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合成理论视角下《庄子》寓言的意义建构研究

2014-12-30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寓言庄子框架

张 懂

(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寓言文学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寓言的本质是打比方,属于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寓言进行研究就是对比喻进行研究。寓言的最显著特点就是用形象的思维来说明抽象的事物或深奥的哲理,以使对方易于理解。同时,用比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也具有间接言语行为的特点,让对方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观点。综观《庄子》一书,寓言占有很大比例。庄子的寓言看似荒诞惊奇,实则蕴含深意,具有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特性。庄子的寓言文学以浅显易懂的讲故事的方式,将抽象的道理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庄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辨性以及寓言的奇特性等,构成了庄子寓言文学的特征。正如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所言:“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寓言》篇是《庄子》全书的序例,它的开篇就说到“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据统计,《庄子》中约有180 则寓言[1]。可见,正确理解书中寓言是理解《庄子》思想的关键所在。Gilles Fauconnier 和Mark Turner 于20 世纪90年代在其心智空间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了著名的概念合成理论。概念合成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关于在线意义建构和生成机制的重要理论,它对于自然语言中动态的意义建构过程具有很强大的解释力。以往的对于《庄子》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文学、美学、哲学等角度[2][3][4],本文拟从认知视角,运用概念合成理论对《庄子》中的部分经典寓言进行研究,以期开拓《庄子》研究的新思路,加深对《庄子》中寓言的意义建构过程的理解,从而提升对庄子思想的认识,更好地领悟中国传统道家思想的博大精深。

一、概念合成理论

(一)概念合成的组成过程

概念合成的过程是由不同的心理空间映射与互动的过程。在这个互动过程的基础之上,形成了概念合成网络。概念合成的基本单位是心理空间。心理空间是人们在进行思考和交流时为了达到局部的理解与行动之目的而构建的小概念包(small conceptual packets)[5]16。基本的概念合成网络包括四个心理空间:输入空间I(Input space I)、输入空间II(Input space II)、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整合空间(Blended space)等四个心理空间。各个心理空间通过投射链互相连接。它们之间的运作过程是:两个输入空间的共有结构和抽象出来的共有信息被投射到上位的类属空间,上位类属空间是按照类比的方式建立起来的。然后,在类属空间的制约与引导下,两个输入空间的部分元素进行跨空间映射和匹配,同时,输入空间的部分元素和上位类属空间的抽象结构会有选择性地投射到合成空间中去。在合成空间内部,合成空间提取被投射进来的部分结构,经过组合(composition)、完善(completion)与扩展(elaboration)三个阶段之后,最终在合成空间内部形成各个输入空间均不具有的新的层创结构(Emergent structure)。这样,四个心理空间形成一个互动的过程,构成了基本的概念合成网络(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6](见图1)。

图1 概念合成网络图示

(二)层创结构的生成过程

层创结构是由合成空间提取输入空间的部分元素,经过复杂的认知操作和心智加工而形成的。它具有自己的逻辑结构与属性,是各个输入空间都不具备的新的结构。生成层创结构的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它们分别是:

1.组合(composition):对两个输入空间投射到合成空间的构成概念的部分元素进行组合操作,并形成各个输入空间以前均不存在的新关系。对输入空间部分元素的组合过程也是一个新范畴的构建过程。

2.完善(completion):借助大脑已有的长期的、固定的、稳定的背景框架知识、图式结构、百科知识以及文化模式等,组合结构从输入空间投射到合成空间。这一组合结构可视为合成空间中一个更大的完整结构的构成部分。合成空间中由提取结构所激活的结构借助图式推导不断完善,并形成一个意义完整并且有自身逻辑的层创结构。

3.扩展(elaboration):在合成空间中,可以对层创结构依据其自身逻辑结构进行运演操作与无限扩展。扩展过程是一个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人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的过程。经过扩展后,形成更加广泛和全面的知识结构,扩大了人类的认知范围,并增强了对事物的理解能力。

这三个过程是相互连续、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作用于层创结构的产生。它们对意义构建过程和认知操作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理解层创结构和概念合成理论的重点。概念合成理论认为,层创意义的产生过程就是意义的运演与产生过程[7]。

