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黄色素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临床分析
2014-12-30杨平刘建民
杨平 刘建民
(江西省人民医院 南昌330006)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高发,我国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严重危害人们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我科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63.51±13.43)岁;脑叶(皮层及皮层下)梗死21例,基底节区梗死24例,脑干梗死12例,小脑梗死3例;其中多发脑梗死11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5.37±13.00)岁;脑叶(皮层及皮层下)梗死22例,基底节区梗死23例,脑干梗死13例,小脑梗死2例;其中多发脑梗死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构成比及既往患高血压病、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心房纤颤的比例以及入组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病灶部位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发病时间<72 h,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或MRI证实[1]。
1.3 排除标准 脑出血及其他系统出血倾向;脑肿瘤、脑炎、脑外伤等脑部器质性疾病;意识不清;痴呆和精神疾病;伴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过敏体质。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他汀类、丹参注射液、奥拉西坦注射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 Z20050582)80 mg:100 mL 静脉点滴,1 次/d;丁苯酞软胶囊(国药准字H20050299)0.2 g口服,3次/d,疗程为14 d。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均检测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血糖、心电图并观察不良反应。
1.5 疗效评定标准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2]。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拟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评定: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以下或增多不足18%;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多18%以上;死亡。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前 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t=0.31,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14 d后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3,P<0.05),观察组对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60 60 13.56±4.37#13.34±4.65 5.26±3.57*8.02±3.71
2.2 临床疗效 治疗14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轻度异常1例,停药后自行缓解。其他各项检查指标如治疗前后肾功能、血尿常规、血糖、心电图均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是引起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3]。急性脑梗死病灶由中心坏死区和周围缺血半暗带组成,治疗时间窗内周围缺血半暗带脑组织损伤具有可逆性,否则将产生再灌注损伤。目前认为再灌注损伤主要通过引发自由基的大量产生、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细胞毒性作用等机制导致神经细胞损伤。因此,脑梗死急性期治疗关键是抢救缺血半暗带可逆的神经细胞。目前针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尽快恢复脑部血液供应,防止血栓进一步加重,如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降纤、抗凝等;二是阻止缺血后可以引起再灌注损伤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环节,即脑保护治疗,如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抑制细胞内钙超载等。
红花黄色素是从中药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红花中提取的水溶性活性成分,其中含量最高且具有活性的成分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4],可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提高纤维蛋白酶活性,抑制血栓形成;抑制自由基产生,清除体内自由基,防止再灌注损伤;抑制磷脂酶A活性,减少膜磷脂降解,增加脑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缓解半暗带缺血,保护神经元细胞等多种作用[5]。
丁苯酞是由芹菜中提纯的化合物,其有效成分是dl-3-正丁基木酞,是人工合成的左旋消旋体。诸多研究表明[6~8],丁苯酞通过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选择性抑制其代谢产物介导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可以解除血管痉挛、促进血管再生、改善微循环、提高脑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线粒体、调节能量代谢、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等,从而通过多途径、多环节阻断脑缺血引起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保护脑神经元,促进神经功能修复。
本研究采用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结果发现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观察组比对照组减少更明显(P<0.05)。临床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红花黄色素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相互协同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脑供血和能量代谢,减轻缺血半暗带损害,缩小梗死面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值得应用。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3]贾建平,崔丽英,王伟,等.神经病学[M].第 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5-177
[4]祝明,郭增喜.红花药材中红花黄色素含量的测定[J].中药材,2000,23(8):458-459
[5]朱海波,王振华,田京伟,等.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J].药学学报,2005,40(12):1 144-1 146
[6]Liu CL,Liao SJ,Zeng JS,et al.dl-3n-butylphthalide prevents stroke via improvement of cerebral microvessels in RHRSP[J].J Neurol Sci,2007,260(1-2):106-113
[7]Li J,Li Y,Ogle M,et al.DL-3-n-butylphthalide prevents neuronal cell death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mice via the JNK pathway[J].Brain Res,2010,13(59):216-226
[8]Zhang T,Jia W,Sun X.3-n-Butylphthalide(NBP)reduces apoptosis and enhance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up-regulation in diabetic rats[J].Neurol Res,2010,32(4):390-396