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朝末期废除科举制的主要原因分析与论证

2014-12-30邓俊康

考试周刊 2014年89期
关键词:清朝科举制

邓俊康

摘    要: 清末取缔科举制有诸多原因,面对时代使命和当时中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科举制的不足才是废除它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清朝    科举制    废除原因

古代中国,在科举制出现之前,曾经有过一系列选官制度。但它们被逐一淘汰,大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选官对象为某一阶层垄断,导致该选官制功能最终丧失。有鉴于此,隋朝首创了科举制度,它相对于之前的选官制,客观地讲,当然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那么,到了1905年,清朝为什么废除了存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呢?下面试就其主要原因进行简要探索。

一、时代使命与科举制的作用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便陷入了挨打和民族危机步步加深的灾难之中,国家的落后面貌暴露无遗。屈辱的时代呼唤着读书人和参加科举成功的人才为富国、强国、强军以振兴民族而服务。可是,清朝末期的科举考试仍是以“四书”“五经”为基础的八股文试法。所谓“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则有《诗经》(《诗》)、《尚书》(《书》)、《礼记》(《礼》)、《周易》(《易》)和《春秋》,它们都是儒家的经典书籍。至于八股文(“股”,对偶之意),它是科举考试规定的文体。每篇文章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因文中从起股到束股的后四个部分,分别须有两股互相排比对偶的句子,共为八股,所以称为八股文。这种以“四书”、“五经”为基础的八股文试法,其突出特点在于:考试内容僵化,忽略自然科学和时事;重文体形式;应试者须代圣人立言。在这样的科举制的作用下,书生们怀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幻想,为了金榜题名,往往以毕生精力读经,埋头于儒学的古代圣贤书中,并费尽心力地求索八股文的作文诀窍。长此以往,八股文的框套让他们思想僵化,丧失创新力。正如顾炎武所言:“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1]梁启超则指出,八股取士乃“为中国锢蔽文明之一大根源”[2]87。不仅如此,由于科举考试内容固定、单一,还让那些无论是功成名就的“人才”,还是落败下来的多数读书人,都只知儒学本身而不会经世致用,也不知早已变迁的天下时势,更不懂先进的或实用的科学知识与技术、技能。他们的状况是:“问于五洲形式,列国政治、历朝史鉴、诸子百家、天算、动植、形声、格致之学,皆懵然漠然,不知所对。”[3]14“问以天文,天文不答;问以地理,地理不知。”[4]409麦高温针对当时情形在书中写道:“中国学生所需要的所有知识就是对儒学经典深刻又透彻的理解。数学、天文学、几何学、地质学……对中国学生几乎是完全陌生的。”[5]49这些状况清楚地说明,面对民族危机赋予的救亡图存的时代重任,科举制下的中国书生们和选拔出来的人才根本没有相应的本事肩负起这一使命,反过来彻底暴露科举制的落后性和弊端,彻底显示出废除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所以,清末废除科举制的一个主要原因便是它使得在其引导下的中国学子们及人才缺乏时代需要的才能。

二、当时的中国对人才的需求与科举制的功能

自鸦片战争后,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继英国之后,美、法、俄、日等帝国主义相继侵入中国,清政府不得不日益频繁地与之打交道,首先给清政府提出了对各种外语专业人才需求的问题。更主要的是,针对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进攻面前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清政府及地主阶级中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认识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必要。所以,19世纪60年代,在清朝中央以奕为首,地方以李鸿章为首,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洋务派的历史任务就是:缩短中外差距,引进机器生产,实现由手工制造到机器生产的转变”[6]。为了“自强”,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在洋务派的努力下,各地陆续办起了大约20个制造枪炮、弹药和舰船的现代军用企业,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等。为了“求富”,在7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还创办了40个现代民用工矿企业,其中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电报总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也是在洋务运动时代,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诞生。到1894年,中国民族资本企业总数达到了170家,投资总额800余万元。民族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发展,在有效推进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和商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各种科学技术型等专业人才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需要。可是,纵观科举制下中国学子与金榜题名人才的状况,不难发现,这些专门的科学技术型人才和其他应用型人才恰恰是旧的以儒学为准绳的科举制根本培养不出来的。难怪作为洋务派重要人物的张之洞对此感慨道:“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7]原因当然是不言而喻的。1905年废除科举制的又一个主要原因自然是它缺乏培养符合中国社会需求的科学技术型人才和其他应用型人才的功能。

总之,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是时代的必然,是其自身机能的缺陷的产物。

参考文献:

[1]http://www.docin.com/p-37193787.html

[2]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第1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9.

[3]郑观应.盛世危言[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

[4]李楚才.帝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教会教育[Z].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5]麦高温.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M].北京:时事出版社,1998.

[6]李时岳.洋务运动的历史任务及其他[J].历史研究,1989(4):174.

[7]江德松,汪宏.清末废科举的原因及启示[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2):14.

猜你喜欢

清朝科举制
古代的考试
“科举”
科举制对中国帝制时期国家兴衰之影响刍议
科举制对中国帝制时期国家兴衰之影响刍议
浅谈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
论清朝的秋审制度
满蒙联姻政策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探析
浅析阿拉善定远营城在清朝期间的发展
清前期的商业政策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晚清科举制度变革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