二、《庄子》寓言的概念合成分析

寓言的本质就是打比方,是用一事物来理解另一事物的过程。《庄子》中的寓言众多,但寓言意义的构建过程是大同小异的。下文将运用概念合成理论试对《庄子》中的部分经典寓言进行意义建构分析与认知解读。

(一)简单网络

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则阳》)

《则阳》中的《蜗角之战》可用概念合成理论网络的简单网络模型(见图2)进行分析。在理解这一寓言时,首先会形成两个心理空间表征作为输入空间,一个是蜗牛空间和蜗牛的生理结构框架,另一个是国家空间。在蜗牛构造框架中,有两个突显的元素,分别是蜗牛的左角和蜗牛的右角。在国家空间里,也有两个与之对应的突显元素,分别是一个叫触氏的国家和一个叫蛮氏的国家。两个输入空间的共有结构被投射到上位的类属空间,类属空间包含的抽象信息元素有:蜗牛和国家。在类属空间的指导下,两个输入空间的部分元素开始跨空间映射与匹配,并开始选择性地投射到合成空间。在合成空间内部经过组合、完善与扩展之后,产生了各个输入空间均不具有的层创结构:蜗牛的左右角分别对应于触氏和蛮氏两个交战国家。在这个合成网络中,蜗牛的生理结构框架作为合成空间的组织框架,而国家空间只负责提供价值元素,以填充该框架,从而使我们能在蜗牛的生理结构框架下,去理解这篇寓言中的两个国家交战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我们便能体会到该寓言的言外之意:诸侯国都自以为很强大,而其实它们都像蜗牛的角一样,十分渺小和脆弱。同时,庄子也将对统治者的强烈谴责和对人民痛苦的深切同情寓意其中。

(二)镜像网络

图2 《蜗角之战》概念合成网络图示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庄子·天运》)

在理解这一寓言故事时,首先会形成两个输入空间,一个是丑妇空间,另一个是西施空间(见图3)。这两个空间中各自由不同的元素所构成。丑妇空间的主要构成元素有:丑妇、捧其心、颦其里等元素。西施空间所包含的主要元素有:西施、捧其心、颦其里等。两个空间的共有信息被投射到类属空间,因此类属空间包含的抽象结构有:人物、动作、行为等元素。在类属空间的指引下,输入空间部分元素进行跨空间映射和匹配,被对合成空间进行选择性投射。在合成空间内部,经过对投射进来的各种信息进行复杂的认知加工与整合,产生出层创结构:丑妇拙劣地模仿西施的动作与行为。在合成空间的内部,同时也形成了模仿框架。这一框架形成之后,被各个输入空间所共享。合成空间的模仿框架可以逆向投射到输入空间中去,对整个合成网络进行重构,以获得更为详细的信息和对事物更具体的体验。比如,我们会联想到丑妇的各种丑态百出的行为,与西施的美丽自然作比较,从而更加了解这则寓言欲表达的深层含义: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矛盾具有特殊性,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效颦的丑妇由于没有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试图用千篇一律的办法解决不同的矛盾,结果事与愿违,没能达到目的。无论做什么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盲目地模仿别人和照搬别人的经验,只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三)单域网络

图3 《丑妇效颦》概念合成网络图示

子独不闻夫埳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欤!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海,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庄子·秋水》)

