人在“缓慢、舒畅”之时往往大脑放松,而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疏忽呢?

其实,来自佛教的同形异义词在日语中还非常多。例如“世间”、“皮肉”、“退屈”、“缘起”,以及“挨拶”、“会釈”,等等。这些词汇在不经意间和我们常常见面,但它们的来源,以及它们作为日汉语的同形异义词存在却往往被我们忽视。因此,本文通过“我慢”、“油断”探讨出自佛教的同形异义词是有一定目的所指的,其一当然是认识到这些词汇的存在和词义;同时学习这些词汇的演绎过程。其二便是通过了解它们的出处,学习蕴含在这些词汇中的佛学道理和人生智慧。

简单地说,佛教以中国的汉字作为媒介,从中国传入日本,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佛教在日本的深入人心,使得它对日本的各个方面和层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其表现的一种形式,佛教用语被大量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直至今天。只是,其中的部分词汇的原义被保留下来,部分词汇的意思随者时间的推移和语言本身的发展而有了或大或小的改变。

在遣隋使、遣唐使的年代,中日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除佛教经文之外,范围更广的汉字文化、文物及物产不断传入日本。与此同时,为数较多的外来语言也被吸收进来。它们的意思和用法大体上应该相同或者接近,但也不可说是完全一致的,这样就导致了“同形异义”的产生。诚然,我们现在已经无法对此进行深入的调查取证,毕竟它们产生于一个时刻把性命悬在“航海”壮举上的时代(注:当时中日间的交流最初多是通过航海实现的),而时间的流逝使得语言即便在本国内也会多多少少地发生一些改变和变化。这样就导致了日语汉字与汉语汉字的形同义不同。

下面再略举几例说明日汉词汇的同形异义,表格中的词汇不限于佛教词汇。

最后,我在此想顺带提及日汉中的同形异音现象,因为它和上面提到的同形异义现象有相关的地方。汉字虽然从中国传入,但它们并不是以单个的词汇形式而是以文书即文章的形式传入的。具体地说,是在5—6世纪时,以佛教经文的形式传入日本。并且由于传入的年代不同,传入后作为日语词汇的汉字读音也不同。5—6世纪传入的主要是“吴音”,而7~8世纪传入的则是“汉音”。这样就出现了在部分词汇中同形、同义却异音的现象,这个在日语中也是非常普遍的。

下面略举几例说明日语中的同形异音。

关于同形异音的问题,这里只是列举了吴音和汉音的对比,其实,日语汉字的发音还有“唐音”、“宋音”,在此不一一陈述。需要说明的是,所谓“汉音”、“唐音”与“宋音”中的汉、唐、宋并非对应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它们都是对中国的一个泛指。

诚然,本文陈述的佛教词汇知识也好,同形异义、同形异音的现象也好,这些可能于学生的考试成绩无直接关系,不能给学生平常的考试加分。但是,对于真正的日语学习者来说,了解日语汉字的这些历史,掌握与此相关的知识,无疑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探究学习的人文精神,对于自我修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无疑都有益而无害。

注释:

①その夜はゆたにあらましものを:原文是「かくばかり恋ひむものそと知らませばその夜はゆたにあらましものを」。用现代日语说就是:「これほど恋しく思うものと知っていたなら、その夜はゆっくりとした気持ちでいればよかったのに」。

参考文献:

[1]论语·尧曰.引自http://www.baike.com/wiki/.论语·尧曰.

[2]《涅槃经》之《北本涅槃经    二二》.

[3]《万叶集》卷12.

猜你喜欢

佛教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佛教艺术
徐日昇的中国佛教观
敦煌佛教疑僞經疑難字詞考釋
敦煌佛教疑僞經疑難字詞考釋
从敦煌本佛教灵验记看佛教的传播技巧
心道与民国时期凉州佛教的复兴
“善有善报”与“善不受报”——佛教善恶“因果”观辨析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