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中民族中心词的词义以及演变
2014-12-30卜时红
卜时红
摘 要: 一个民族的强大,常常使这个民族产生歧视其他民族的倾向,有学者把这种社会现象称之为民族中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的产生必然会折射到语言和文字上,这一点在英语词汇中表现得十分突出。本文回顾了一些民族歧视词产生的历史根源,以及其在语言使用中的功能,并得出结论:在现代文明时期,新的民族中心词会不断诞生,有些民族歧视词即将衰退。
关键词: 民族中心主义 歧视词 词义 衰退
当一个民族的优越感被理解为本民族是世界中心的时候,民族中心主义就会产生。民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由两个希腊词ethnos和kentron组成,前者是“民族”的意思,后者是“中心”的意思。它是一个利用自己的文化或种族(或民族)集团的标准和实践衡量外国人或集团的习惯倾向。民族中心主义可以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可以产生消极的作用,它可以成为某一个国家或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也可以成为大国沙文主义。民族中心主义的产生必然会影响民族之间的感情,民族中心主义往往把自己的文化、价值取向当做至高无上的,甚至把自己的文化取向和价值取向强加给别人。当日本走向兴盛的时候,他们认为他们的大和民族是地球上的太阳,于是他们把他们的国旗也系上一个圆圆的太阳。英国人在实现海上称霸目标和在世界各地拥有无数殖民地以后,把它的国名叫做Great Britain,并且俗称为:“The Empire 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s”(日不落国家)、“The Mistress of the Seas”(海上之父)。在远古时期,生活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带的中华民族的祖先,称自己为“华夏”,“华”为繁荣昌盛的意思,“夏”为中国(中原)之人,并且认为华夏位居在地球之中心,中国因此而得名。我国的唐朝在当时世界上恐怕是最强盛的国家,所以到今天在很多欧美国家,华人聚居的地方仍叫做“China Town”唐人街。在审视线性历史弊端的基础上,印度裔美籍中国史专家杜赞奇(prasenjit Duara)在《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Rescuing History from the Nation:Questioning narratives of Modern China,1995)一书中,对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行了反思,他认为民族国家的建构是一个不同话语相互竞争和协调的场域,个人与群体的身份认同均充满着含混的、变化的、历史性的表述,这些多歧的表述间不乏排斥和对抗(Duara,1995:54)。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种族的人群既相互协调又相互竞争,当一个民族走向极度兴盛的时候,就有可能排斥甚至欺压另一个民族,这一点可以从语言和词汇中体现出来。本文回顾了一些民族歧视词的发生和发展变化,以及这些民族歧视词在语言使用上的功能和发展变化,说明在现代文明时期,有些民族歧视词即将衰退甚至消失。
一、歧视词诞生的根源
美国社会学家C.恩伯说:“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反映与其对应的文化,其方式之一表现在词的内容或词汇上。”(覃丹.1994)歧视词的诞生,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反映出一个民族对另外一个民族的歧视和欺凌。以下词汇可以得到充分说明。
1.Shinajin和Sick Man of East Asia
“支那”这个词起源于印度,古印度人称中国人为“Chini”。据说是来自“秦”的音译。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前,很少有日本人用“支那”这一词称呼中国,日本书中常称中国为“汉”、“汉土”、“唐土”、“中土”、“中国”或者以相应的朝代称呼中国,如“宋”等。明治维新以后,特别甲午战争以后,为了培养大和民族的优越感,日本人一改长期以来对中国的称呼,改用“支那”。笔者认为,“支那”二字,在当时一些日本人的心里成了“愚蠢”、“贫穷”、“落后”的代名词,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日本外务省也开始随军部使用“支那”称呼中国,称卢沟桥事变为“支那事变”,在侵华战争中,日本一直用“支那”称呼中国,用“支那人”称呼中国人。直到日本投降后,盟军最高司令部政治顾问团确认“支那”含有蔑视之意,责令外务省不得再使用“支那”称呼中国。Sick Man of East Asia(东亚病夫)一词为清朝末年中国知识分子自铸、自称、自辱的贬义词,从“亚洲病夫”演变而来,“亚洲病夫”是清朝末年外国对当时已衰落的清政府的形容,与“欧洲病夫”(Sick Man of Europe)通常指当时同样已衰退的奥斯曼帝国相对应。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及后来外国在中国强设的领事馆的外国人常常称呼中国人为“东亚病夫。