在理解这则寓言时,首先会自动形成两个心理空间,作为合成网络的输入空间:青蛙空间和人的空间(见图4)。两个空间均包含有不同的框架和元素。青蛙空间包含的主要元素有:青蛙、埳井、吾乐欤等;人的空间包含的主要信息元素有:人、时空、妄自尊大等。两者的共有结构被投射到类属空间。类属空间包含的主要元素有:主体、生存状态、心理状态等抽象信息。在类属空间的指引下,两个输入空间部分元素进行跨空间映射与匹配,并选择性投射到合成空间。合成空间经过组合、完善与扩展等复杂的认知操作与运演过程之后,生成层创结构及其意义:人就像井底的青蛙一样,受所处时空条件的限制。在这一合成网络之中,人的框架是主要框架,负责组织合成空间;青蛙框架是辅助框架,负责填充元素,帮助我们理解人的框架结构。基于对井底之蛙这一框架结构及其包含的信息的理解,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框架及其包含的信息。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层创结构依据其自身逻辑进行联想和推理之后,得到该寓言的隐喻意义:世界无限广阔,知识永无穷尽,真理具有相对性。人的主观认识要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如果把自己看到的一个角落当做整个世界,把自己知道的一点点知识看做人类文化的总和,那就会跟枯井里的青蛙一样,成为孤陋寡闻、夜郎自大和安于现状的反面角色。井底之蛙是喻体,它代表的是见识浅薄却骄傲自满的一类人。

图4 《埳井之蛙》概念合成网络图示

(四)双域网络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庄子·养生主》)

《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的意义构建过程可用概念合成网络中的双域网络模型进行分析(见图5)。在这一网络模型中,有两个输入空间,分别是:庖丁解牛空间和演奏乐曲空间。两个输入空间均包含不同的结构和信息元素。庖丁解牛空间包含的主要元素有:庖丁、分解、牛、获取肉食等;演奏乐曲空间包含的主要元素有:演奏者、演奏、乐曲、听觉享受等。两者的共有信息和结构被投射到上位的类属空间。类属空间是经过类比等抽象的认知加工而形成的。类属空间包含的主要抽象信息有:施事者、行为、受事者、目的等。在类属空间的指引下,输入空间的部分元素进行跨空间映射和匹配,并同时和类属空间的抽象信息一起向合成空间进行选择性投射。在合成空间内部,合成空间对投射进来的元素与信息进行复杂的认知处理和心智加工之后,产生了两个输入空间均不存在的新的层创结构:庖丁能以演奏乐曲的方式进行解牛,从而得出层创意义: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经验丰富。

在这个概念合成网络中,各个输入空间均包含不同的框架结构,一个是庖丁及其行为事件框架,另一个是乐曲的演奏框架,并且在合成空间中,两个框架都参与了组织合成。层创结构和层创意义的生成是两个框架及其所包含的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层创结构生成之后,我们根据大脑中长期储存的固定的知识结构,如图式知识、框架知识、文化模式和其自身层创逻辑对其进行无限扩展与图式推导,进行相关知识的完善与激活,最终得出该寓言的深层哲理: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才能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运用自如,从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图5 《庖丁解牛》概念合成网络图示

三、结语

概念合成理论对于自然语言中意义的动态建构过程和隐喻的工作机制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概念合成理论不同于概念隐喻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思维模式不是始源域和目标域直接、单向和绝对地映射,而是以共享心理图式为类属空间,由始源域和目标域两个输入空间跨空间映射并有选择性地投射到合成空间的动态整合过程[8]409。从认知角度去研究文学作品本身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本文从认知角度,运用概念合成理论对《庄子》中的部分经典寓言的意义生成机制和在线建构过程进行试探性研究,有助于我们掌握《庄子》寓言的意义建构方式,更好地理解《庄子》的深奥哲理。本文同时展示出《庄子》部分寓言在线意义建构过程背后的深层认知操作机制,从而丰富了对《庄子》的相关研究。但由于研究内容的覆盖面有限和意义建构本身的高度复杂性,本文的结论未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于深入研究。

[1]董华.论庄子寓言文学的艺术技巧[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专辑).

[2]刘生良.《庄子》文学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3]佀同壮.庄子与中国现代美学[D].广州:暨南大学,2007.

[4]郭继民.庄子哲学的后现代解读[D].济南:山东大学,2008.

[5]Fauconnier.G.Mental Spaces[M].Cambridge:MIT Press,1985.

[6]Fauconnier.G.&M.Turner.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J].Cognitive Science,1998(3).

[7]刘正光.Fauconnier 的概念合成理论:阐释与质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8]Evans,V.& M.Greens.Cognitive 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M].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Ltd.2006.

猜你喜欢

寓言庄子框架
框架
寓言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五)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