2.Chinamans chance,Chinese Slavery和Chinese fire drill
Chinamans chance这一习语源自美国19世纪“淘金热”时期,有人在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发现了黄金,于是来自世界各地想一夜暴富的人纷纷到那去淘金,但白人总是优先,当时的华人淘金者最受欺负,他们只能在那些白人淘过的渣中再仔细淘滤,可想而知收获是微乎其微的,由此习语Chinamans chance的意思是the slightest chance(希望渺茫或者几乎没有希望)。Chinese slavery(名副其实的苦役)是20世纪初(1902-1905)英国Balfour保守政府引进大量中国劳工解决南非卡菲尔Rand金矿缺少劳力问题时期出现的。中国劳工被围在一定区域不准外出,天天干着苦力,Chinese Slavery由此得名。Chinese fire drill(混乱不堪的状况),这条习语也与中国劳工有关,当年中国劳工坐船去美国和智利在船上进行消防演习,中国劳工用桶从海里提水,排着队,一个一个传递,最后将水倒向舷侧。有一天一条船真的起火了,船上开始急救行动,当一阵风把浓烟吹散时,看到的是中国人不是朝火上倒水,而是把传递的水朝舷侧倒去,并且十分混乱,Chinese fire drill因此得名。
3.Jew 和Dutch
Jew 在英语中是犹太人或犹太教头的意思,在历史上犹太人擅长做生意,以充当经纪人和倒卖商品闻名,他们一直异常热衷于收抵押物放债,把放高利贷作为赚钱的主要手段。到15世纪末,人们发现犹太人通过经商和放高利贷,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于是很多西方人对犹太人产生嫉妒心理。因此Jew在英语中常常用做“守财奴”、“高利贷者”、“奸商”。在文学作品中Jew还有“卑鄙下流”的意思,如”you ebrew Jew”、“you utter Jew”。Dutch(荷兰人),在16至17世纪的海洋事业发展非常迅速,有“海洋上的马车”之称,成为英国称霸海洋的强劲对手。在英语词汇中有很多关于荷兰的词或者词组都带有敌意和歧视,“Dutch treat”、”“Dutch pay”各人自己付钱的聚餐,类似于时下流行的“AA”制;Dutch courage是“酒后之勇,一时的虚勇”;Dutch uncle则指“非常严厉而直率地训斥人的人”;Dutch nightingales不是歌声悦耳的“夜莺”,而是叫声难听的青蛙。
二、民族中心词的演变及词汇的变化
前面涉及的民族中心主义的产生必然会影响语言和由语言产生的词汇,尽管民族歧视词还会不断产生,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各民族素质的日益提高,特别有的民族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日益提高,原有的对其歧视的语言和词汇会慢慢消失。甚至一些对其民族产生积极、正面、赞扬的民族中心词会产生,如2001年中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号成功发射后,西方英文报纸纷纷在报道中生造出一个新的英文单词,“Taikonaut”专指中国的宇航员:太空人。据“神舟”5号副总设计师郑松辉介绍,在英文中这个词是将它们原有的“Astronaut”即宇航员一词中的意思为“宇航”或者“航天的”“Astro”去掉,再加上汉语中的“太空”的拼音“Taikon”组成,意义不言而喻。(文萃报2003)习近平主席提出的Chinese Dream(中国梦)意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将激励一代中国人为之奋斗。从以上可以看出,一个民族发展了、兴旺了,随之产生的词汇是积极的、正面的。笔者认为,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像前面出现的Chinamanchance、Chinese slavery及Chinese fire drill这一类此词组将很快在英语词典中消失。
语言和民族密切相连,自从形成民族以来,语言就打上了民族的烙印。由语言产生的词汇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特色,也能反映一个民族对另外一个民族的态度。民族中心主义的诞生会使一个强势的民族对别的民族产生歧视,歧视词也会随之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之间的兴盛和衰退会发生变化,一些新的民族中心词会诞生,一些老的民族中心词会逐渐消失,对民族歧视词的研究和探讨仍旧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杜赞奇.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覃丹.谈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J].广西左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2).
[3]Shinajin和Sick Man of East Asia.Baidou.com.
[4]Taikonaut.[N].摘自文萃报,200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